·时间:2021年5月22日
·地点: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2号厅
·活动:《丁丁月球漫步》纪录片映后交流
·嘉宾:莫兰萨公司中国总代表王越
·主持人:杨洋
这部《丁丁月球漫步》是为了纪念人类登月50周年而制作的,由莫兰萨公司和Swiss Apollo, Titan Films 合作拍摄。我们向全世界的丁迷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埃尔热画的连环画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丁迷的读者群从7岁一直到77岁,当我们长大后再去看《丁丁历险记》,会发现小时候没注意的一些细节。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片子,让全世界的丁迷能够回到埃尔热的书中,翻开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就像刚刚杨洋说的,“我们想要去远方,远到去了月球,结果我们发现了地球”,这也是我觉得影片结尾非常感人的地方,我们不是真的为了要去那么远的星球,而是为了更好地在地球上生活。
©️Hergé - Moulinsart 2021
我与丁丁结缘,简单地讲,其实就是因为小时候读了《丁丁》,然后就成为了热爱丁丁的“丁迷”。我们两年前在上海开了一个丁丁的专卖店,全国有超过47座城市的“丁迷”到过我们店里,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我小时候的影子。
我是10岁开始读《丁丁》的,当时我开始学法语,我的外教老师给我看了我这辈子的第一本《丁丁》,是《丁丁在刚果》。小时候也不能出国旅行,我就跟着丁丁去神游,就掉进了丁丁这个坑。我跟到店里来的“丁迷”交流,他们也都是小时候读了《丁丁》,觉得怎么有这么好看的连环画,所以成了“丁迷”。“丁迷”肯定都是因为小时候无意中在书架上或是同学的书包里看到了这么一本《丁丁历险记》,然后就进入了丁丁的世界。
而丁丁的版权公司莫兰萨其实就是埃尔热生前的埃尔热工作室。虽然埃尔热1983年去世了,但他把关于丁丁完整的知识产权给了工作室,埃尔热工作室领导着我们在全世界推广埃尔热的作品,每年我们都会举办丁丁的主题展。
今年是丁丁在中国正式出版的第二十周年,我们已经销售了超过1500万册中文版《丁丁历险记》,在全世界销售了超过2.3亿册,相当于每五分钟就卖掉了一本,就会有一个新的“丁迷”正在翻开《丁丁历险记》。丁丁的影响力在连环画的世界里是非常巨大的。
观众:
未来有没有机会在国内大银幕上看到丁丁的故事?
王越:
其实在2011年,斯皮尔伯格就导演了3D的《丁丁历险记》,他用了3个丁丁的故事,《金钳螃蟹贩毒集团》《独角兽的秘密》和《红色拉克姆的宝藏》。
今年,我们马上还有个计划,8月6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一次全球最大规模的丁丁主题展,持续3个月,中间会有黄金周,欢迎大家到上海去看,我们会带来上百件原件奉献给中国的“丁迷”,为此我们准备了两年。这个展览是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空间定制的,很多布景是根据空间的结构设计的,展览面积达到1600平米。上一次大规模的展览是2016年在巴黎塞纳河边的大皇宫,那次是1200平米。上海的这次展览还会有和登月有关的道具,目前我还不能透露太多,肯定会让“丁迷”们大吃一惊。
观众:
王越老师您好。斯皮尔伯格拍的那部《丁丁历险记》我当时是看的零点首映场。想问您的是丁丁后续有没有机会再继续以影像的方式和我们见面?
王越:
斯皮尔伯格那部是派拉蒙影业投资的,我们也始终都在接触,在谈第二部。因为当时拍第一部时候的规划是还会有第二部,并且计划是由当时3D技术处理的彼得·杰克逊来拍。但是目前还在谈,到底拍哪一个故事也还没有确定。
观众:
我小时候父亲给我买过《丁丁历险记》的连环画,那是80年代初,全套我都有,那算是正版吗?
王越:
首先,这套您一定要保存好,这一套现在非常值钱。然后,有个一时间点要和大家说一下,中国加入版权的国际公约是在1992年。80年代国内出的《丁丁历险记》我也有,我到莫兰萨工作以后,重新拿出来和原版进行了比对,我发现那其实不是埃尔热的原著,版权页那儿写的是编绘。
我在比利时总部看过很多原件和文献,现在我对埃尔热画的线条非常敏感,所以当我重新再看小时候的那版,会发现那不是埃尔热的线条。而且埃尔热掌控了丁丁的绘画权,因为他把丁丁当成自己的孩子,所以他不允许工作室里的人画丁丁的人物,他们只能画背景,城市的风光、汽车、火箭等等。埃尔热的画线条是很流畅的,但我会发现那版小人书上的并不流畅。把它和2001年出版的正版对比,会发现丁丁的脑袋那一块,是有些坑坑洼洼的。但我相信这并不妨碍我们热爱丁丁,因为说实话我们小时候没有别的东西,这版小人书还是给了我们童年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寄托。
观众:
我有个问题就是,在这个纪录片里,我们可以看到几个解说的人,但是片子似乎没有对他们的身份做特别的介绍,所以可以请您解释一下他们分别是谁吗?
