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注射剂包装的相关内容,包括高风险等级的制剂的包装关注度、初级包装的分类(玻璃包装、塑料包装、橡胶包装)以及各种包装材料的特点。文章还讨论了玻璃包装材料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不同材料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和特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注射剂包装的重要性与分类
作为高风险等级的制剂,注射剂包装一直受到法规部门的关注。目前的包装分类主要包括玻璃包装、塑料包装和橡胶包装三类。
关键观点2: 玻璃包装的特点与机遇挑战
玻璃包装是医药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包装材料之一,因其良好的阻隔性、透明方便观察等特点。但在高端敏感制剂和特殊制剂体系下,玻璃材质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需要材质创新、表面处理和产品设计方面的更多创新。
关键观点3: 塑料和橡胶包装的特点
塑料包装由于轻量化、加工方便等特点在药品包装方面较为常见,主要有单层/多层膜袋、BFS袋和PFS包装产品等。橡胶包装则是为了组成完整的注射剂包装体系,主要有大输液用垫片、注射剂瓶用胶塞等。
正文
注射剂,指的是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及供临床使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作为高风险等级的制剂,其包装一直受到法规部门的关注。 目前比较早期的,有代表性的关于注射剂包装的指导文件,是1999年的人用药物和生物制品的容器密封系统(Container Closure Systems for Packaging Human Drugs and Biologics)。作为对1987年2月发布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用药物和生物制品包装文件提交指南》以及1995年6月30日仿制药办公室致行业的文件中的包装的信息的替代,里面详细从保护性,相容性,安全性与功能性四个角度,阐述了包装材料的评估过程,而注射剂类的包装,从给药方式,及包装组件与制剂形式的相互作用方面,被列入最高等级的包装关注度[1]。 关于注射剂的初级包装(直接接触药品),目前可以分为三大类:玻璃包装,塑料包装与橡胶包装,作为注射剂产品包装的“三驾马车”,玻璃包装用于医药的历史最为悠久(可追溯到1700年,用于盛放干或者是液体的药物),而今已经进入21世纪,玻璃包装在医药方面的应用依然是王者之位,很大原因就在于其良好的阻隔性,透明方便观察等[2]。 玻璃包装,按照其细分,可有安瓿瓶,注射剂瓶,预灌封注射器,卡式瓶等 - 安瓿瓶:遵循的国际标准为ISO9187-1与ISO9187-2
- 卡式瓶:遵循的为ISO13926-1与ISO11040-2
国内标准可以参考YBB相应章节,及中国药典2025相关内容,两者具有中国特色,有相承性,但与国外标准,还是有些差异,还需要时间。 塑料包装在药品包装方面由于轻量化,加工方便等较为常见,比如说日常的片剂的瓶子,胶囊等。但是,由于塑料的天然属性,在注射剂包装方面主要有三大类: - 单层/多层膜袋:在大输液领域较多,如腹膜透析袋,营养液等,多为PP/SEBS等材质;
- BFS袋:吹灌封类的产品,比如这些门诊输液类产品,多为PE,PP材料;
- PFS包装产品:针筒主体为COC,COP等材质,这是相对新兴的领域,国内的PFS产品,以COP为主。
为了组成完整的注射剂包装体系,橡胶材质的包装材料必不可少,主要有: - 大输液用垫片:通常为聚异戊二烯类材质,加上一些复杂的配方体系;
- 注射剂瓶用胶塞(西林瓶胶塞):卤化丁基橡胶材质为主体(又分溴化丁基,氯化丁基等),提供密封瓶口的作用;
- 注射器用活塞:卤化丁基橡胶材质为主体(又分溴化丁基,氯化丁基等),是注射过程中的活动部件,同时提供密封作用;
- 卡式瓶用活塞:卤化丁基橡胶材质为主体(又分溴化丁基,氯化丁基等),是注射过程中的活动部件,同时提供密封作用;
- 卡式瓶用组合盖垫片:有单层及双层等结构,它与铝盖一道,作为密封件。
关于其标准与药典,可参考ISO11040-3,ISO13926-2,ISO13926-3等。 前面讲了不同的注射剂包装的标准与要求,现在我们来对比看看不同材料的特点:可以看到,尽管在近几年出现了各种新材料的概念,但与其它应用领域不同的是,药用包装材料是一个相对保守的领域,既有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也有法规方面的门槛,特别是对于变更类的控制。所谓“存在即合理”,玻璃,塑料与橡胶依然是这些常规医药包装的“扛把子”,短期内想实现大的变化与替换,基本可能性不大。原因有三: - 终端用户开发习惯:在当前药品开发与竞争条件下,各家企业都希望能缩短开发周期的同时,也降低风险,那选择应用实践丰富的包装材料是多数情况下的必然。使用一种新的材料,甚至切换个新的供应商,都意味着时间与金钱的付出。
- 法规相关的限制:从药品安全性出发,包材变更必然不能随心所欲,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那按照变更的要求,对变更进行定级,并且完成相应的研究,是提交资料的第一步。
- 有限的新材料选项:在医药包装中,创新性的材料,并且经受严格药用要求的少之又少,即使有一些,又缺少像传统材料那样的实践检验,所以选择非常有限。
以上总结了各种材料的特点,那么,针对玻璃包装材料,它又面临一些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呢? 一些高端敏感制剂对玻璃材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那些生物制剂,因为价格昂贵,又要考虑一些敏感的相互作用,通常就会要求更好的玻璃材质,除此之外,如何从设计角度,让包装材料有更小的残余体积,更方便的应用,也是一些新兴的要求。所以在材质创新,表面处理,产品设计方面,要求包材企业要有更多的创新 一些特别的制剂体系,“挑战”了玻璃材质的底限。比如说,pH超高的特殊制剂,而玻璃本身在碱性条件下,其属性就决定了其与碱反应不可避免。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说采用一些表面处理的技术,来减少这种作用。 玻璃脱片,在一些情况下有时成为要替换玻璃材质的一个说辞,让人谈虎色变。实际上,由于近年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玻璃与制剂相互作用的研究更加透彻,在研究过程中,容易把玻璃腐蚀与玻璃脱片相等同起来,造成一些误解。在制剂开发的前期,作好相应的常温与加速条件下评估,这些风险完全是可控的。 玻璃与塑料之争,代表性的就是COC,COP产品。但笔者认为,除了目前的医美行业,可能受到高粘度医美产品对PFS产品的要求之外,其它的制剂行业领域,短期内是无法撼动玻璃包装的,玻璃有几个不可比拟的优点:大批量去热源进灌装线,塑料COC包装无法实现(通常通过gamma灭菌等);小容量灌装线,玻璃重心足够,在高速运行下更加有利;在与胶塞等配合过程中,刚性更大。这些考虑的都是现实中的工艺过程,想完成从玻璃到塑料的切换,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的,更何况,完全不同的材质,如何完成变更研究呢? 国内的玻璃包装企业,在疫情期间吃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工艺水平等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包括玻管原材料,瓶子加工工艺等。但是当浪潮退去,红利尽失时,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静心做好稳定的产品,多做创新,才是长期的生存之道。 [1]Container Closure Systems for Packaging Human Drugsand Biologics,Guidance for Industry[2]RobertA. Schaut and W. Porter Weeks,Historical Review of Glasses Used for Parenteral Packaging,PDA J Pharm Sci and Tech2017,71 279-296,doi:10.5731/pdajpst.2016.00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