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24小时打鸡血的假期,变得又宅又懒,因为电视上说明后两天大概又是大暴雨天才让我从电脑屏幕中挣脱出来。出门买面包,来到的是我从小就有的面包店,家庭式作坊,一如典型的南方小生意人,店名就是所在的街道。
从外地回小城放假时,不少学校都已经陆续开学了。学生们穿着那些还是那么土气的校服,却努力地在那套臃肿的衣服里生长变化。
就像我在面包店里看到的一个小学生,她徘徊在明亮的面包屋里,要仰着头才能看到那些琳琅的选择,怯怯地站着。感觉那张10块人民币在她手里那么大,她穿着的运动鞋上有一圈淡淡的泥点,校服比她本人大了一圈,这并不少见,在我读书的时候,我也常常买大一码的校服,可到了来年夏天可能就发愁地发现又要买新的校服了。
小学时不去那家面包店,而是去隔壁的早餐铺子更多,因为面包店里面都是“大人”——她们挎着店里的小篮子挑来挑去,而且经过自己的认真比对,面包店里的猪肉包还没有早餐铺子的大。小学的零花钱不多,大约一星期也就5块,长身体的时候,而且小学还经常开始学游泳。几乎走在回家路上就饿到肚子叫,而且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旁人到底能不能听到我肚子叫的声音。
早餐铺子一般会开到中午12点多,小学大概是11点放学,饿极了的我就会忍不住在路上买一个猪肉包。
早餐铺子有很多包,其实猪肉包并不是我的最爱,我爱的大多是甜馅的包,比如奶黄包或者是芋泥包,至于为什么小学那么死脑筋,大概是因为母亲给零花钱常说“饿了就路上买个什么猪肉包吃吧”这样的话,还有猪肉包的确够解饿的几分原因吧。
那时的猪肉包是5角钱一个,用这边的话来说,猪肉包分“白肉”和“精肉”,我就爱吃那带点肥的“白肉”包。而那么一大个包子下肚,回家后总是要缓一下才能再吃,妈妈虽然不乐意看到在餐桌前愁眉苦脸不动筷的我也更不乐意看到放学后肚子饿极的我,所以也对我这种急性子的包子行为无可奈何。也成就了我顶嘴的一句“吃了再说”的名言。
爱买那家早餐铺子的猪肉包还有一些说不出来的原因,也许是早餐铺子那个皮肤白皙瓜子脸的老板娘,带着南方女人的柔软,即使表情冷漠也不阻挡我单方面的说不出的好感。
也许是我喜欢老板娘掀开大蒸笼盖子是热气腾腾,水蒸气铺面而来的那种舒服的感觉。也许是喜欢冬天时,包子在手掌里暖热的温度。这么一想,原来自己就是在那时锻炼出了能一边吃一边小跑的本领了。
也许是面包店那个小姑娘唤起了我小学的回忆,也或许就是记忆深浅的不同,初中和高中,反而模糊了不少。只记得初三时学校换了食堂,搞得我们这群初三党怨声载道,而母亲会在满满的书包里,帮我偷偷塞上面包店里的好吃面点。
高中读的是封闭式学校,却难得地在小卖部供应了来自我最熟悉的面包店的面包。对于食物的温度我有种近乎处女座的偏执,食物要么最好是几乎烫嘴,我还可以慢慢等到它不是很热的时候,要么就干脆冷成和周围空气差不多,而那种温着的温度我却没办法接受,而高中食堂的早餐往往总是这样的“温温”的温度。一起吃的朋友总是在劝着我“再不吃就冷掉了”的时候皱眉忍受我那奇怪的冷僻。所以,我高中的早餐基本上是来自面包店里的面点。
去香港时,学会的一个词叫“赏味期限”,被身边的迷糊好友“不就是保质期嘛”一言蔽之。喜欢这个词也许只是喜欢那个“赏”字,慢慢品味,细细咀嚼,那上学路上的猪肉包,那初中藏在书包里的小甜点秘密,高中挑剔的胃……陌生城市里可能再也找不到这么一家柔软地带着上学气息的面包店,而关于上学的美好时光,赏味期限便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