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2月26日,结束5折清仓活动的马莎百货上海五角场万达店及莘庄仲盛店正式闭店,工作团队也就地解散。
与当年一进入中国就布局上海南京西路的“高大上”相比,马莎百货的今天似乎有些窘迫:北京这家即将关闭的门店如今正在全场商品五折促销,部分货架已经处于半空状态,童装区近乎售罄,不小消费者对该店内的食品区和进口酒表示感兴趣。部分折后的服装因为性价比不高依然无人问津。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总部位于伦敦的马莎百货诞生于1884年英国利兹,是一家国际性的服装与食品零售企业,现在在英国拥有840多家门店,同时在欧洲、中东及亚洲的59个地区拥有超过480家门店。
2008年,马莎百货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在上海南京西路开设旗舰店。作为马莎百货在亚洲最大的门店,该门店总面积达3800平方米,共4层,1-2层为女装,3层为男装,4层为童装与食品、咖啡厅。随后,马莎百货在苏州、青岛等地开设了多家门店。2015年12月,马莎百货在寸土寸金的世贸天阶开设北京旗舰店。
2016年11月,马莎百货宣布即将关闭位于中国内地的10家门店,分别位于上海宝山万达广场、上海金钟广场、苏州观前街、青岛李沧万达广场、上海南京西路、上海莘庄仲盛、武汉汉街、上海五角场万达、上海月星环球港和北京世贸天阶。
多年来,马莎百货对其门店在华运营的盈利的问题一直三缄其口。
2016年11月,马莎百货宣布其大中华区战略评估:旗下所有466家国际商铺进行全面评估后的结果显示,马莎在中国香港市场实现盈利,中国内地的10家商铺却出现持续亏损。因此,马莎计划关闭位于中国内地的所有10家店铺,并就此与相关员工进行协商。在该集团继续评估维持中国内地线上业务最佳方式的同时,中国内地客户可以继续通过天猫和京东两个主要在线平台购买马莎的产品。
“我们在中国内地的商铺出现了持续亏损,使我们无法继续维持当地的商铺经营。我们深知这些计划将对当地员工造成影响,因此,我们会在整个过程中与他们保持沟通,并仔细聆听他们的意见。”马莎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Adam Colton表示。
马莎百货的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10月1日上半财年,马莎百货总收入49.935亿英镑,较上年同期49.513亿英镑有0.9%的增幅,税前利润下滑18.6%至2.313亿英镑,但好于市场预期的23%。
马莎百货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在中国败走麦城的实体商业。
据前瞻数据库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网购交易额超达5.16万亿,同比增长26.2%,是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两倍有余(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实物商品的网络零售交易额为4.19万亿元,同比增长25.6%,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出15个百分点。
与网购交易如火如荼的大势形成鲜明对比,一份2016实体店不完全统计的阵亡名单就显得尤为触目惊心了。
根据联商网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年,在百货、购物中心以及大型超市业态中,46家公司共关闭了185家门店,百货与购物中心业态关闭56家门店,大型超市业态关闭129家门店。
实际关店数还远远不止这些。
与2015年关闭43家大型超市与31家百货店相比,无论百货业态还是超市业态的关店数量都明显增加,关店已经波及全行业,而且久负盛名的公司也开始关店。关店面积约250万平方米,约为2016年上半年关店面积的5倍,2016年下半年的关店速度明显加快。
在百货行业,如太平洋百货关闭2家门店,英国老牌百货马莎关闭10家门店,重庆百货通过吸收合并新世纪百货有限公司,新世纪百货依法予以注销。
在超市行业,沃尔玛关闭13家门店,华润万家关闭12家门店,永辉关闭11家门店,百佳超市关闭8家门店,家乐福关闭5家门店,卜蜂莲花关闭4家门店,在行业中久负盛名的伊藤洋华堂与大润发也开始关店。
这份数据显示,关店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但已经出现了向三、四线城市扩散的趋势。
2016年全年与2016年上半年相比,一、二线城市的关店占比基本持平,约为81%。其中,百货业态在一、二线城市的关店数占比从2016年上半年的87%下降到2016年全年的86%,超市业态在一、二线城市的关店数占比从2016年上半年的77%提高到2016年全年的79%。
奢侈品与快时尚照样疲软
曾经,奢饰品门店和快时尚在实体商业中独树一帜,各种凭借细分市场定位在网购风潮中杀出一条血路。不过,最新的研究表明,奢侈品牌在中国的开店数量已在减少,而曾经拥趸甚众的快时尚品牌也开始出现市场包含、经营不善的问题。
据第一太平戴维斯统计,与2015年相比,奢侈品品牌平均在华的开店数量减少2%,其中一线城市减少4%,二线城市减少1%,珠宝类则保持平稳。
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商铺及零售服务部主管朱兆荣认为:“对高端的定义也在与时俱进,除了品牌效应,消费者更看重商品的特色和个性化。以往清一色的奢侈品牌被更有特色,更有创意的品牌取而代之。这些变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迎合挑剔的中国消费者口味。”
“此外,奢侈品零售商对于开设旗舰店的概念已渐渐弱化,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区域开设旗舰店的成本较高,且开发商更倾向于划分小面积铺位以达到商场业态多样化的目的。” 朱兆荣说。
快时尚一度充斥着年轻白领的生活,如今在中国快时尚品牌的零售总额依旧在上升,但单店的零售额却在下降。
朱兆荣表示:“快时尚品牌存在着一线城市饱和的问题,一些经营不善的快时尚品牌甚至在关店。相反,快时尚在二、三线城市颇受欢迎,加之一些开发商推出了装修补贴,使开店成本进一步降低。”
据第一太平戴维斯统计,与2015年相比,2016年整体上升18%,平均一个快时尚品牌在二线城市开店数量增加21%,而在一线城市开店数量仅上升15%,而平均一个品牌在一线城市的现有店铺数量是11家,二线城市现有店铺数量仅3家,二线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巨大。
2016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及增长速度比较。数据来源前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