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KnowYourself
深夜友好型公号。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EO盈利思维  ·  人到了一定年龄,拼的是这四种能力 ·  1 周前  
CEO盈利思维  ·  人到了一定年龄,拼的是这四种能力 ·  1 周前  
武志红  ·  你适合跟谁结婚,答案藏在这4个字里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KnowYourself

在关系中,说真话一定比说谎好么?| 为什么说谎言也能提升信任

KnowYourself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9-21 22:47

正文


昨天选题会上我们聊到了这样一个两难困境,如果在一段恋爱关系中,对方对其他人有了好感。在这种情况下,你究竟会希望对方和你坦白,还是希望对方将这件事隐瞒,仍然跟你说,“我只喜欢你一个人”?

 

虽然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说,希望对方告诉自己,但如果实际上对方毫不犹豫地告知了对他人的好感,且并没有想在关系的层面做什么改变,有时反而会觉得对方并不顾及自己的感受。而隐瞒自己,也有可能是因为对方觉得这件事不会影响到你和对方之间的关系,说出来只会徒增烦恼,出于保护你的目的做出了隐瞒。

 

办公室里的小伙伴们就这个问题争论了起来。在亲密关系中,真的有一些谎言,会是“善意的谎言”么?信任必须要求完全的诚实么?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要来讨论这个问题。


 

说真话还是说谎话

并非影响信任的根本因素

 

善意的谎言(white lies orprosocial lying),其实指的就是人们出于善意,比如为了避免伤害对方的感受,或是为了缓和气氛,而说的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话(Levine & Schweitzer, 2014)。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说过或被说过这样的谎言,而这样的善意欺骗也被认为最常发生在亲近的人之间,比如伴侣,亲子或朋友(Bernstein, 2017)。

 

尽管很多人都认为不论是否怀有善意,说谎、欺骗都会让人们对一个人的信任有所折损。不过,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近期的研究发现,善意的谎言是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者Levine与Schweitzer(2014)邀请了300名被试参与了一个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研究者扮演成“信息告知者”,会看到电脑随机抛掷硬币的结果,而300名被试被安排为“信息接收者”,无法看到电脑,只能从告知者那里知道结果。

 

研究者安排一部分“信息告知者”(由自己人扮演)如实告知结果,按照实验设置,如实告知结果的情况下,告知者会得到2美金,接收者得0美金;而另一部分“信息告知者”则告知一个假结果(故意说反),按照设置,此时告知者可以获得2美金,而接受者可以获得1美金。

 

也就是说,当告知者说谎时,接收者实际上会从中获利。这个环节结束之后,研究者会公布实际的结果,被试于是可以知道告知者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说了真话还是谎话。然后填写了信任的相关问卷,题项包括:是否在态度上信任对方、所感受到的对方的善意等等。

 

问卷结果显示,被试实际上,更相信那些对自己说了谎,却照顾到了自己利益的告知者们。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继续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不仅当一个人所说的善意的谎言有利于对方时,对方容易更相信Ta,而且在善意的谎言对双方都有利时(mutual beneficial)——对方即便知道说谎者也从中获益,对方也仍然愿意相信Ta

 

Levine和Schweitzer(2014)强调,这些实验说明了:人们所感受到的善意,并不会因为它隐藏在谎言中就有所折损。

 

他们认为,我们愿意去相信一个人,对那个人的行为或意图有积极、正面的预期,甚至愿意在这个人面前展现脆弱(Rousseau, et al., as cited in, Levine & Schweitzer, 2014)——这样的信任的建立,关键在于对方的言语行为背后,是否包含了真正的善意,是否包含了对我们利益的担忧和考虑,而不在于行为本身是否符合一般意义上的诚实。

 

一个人心智成熟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ta有能力脱离言辞的字面,而去理解人们真正的意图,对他人形成整体性、连贯性的理解。在关系中,你不需要太过纠结一时的话语,而更要关注更长的时间限度里,对方的行为,是否会经常考虑到你的利益?ta有没有把你的感受看得和他自己的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但有时人们自以为善意的谎言,

