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蒋校长
非知名军网铁血网创始人,五道口男子技校辍学,军品材料砖家;微胖界军宅戴表,懒癌强迫症晚期;女军迷之友(自认),战忽局临时工。
人都是有惰性的,所以在安逸的环境会变的的放松懒散,这是人的天性。
居安思危之所以很难做到,就是因为这是天然“反人性”的习惯,但有些事情,就是要反人性的去想,去做。
今天老蒋就居安思危的说一点自己的担忧。
疫苗,现在到了我们每个人必须要接种的时候了。
接种疫苗,本质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抗疫上的“收官之战”,也是最重要的决定胜利的一战。
无论疫情开始蔓延时死了多少人,无论全面封城给经济带来了多大的冲击,无论这个国家在此前的疫情防控中做的有多糟糕,当疫苗出来之后,这些事情都变得不再重要了。
因为一旦疫苗接种上了,这些问题很快就会迎刃而解了。
一个国家究竟什么时候能彻底从疫情冲击中走出来,什么时候能回到正常的经济生产中,疫苗的接种进度就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疫苗是全世界国家的希望,但只有一个国家例外,那就是中国。
我们不需要把疫苗当作自己的救命稻草,除了去年零星几次的全国局部地区反弹,我们整体上的境外输入防控工作都做的非常好。
新冠疫情,一共有三个阶段的战斗。
第一阶段,是去年1-3月,主要任务是消灭疫情在本土的传播,推进复产复工恢复正常化。
第二阶段,是去年3月到年底,主要任务是常态化防疫,防控境外输入病例,阻断零星反弹病
例
在本土的蔓延扩散,保证低风险地区的正常经济生活。
第三阶段,是从去年年底开始(当然它和第二阶段有点重合),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疫苗接种实现群体免疫,彻底消除新冠疫情的风险。
前两个阶段,我们做的都很好。
当然绝大多数国家和我们不太一样,
他们是第一阶段完全躺平,压根没机会经历第二阶段,然后直接跳入到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就是疫情的决胜阶段,即便很多国家前两个阶段做的非常垃圾损失惨重,但只要疫苗接种推进的好,依然可以拿到惨胜。老话说,编筐织篓重在收口,就是这个道理。
但再看我们,
实事求是的说,我们现在的疫苗接种进度,比预期的要慢不少。
在三月底的时候,中国一共完成了1.2亿剂次疫苗的接种,其中完成两针接种的人数是7000万。
相当于只有不到5%的人完成了接种,距离群体免疫所需求的80%的接种率相去甚远。
国外有些国家的接种速度非常快。拜登承诺的100天完成一亿剂次接种数的目标,只用了53天就达成了,到现在为止,在已经完成至少接种一针的人口比例上,以色列60%,英国45%,美国30%,中国只有10%。
▲ 各国至少接种一针疫苗人口比例排名
图源凤凰网
尽管这个接种比例在全球范围内而言排名也算靠前,但横向对比英美,明显还是偏低。
要知道,中国、美国、英国,是全世界仅有的三个研制出疫苗的国家(俄罗斯算半个,他们的疫苗三期临床试验没完成,所以WHO不予以承认,国内自己都不愿意用)。
作为先研制出疫苗的国家,要保证本国公民优先接种,这是肯定的。(像英国接种率超过45%了,德国接种率才刚过10%。)
以我们前期表现出来的组织动员能力,以我们的疫苗产能来看,我们到目前才完成了1.2亿剂次的接种,这个速度确实是偏慢了。
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和我们签订疫苗订购合同的国家有四十多个,总量是6亿多剂,
我们敢于和国外签下这么多单,就意味着国产疫苗的产能肯定是有底气的。
▲ 杜特尔特到机场迎接中国疫苗
图源中国新闻
造成疫苗接种进度相对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需求端,大家的接种疫苗的需求都很佛系。
大家都觉得无所谓,觉得自己打不打都行。
大家都没打,那我就不做第一批接种的,观望一下等等再打;感觉现在环境足够安全,没有必要一定要通过打疫苗保护自己。
是因为我们在第一二阶段做的足够优秀,形成了大家疫苗接种上的“惰性”,而现在,这种“惰性”很有可能导致未来的隐忧。
▲ 北京街道“点名批判”
接种不积极的居民
那就是免疫落差。
即国外率先通过接种疫苗实现群体免疫,撤销了疫情防控的投入,同时快速恢复到生产和贸易中去。
按照如今的接种速度,英国和美国最快在今年夏天就能覆盖80%人口实现群体免疫,然后是其他西方国家跟上,在今年秋冬完成接种,完成接种的国家,将率先打开国门放开人员和经贸交流,对于那时的中国来说,压力会陡然加大。
一方面,我们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去防控境外病毒的输入,另一方面,完成群体免疫国家可以自由的恢复到疫情前的开放状态,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人员和贸易管控,势必影响经济活力。
这样的免疫落差,造成我们无法完全放开国门,比如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我们如果像东京奥运会一样禁止外国游客观赛,收入一定锐减。
这肯定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如果按照我们如今的接种速度(日均300万剂),我们还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实现80%的接种率,这个速度较美国相比,明显偏慢。
▲ 接种剂次排名中国并不低
但我们的人口基数实在太大
图源凤凰网
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
所以为了避免出现免疫落差,我们必须加快群体免疫的实现时间。
我们现在最新的目标是,到今年上半年,实现40%的免疫人群接种覆盖率,即为5.6亿人完成11.2亿支疫苗的接种。
这要求我们的疫苗接种量达到1000万剂/日,中国能完成吗?
从3月22日开始,我们正式开始推动达成“6月40%接种率”的目标,在国家卫健委的官网上,开始更新每日疫苗接种数据。
3月23日,目标开始执行的第一天,接种量为301万剂次,
到昨天,4月2日,单日疫苗的接种量达到了718.5万剂次。
我们用了不到10天的时间,就把疫苗单日接种剂次翻了一倍还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世卫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邵一鸣在接受央视采访中表示:“我国现在每天疫苗接种能力是全球最高的,现在这周还是测试期,我们的疫苗产能还会进一步释放,我们达到一天1000万人的接种数量一点问题都没有。
一天1000万剂,对中国的疫苗产能而言,根本不是问题。
从2010年9月11日至20日,根据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为全国约1亿儿童完成了麻疹疫苗接种,平均日接种剂次达1000万。
这一次,我们很可能在疫苗接种上创下新的中国速度。
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从之前无所谓的“观望”,到现在优先报名的迫切。
于个人来说,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的安全,于国家来说,是为了巩固我们整个抗疫防疫的成果。
我们的成果是什么?
是中国是全世界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做的最好的国家,是中国人民在新冠疫情中付出的生命健康损失是最低的,是中国最先从疫情中走出恢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中来。
这样的成果是怎么来的?
是三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381个人将他们的生命永远留在那里才换回春暖花开;
是钟南山、张定宇、李兰娟这些国之脊梁,顶着千钧的压力构建出一道生命的防线;
是警察、海关、社区工作人员,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们咬紧牙关坚守岗位,流血流汗又流泪的拼下来的。
我们怎么可能甘心看着这样的成果,被外国通过疫苗接种实现“弯道超车”?
打疫苗,就和戴口罩、和居家隔离一样,都是为了捍卫我们抗疫的成果。
而打疫苗,更是彻底赢下这场疫情防控战的最后一步,最关键的一步。
20亿支疫苗接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国抗疫奇迹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疫苗接种纪录,让我们一起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