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药说药
姓药的来说药,带你进入最深层次的医药领域,把握医药动态,了解最新前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小药说药

BioNTech旗下PDL1/VEGF双抗小细胞肺癌数据惊艳,ORR为87.5%,一线及后线治疗格局是否会迎来改变?

小药说药  · 公众号  ·  · 2025-03-31 06:3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追溯
如果说6,7年前,小细胞肺癌,还是药物治疗的荒漠,如今已是药满为患,如早期的PD1抗体,PDL1抗体,还有稍晚的B7H3 ADC,CD3/DLL3双抗,DLL3 ADC,还有化疗,放疗自然不必说,化疗是否能够被ADC替代也需要进一步的验证,靶向DLL3核药未来在临床上一展风采,也未尝不可。当然,研发人员对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药物迭代努力是无穷尽的。但如今涌现的这些疗法,也提高了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阈值。
安罗替尼在 2019 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将其批准用于SCLC三线治疗,其它一些VEGFR TKI抑制剂在小细胞肺癌领域也常被off-label使用,一些新疗法的探索,放化疗的联用(可能会引发肺炎),都提高了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
安罗替尼 联合铂类及依托泊苷 在ES-SCLC的一线治疗中的数据也颇为惊艳,共纳入35例可评估疗效且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ES-SCLC患者(II期、单臂、单中心研究), 全队列的mPFS如下图A所示,为8.02个月(95% CI:6.90 个月,9.66 个月)。全队列的mOS如下图B所示, 为 15.87 个月(95% CI:10.38 个月,18.89 个月),ORR为 85.71%(95% CI:69.74-95.19),DCR 为94.29%(95% CI:80.84-99.30),其中1例患者达到CR,29例患者达到PR。 肝转移组和脑转移组中位PFS分别为7.33个月(95%CI:4.76~9.69)、7.34个月(95%CI:5.68~9.20)。最常见的 3-4 级 AE 是手足综合征(17%)、粒细胞增多症(17%)、口腔炎(14%)、高甘油三酯血症(11%)、高胆固醇血症(11%)以及恶心呕吐(11%),未记录 5 级 AE。
该数据也进一步证明了VEGF轴抑制剂药物的对于小细胞肺癌的优异疗效。

2025年3月28日,BioNTech公司在欧洲肺癌大会上展示了在研双特异性抗体疗法BNT327(又名PM8002)与化疗联用,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2期临床试验数据。

数据显示, BNT327与化疗联用,在中位随访时间为14.5个月时,达到97.9%的疾病控制率(DCR)和85.4%的确认客观缓解率(ORR),未确认ORR为87.5%, 48名患者至少接受过一次肿瘤评估,中位总生存期 (mOS) 尚未成熟,接受治疗的患者中 72.7% 存活了一年。


在类似的 3 期试验中, 45% 服用 Keytruda 加化疗的 ES-SCLC 患者存活了一年。在另一项研究中,罗氏的 PD-L1 抑制剂 Tecentriq 及其 VEGF 阻断剂Avastin 加化疗,一年生存率为 56%。


Tecentriq联合化疗ORR为60%,中位OS12.3个月。

BNT327(又名PM8002)安全性数据,所有患者(50/50)均发生至少1次与BNT327和/或化疗相关的TRAE,其中86%(43/50)的患者出现≥3级TRAE。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90%)、贫血(80%)、白细胞计数减少(76%)、血小板计数减少(62%)。未报告治疗相关死亡事件;6%(3/50)的患者因TRAE永久终止治疗。 特别关注的 TRAE均为1~3级,无4~5级事件,包括高血压、蛋白尿和各种形式的出血(鼻出血、胃出血、牙龈出血和脑室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6%(3级:16%)、52%(3级:14%)、6%(3级:0%)、2%(3级:2%)、4%(3级:0%)和2%(3级:0%)。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发生率:42%(21/50)的患者出现任何级别irAE,10%(5/50)为≥3级。