是为了自己(Self-serving)

 

学者们认为,有些看似是“善意”的谎言,其实不过是从说谎者自身角度出发的善意——尽管自认为是对方有益的,但实质上却是在过程中优先考虑了自己的利益的,而人们对于这种“自利”可能是自知的,也可能是不自知的。

 

· 为了避免冲突、“照顾对方的感受”

 

人们会仅仅为了避免冲突而选择欺骗。很多人会误以为,无论如何,在关系中冲突都应该是被避免的,所以,自己为避免冲突而说的谎就永远是善意的。然而,冲突其实并不只包含愤怒和敌意,如我们在“如何用冲突提升亲密”一文中所说,它也是有利于双方充分地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

 

伴侣之间这种情况很常见,人们为了避免争吵,都不肯说出自己实际的感受,“你怎么了?”“没事啊。”维持着表面的和平。

 

在这种情况中,所说的谎言是否是善意的,取决于一个人能否在说谎所“造成的后果”与“带来的益处”之间为对方做出一种权衡。而有些人会一味地为回避冲突而说谎(仅考虑造成的后果),但却错过了修复关系、或者帮助对方改正错误、提升自我的机会。你所认为的“照顾了对方的感受”其实是服务了你自己“不用面对冲突”的目的。因为比起“感受被照顾”,对方可能更需要了解现实。

 

这种问题在一般人际关系中也存在。比如,当你的好友将要在一个重要会议上做报告,Ta来向你寻求一些建议。此时,你明明有一大堆疑问和建议,却为了避免双方就此展开更多细致的讨论,引发对方争执和冲突,于是你选择“善意地欺骗”Ta,告诉Ta讲稿完全没有问题或只有一些小问题。这看似是一种善意,但其实却可能让对方在会议上出糗(Bernstein, 2017)。

 

· 为了在关系中获得更多控制

 

而还有一些谎言的“善意”就仅仅存在于说谎者的“巧言令色”与“操纵伎俩”里了(manipulation)。回到文首的情境中来看。

 

在一段关系中,一方喜欢上了一个关系外的人。Ta选择隐瞒,并谎称自己只喜欢伴侣一个人。此时,ta的动机,是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可能,ta的确是出于保护伴侣的目的。Ta可能持有这样一种感情观,认为在长期的关系中,喜欢上其他人是一件难以避免的事,但ta并不打算将这种喜欢付诸任何行动,也不认为这种喜欢会改变两个人之间的关系。Ta因而认为,不用把此事告知对方,可以避免对方情绪上的波动和痛苦,而自己能够很好地处理不让关系受到影响。

 

但也有另外一种可能。Ta选择隐瞒和欺骗,是为了让自己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一方面不希望伴侣对自己的感情因为这个发生改变,同时也不希望与另一方的可能性被自己的伴侣影响。但这些人,也非常擅长用“我是为了照顾你感受才说谎的”为自己开脱。

 

此时,说谎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仅有意欺瞒对方,还试图改写对方对“现实”的认知——明明在伤害Ta,却不断反复强调、洗脑(brainwashing),让Ta相信这都是为了Ta的利益,直到Ta失去对“现实”的判断,也开始相信说谎者这么做是为了Ta,最终说谎者便获得了对Ta更多的操纵和控制。

 

要区分这两者,需要依据你对对方在更多事件和更长时间中的判断来开展。Ta是否一贯是一个会把你的利益和感受看得很重的人?如果ta在很多小事上都经常照顾不到你的感受,相信我,这件事ta也不会是为了你而做的。



而有时,有些“坦诚”也是自利的

 

也有时候,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之所以选择坦诚而不说谎,并不是因为该信息有益于对方,而是为了获得对方对自己的认可、对自己道德品质的肯定。而这种“自利”的坦诚,研究发现,其实并不会让对方更信任说谎者(Levine & Schweitzer, 2014)。

 

