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坐拥1.1万亿市值,内地一直排名第一的非国有金融企业平安集团,今年年内(尤其是4月以来)股价累计已上涨达72.78%,助推其成功跻身万亿俱乐部,成为全球市值第一大保险企业。
实际上,出于担心股价上涨吊高了投资者的期望,有券商分析师在上半年就做了一番预告,告诫投资者关注业绩增长低于预期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今天的数据证明,分析师们的担忧是多虑了。资料显示,今年年初中国平安开盘价为35.34元/股,进入5月后,股价开始攀升,以10月24日最高价61.06元/股计算,中国平安年内涨幅高达72.78%,市值也由年初的6460亿元一跃超过万亿。
与之相呼应的是日前中国平安发布的第三季报。季报并没有让市场失望: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663.18亿元,同比增长17.4%,剔除普惠重组因素,同比增长41%。其中,三季度单季228亿,同比增长45.5%。
综合金融渐入佳境 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持续发力
自1995年中国平安提出探索综合金融模式以来,至今已20余年。这期间,中国资本市场几经沉浮,但中国平安始终坚持在综合金融的道路上稳健前进。如今回头审视,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战略已经渐入佳境。
众所周知,综合金融的发展,不是“各自为政遍地开花”这么简单,各个业务板块之间的配合与协调,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集团的发展状况。
平安的做法是,保证长期保险业务的核心地位,同时优化业务结构,稳步开展其他业务板块的构建。
保监会强调“保险姓保”,平安一直以来做的长期保障型业务,不仅对客户有利,对代理人有利,更成为中国平安稳定的收入基础。前三季度,平安集团占据行业龙头地位的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持续增长,同比增长35.5%至537.38亿元。
保险业目前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几乎可以确定,将迎来10年发展黄金期,“保险大国而非保险强国“的局面亟待改善之下,万亿市场有待拓展—这是上半年整体保险股走强的产业背景。而中国平安,作为保险行业的龙头股,也用数据和报告印证了市场趋势。
稳健的增长步伐和冷静有序的业务布局,足够让投资者对其放心——这才是真正的漂亮50。相信在未来中国平安必然还将迎来长期涨势,会是长线价值类投资用户的不错选择。
同时,作为一家以保险业务为主的金融集团,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的增速是公司未来的盈利状况的关键信息。
平安的三季报显示,代理人渠道队伍实现量质齐升,代理人数量同比增长27.9%至143.4万人,人均每月首年规模保费9,702元,同比增长9.9%。此外,平安寿险于今年10月上市一批符合监管要求的升级产品,并将在第四季度做好新旧产品切换,重点推动长期保障型产品,为2018年业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主营保险业务强健发展的前提下,银行、投资业务发展稳健,成为中国平安的三大传统主营业务。而其他证券、资产及财富管理、房地产、创投及私募股权的投资业务也都遍地开花,同时在非传统互联网金融业务上,引流获客、聚焦迁徙。
占领风口机遇 资本驱动向科技驱动转型
作为一家历经行业起伏春秋多年的传统企业,中国平安没有陷入尾大不掉的重资产包袱,而是始终关注新的行业机遇,谋求新业务与新模式的转型。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探索中,不断优化资产配置,业务向多元化发展,重资产战略转型成效显著。
在此前的股东大会上,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对智能科技如何深刻改造金融集团的认识,发表过一番阐述:“智能科技的时代正在来临,赢科技者赢未来。我们期待不远的将来,逐步将平安从资本驱动型的公司转变为科技驱动型的公司,推动公司业务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为客户创造价值,以更好的成绩回报投资者。”马明哲表示。
在这个“金融科技”成为商业世界核心关键词的时代,在“互联网+”的全行业转型过程当中,金融集团的整体经营更加离不开技术升级的驱动和赋能。
中国平安亦是如此,由最初单一业务的寿险、产险,积极地向多元化发展,成为今天的金融集团:无论是平安银行的成立,还是在证券、资产及财富管理、房地产、创投及私募股权的投资,亦或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异军突起,每一个业务板块,都写满了中国平安的互联网科技基因。
正如协助制定其科技战略的首席运营官陈心颖所说,“平安成功的核心是将科技应用到所有的业务。”而不断推出的新业务和产品,也在不断突破着行业探索的技术边界。
金融科技广阔布局 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思路
几个月前,中国平安旗下金融壹账通推出了“智能保险云”,将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开放给保险同业。
“智能保险云”包含“智能认证”、“智能闪赔”两款核心产品。 “智能认证”主要利用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为每位客户建立生物档案,完成对用户、相关行为及属性的快速核实。平安“智能认证”投入使用后,新契约投保退保率降至1.4%。投保时间可缩短30倍,双录时间缩短3/4,质检成功率提升65%。同时,“智能认证”覆盖保险公司90%以上客服环节,极大地提高客服效率。
“智能保险云”的另一项核心产品“智能闪赔”,定损快速而精准,目前已经投入到了中国平安的日常业务当中。除此之外,“智能闪赔”还具备智能风险拦截功能,中国平安开发30000多种数字化理赔风险控制规则,覆盖理赔全流程主要“个案”与“团伙”风险。
与此同时,金融壹账通携“智能财富管家”正式进入智能投顾市场。该产品整合了金融壹账通大数据客户识别能力、平安证券基金投研服务与陆金所资管基金销售服务,独创客户画像智能识别系统,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
显而易见,平安集团在保险领域的角色,除了保险产品提供商外,又新增了“保险科技提供商”。此前,蚂蚁金服等平台也向保险行业推出智能产品。谈及此项“竞争”时,平安方面称,“不怕被比较,平安对技术是有信心的”。
中国平安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为今天传统金融行业的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一种。尤其是那些,一不小心便陷入积重难返泥淖的重型传统金融集团,未尝不是一种崭新视角。
而放在更加市场化的环境中来审视中国平安的角色转变,就更加不难理解,一个业务繁杂而又庞大的金融集团,是如何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走出这样一条持续上涨的K线图的——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传统金融机构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另一方面,怀着对商业世界残酷竞争的敬畏之心,用创新和突破去挑战自己,引领行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