小细胞肺癌数据,国内要优于国外,所以另一款药的数据就比较重要AK112( ivonescimab )与化疗联合用于一线 ES-SCLC 的 1b 期试验显示,ORR 为 80%。


所以后续有几个看点,一个是全球性临床数据,一个是三期数据,不可避免地要跟 Tecentriq头对头,在全球性临床试验中。


所以现在的点就要看VEGF抗体能否提高OS。
BNT327,早期由普米斯开发,编号 PM8002。BioNTech在2023年11月与普米斯生物技术公司达成 授权合作 ,获得这款双抗在全球(大中华区除外)的研发和商业化权益。2024年11月,BioNTech 收购 了普米斯生物技术公司,获得了其全部管线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开发平台的全部权益。

架构采用2+2,靶向VEGF端用的是贝伐珠单抗的序列,靶向PD-L1端用的是纳米抗体序列。专利 为CN114106190A。

基于国内数据复宏汉霖的PD1抑制剂, 也展现了不错的数据。在 亚洲人群中,斯鲁利单抗-化疗组的中位OS相较于安慰剂-化疗组明显延长(15.8个月vs 11.1个月;HR 0.61, 95% CI:0.48–0.77,p<0.001)。斯鲁利单抗-化疗组的3年OS率为26.4%(95% CI 20.80–32.20),为同类药物已报道数据中最高;安慰剂-化疗组为10.7%(95% CI 5.90–17.10)。IRRC评估的PFS方面,与安慰剂-化疗组相比,斯鲁利单抗-化疗组中位PFS(6.1个月vs 4.3个月,HR 0.47, 95% CI:0.37–0.60,p<0.001)和中位缓解持续时间(6.9个月 vs 3.2个月,HR 0.48,95% CI:0.35–0.65,p<0.001)均呈现改善趋势。


如今又有众多的疗法显现, BNT327能否走出统计学意义,其实也并不是一件非常确定的事,还需要更多的等待。VEGF抑制剂的加入,无疑是起效的,但对于OS的加成有多少,还需要等待更多数据的公布。如果存在VEGF抑制剂,无论是小分子,还是抗体的后续用药,可能都会影响最终的OS数据。


但不可否认的是, BNT327作为一个好的药物提早到更前线的治疗,对于患者,是一件有利的事情。即便最后存在各种情况,药物没有走出OS,也不能否认这个药物的价值。一个药物的上市,需要从多方面考虑。


回到文章的标题,B ioNTech旗下PDL1/VEGF双抗小细胞肺癌数据惊艳,ORR为87.5%,一线及后线治疗格局是否会迎来改变?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的挑战一直存在, PDL1/VEGF双抗和PD1/VEGF双抗无疑对 PD1抑制剂和PDL1的抑制剂单药是一种挑战,但因为有些适应症是以OS的获益来算,很多适应症并未有统计学意义,至于小细胞肺癌还需要更多的数据等待。但不可否认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如果我是监管人员,我倾向获批上市,从依从性角度,双抗作为单个药物占优,从经济,生产和操作层面来看也优于两个药物的联用。


后线涌现的B7H3 ADC,CD3/DLL3双抗,并不会因为 PDL1/VEGF双抗和PD1/VEGF双抗存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存在联用的可能。未来可能是 DL1/VEGF双抗和PD1/VEGF双抗联用ADC的时代,这也说不准。


当然除了 PDL1/VEGF双抗和PD1/VEGF双抗,还有信达PD1/IL2的出现,打破PD1耐药,成为潜在的下一代PD1药物。这一切似乎又有了当年免疫治疗繁荣的景象。这是好事。



公众号内回复“ADC”或扫描下方图片中的二维码免费下载《抗体偶联药物:从基础到临床》的PDF格式电子书!



公众号已建立 “小药说药专业交流群” 微信行业交流群以及读者交流群,扫描下方小编二维码加入 ,入行业群请主动告知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