同样在文首的情境中,如果伴侣中的一方,总是向另一半袒露自己对其他女性的好感,甚至倾诉地极为深入,ta也有可能只是因为非常不在乎另一半的感受,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谈论这些事的需求。Ta并不在意这些坦诚是否是有利于对方的感受和利益的。那些是为了另一半的感受而进行的诉说,你会感受到ta在言辞中的情绪,且不会过分讨论细节,也不会无所顾忌地抒发对另一个人的感情。因此坦诚,也和说谎一样,可能出自两种完全不同的目的。

 

由此可见,真正重要的,是真相或谎言背后,那些为对方和双方共同利益所作出的考虑,以及饱含的善意。我们是能够感受到善意的,只要你相信自己的心。那些用“善意”包装的其实是利己的谎言,你也一定能感受到些微的古怪和不适。在这件事上,你需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同时基于你对对方长期、一贯、既往的了解,做出对ta说谎或者坦诚这个行动的判断。



如何判断我们该选择坦诚

还是选择说善意的谎言?

 

那对于当事人来说,有时我们会面临“说真话好”还是“说个善意的谎言好”的问题。以下是我们给出的一些方法。

 

首先,权衡利弊。当你有机会考虑是否要欺骗对方时,也就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你掌握了比对方更多的信息,也拥有比对方更多的“权力”,如婚姻家庭治疗师William Doherty所说,A lie is a form of power over someone(as cited in, Bernstein, 2017),当你有机会说谎的时候,意味着你已经有了超过对方的权利。此时,你也有了相应的责任,去为对方及彼此去更全面考虑和权衡。

 

而正前文所说,你需要去权衡真相或谎言可能给对方“造成的后果与带来的利益”,“短长期的利益”等。比如,考虑到善意的谎言仅能使对方一时心情愉悦,但却可能使Ta在会议上表现欠佳,你可能应该选择告诉对方实际需要改进的部分(Lupoli,etal., 2017),但若你知道情绪将极大影响Ta的表现,你可能又可以有不同的做法。

 

其次,考虑时机Bernstein(2017)建议,当你在做判断的时,若对方仍然有机会做出应对、调整或改变,即“事前”,你应该选择告诉Ta真相;而如果是“事后”,你可以考虑以善意的谎言给予对方更多的肯定、安抚。

 

比如,当伴侣在出席晚宴前向你寻求意见,那么你应该告诉伴侣真相——Ta的衣服不合身;而若是对方在晚宴结束后询问你看法,那么你可能更应该以善意的谎言安抚Ta——Ta今晚的打扮很夺目。

 

除此之外,你还需要明白,一个谎言常常的确是需要我们用更多的谎来圆的。

 

另外,若基于以上这几点的考量,你认为自己还是应该向对方坦诚,但又担心真相可能会伤害到对方,以下建议供你参考(Bernstein, 2017; Schuder, 2016):

 

1. 在说出真相之前,不妨先问问对方是否想要了解真实的情况。以一种“寻求许可”(ask permission)的方式,帮助你了解对方的接受度,以便调整你坦诚的方式或程度。

 

2. 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如果是你即将面对这样的真相,你希望这个真相被谁,被以怎样的方式表达。你的诚实,也仍然可以是友善的(be honest, but also be kind)。

 

3. 在沟通时,可以选择一些私密、安全、放松的环境;并且准备好对于一些突发情况的应对,比如对方的沉默、情绪崩溃等等。

 

4. 在坦诚的同时,你也可以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对方更好地应对真相,并且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支持。

 

你的伴侣有没有过保护了你的谎言?或者伤害了你的坦诚?



References,

Bernstein, E. (2017). When is it ok to lie?The Wall Street Journal.

Levine, E.E. & Schweitzer, M.E. (2014).Prosocial lies: When deception breeds trust.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Decision Processes, 126, 88-106.

Lupoli, M., Jampol, L.E., Oveis, C. (2017).Lying because we care: Compassion increases prosocial lying. 146(7), 1026-1042.

Schuder, K. (2017). How to tell the truthwhen it hurts? Wiki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