王越:
开篇站在埃尔热博物馆火箭模型旁,采访时总是坐在一个比较黑暗的背景里讲解的那位,其实是我的同事,叫Dominique。他在布鲁塞尔的总部工作,是我们公司的笔杆子,我们面对全球的很多文章都是他写的。而片子里面有个重要的人物,就是总说到爷爷的那个,其实他的爷爷就是向日葵教授的原型。从片子里也可以看出,他也是因为受到《丁丁历险记》的影响,最后选择了航天事业。片子中,正是通过这个人,我们将虚构的丁丁登月与现实的宇航员紧密地联系起来。
观众:
我有一个疑问,《丁丁历险记》这个故事,从30年代的芝加哥到二战等等,它的大结局是不是就是《丁丁与流浪汉》那本?
王越:
《丁丁与流浪汉》其实是埃尔热所有《丁丁历险记》里最后一本完成的完整故事。其实在埃尔热1983年去世前,还有一个第24本未完成的作品,《丁丁与字母艺术》,这本相当于一个草稿,但是他没有画完就去世了。所以在1986年,我们挑选了其中的48幅装订成册,而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也出版了一本《丁丁与字母艺术》,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其实是他的最后一本。埃尔热在最后一本中画了一些艺术界存在的盗版问题,因为在后来,他自身受当代艺术的影响特别大,所以他就把他在艺术上的一些想法画在了这最后一本里。
观众:
丁丁这个故事我看了很多年,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丁丁为什么不变老呢?
王越:
这个问题我想在座所有人都想知道,是啊,他连胡子都没长。我觉得丁丁就是一种精神吧,在我们心目中他好像就是那么大。埃尔热后来接受记者采访,全世界的丁迷都在问他,丁丁到底多大年纪。他后来回答了一下,1929年刚开始画丁丁的时候,在他心目中丁丁是十四岁,因为埃尔热是在他本人十三四岁左右的时候开始迷恋童子军这项运动,然后他加入了他们中学组织的童子军。而且大家会发现,简单的讲,丁丁就是童子军精神的折射,就是一个童子军。童子军就是他们一起去冒险,去探寻大自然还有友谊。所以《丁丁》的故事里面有很多友谊,虽然丁丁没有女朋友,但是他有友谊。在埃尔热年轻的时候,童子军对他的影响是极其大的。
后来随着故事的展开,一直到1983年最后一个故事,埃尔热跟采访他的记者说,“过了这么多年了,那么丁丁应该就是十九岁吧。”所以丁丁现在实际就是十八九岁,始终是那个样子。而且在故事里面你会发现,他好像比成年人要矮一点,所以给人感觉更像是一个小孩儿。
观众:
王老师您好,我的问题是,《丁丁历险记》其实是一个特别老的IP了,它从1983年之后就没有再更新,一直在运营这些老的故事。您作为运营者怎么看待故事都是上个世纪的故事,并且还要再持续运营很久这件事?
王越:
这个问题其实问的很好。因为埃尔热是“丁丁之父”,在他83年去世之前,他立了一个遗嘱,他去世之后不许任何人接着画丁丁,所以丁丁就不可能再有新的故事了。
对于我们而言,作为这个IP的管理者,困难就是现在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界,各种动漫也是层出不穷,年轻人都有了很多新的选择,不像我们当年那个年代好像就是《丁丁》。从我们公司来讲就是要挖掘《丁丁》的深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每年都要在三四个国家举办“丁丁”的主题展,而且通过这20年,我们把丁丁推向了一个当代艺术的巅峰。
我们想让全世界的“丁迷”明白,这已经是一个经典。它虽然没有更新,但埃尔热的每一幅画,在大银幕上放大,也都是那么的完美。
我们要从当代艺术,从文献以及从历史人文的角度来看。在全世界的连环画里,很少能找到像《丁丁》这样一部包罗万象的故事,从1929年到1983年,全世界发生的事情都以记者丁丁的视角反映到故事里。即使您在今天打开看,仍然会觉得不可思议。
我们公司不担心丁丁会被遗忘,正相反,我们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丁丁不是一个简单的丁丁。它后面有很多东西。这个可以说十年,二十年,一百年可能也做不完,可以无限的研究。所以这次上海的展览,确切的讲是给成人看的一个文献展,我们要向大家展示的是埃尔热的一生。我们要展开一个画卷,从他小的时候,怎么一步一步到了《丁丁》的创作,然后又怎么逐步的发展。所以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学术的展览。
当然我们在展览中也考虑到了对小朋友的教育,有一些布景和道具,可以让孩子们探寻宇宙。同时,大家还可以看到在一些七十年代拍的埃尔热的纪录片。展览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想向大家展示,丁丁的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谢谢。
杨洋:
谢谢王越老师,谢谢比利时瓦隆-布鲁塞尔国际关系署支持我们这个活动,也感谢埃尔热先生带给我们这么一个美好的下午。同时祝愿每个人,无论我们实际的年龄多大,心中永远住着一个小孩儿。
因为今年是中国和比利时建交的50周年纪念,所以我们和比利时瓦隆-布鲁塞尔国际关系总署,预计10月份会再举办一个比利时非常著名的重量级电影人的作品回顾展,这个也是在积极地筹备当中,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感谢各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