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寒冷,一半温暖,
每年从寒冷飞往温暖的“候鸟人群”很多。
尤其是咱哈尔滨。
乍寒还暖的时候,
“候鸟老人”就纷纷飞去南方。
他们自然不是贪图美景,
更多的是为了养生。
但是最近301医院和301医院海南分院付振虹等
进行的研究显示,
如果“候鸟人群”发生心梗,
一般会在平均3天左右发生。
而且一旦发生,
病情更为严重,预后更差。
其实不是的,与海南本地发病的心梗相比,“候鸟人群”年纪较轻,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血脂水平与当地人群相似。
七成“候鸟人群”多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本地人得ST段抬高心梗仅占五成左右(图1)。
“候鸟人群”发生心梗者虽多为简单病变,放支架的数量也少,但病情更危重,心功能受损更严重,心原性休克或院内死亡发生率高。
图1 “候鸟人群”组和海南本地人群组心梗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急性心梗后发生心原性休克及死亡的比例
研究还显示,“候鸟人群”心梗患者发病后就诊也延迟,从急性心梗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平均超过了6小时。
1、短时间内大幅温差。研究者指出,虽然寒冷会让急性心梗发病率升高,气温回升会让因急性心梗住院风险下降,但不同气候带迁徙导致的短时间内大幅温差与急性心梗的发生同样密切相关,发病前1~2天内24小时温差大于9.4℃是发生急性心梗的独立危险因素。
2、蛋白水平。研究者还发现,与海南人群组相比,“候鸟人群”组的血脂、血糖及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但肌钙蛋白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却较高。
3、炎症水平。研究者推测,因短期内大幅温度变化,可能导致体内炎症水平升高,加速了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促进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预后差。
4、放松原有治疗。研究者指出,人们常常认为气温高了血管扩张,心血管疾病发作的机率降低,放松了原有的药物治疗,进一步增加了心梗发作的危险。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共纳入2012~2015年冬季在海南住院的1246位冠心病患者,在255位急性心梗患者中,有197人为“候鸟人群”,58人为当地人。
“候鸟人群”特指冬季由北方寒冷地区到海南休养的人群(温差变化在30℃以上)。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