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晓
“谢谢各位兄弟,护雷佳音周全”这是雷佳音在《长安十二时辰》杀青之时,发在剧组动作演员微信群的一句话。
《长安十二时辰》拍摄了7个月,这是官方数据。其实,拍摄时剧组一直是AB两个组同时在开工,也就是说,《长安十二时辰》真实的拍摄周期应该是7个月的两倍,14个月。高翔是动作组的导演,也是雷佳音所感谢的“各位兄弟”中的大哥。
但随着该剧的热播,关于《长安十二时辰》的各种江湖传闻也越来越多,诸如雷佳音的8个替身。
在接受麻辣娱投的专访时,高翔对于拍摄的幕后故事也给出了独家回应,诸如关于雷佳音到张小敬的蜕变,关于那些惊艳酷炫的动作场面,以及关于雷佳音的8个替身。
为了张小敬,雷佳音疯了
人为了热爱可以付出很多,甚至可以为了一件热爱的事情,去做一些从来不会做的事情。张小敬之于雷佳音就是这样。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我们看到雷佳音完成了很多高难度的动作戏,不可思议。有网友调侃:这还是我们认识的大头吗?
在《长安十二时辰》开机前的两个月,雷佳音开始集中进行体能训练,每天的训练强度都很大。与本身就热爱运动、有运动习惯的艺人不一样,雷佳音在遇到张小敬之前,是一个吃货,一个从来不健身的人。但这次为了张小敬,雷佳音不仅戒掉了自己喜欢的美食,而且为了满足饰演张小敬所需要的体能要求,疯狂健身。
其实,雷佳音对于张小敬的准备工作,开始的更早。“差不多确定合作的时候,佳音就有意识的在调整饮食,开始运动了”。《长安十二时辰》动作导演高翔对我们说。
在整个训练及拍摄过程中,雷佳音的表现,不断印证着曹盾导演选演员的眼光是多么的
“毒”
。
“雷佳音有舞蹈基础,他的协调性很好,对动作特别敏感,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高翔对于雷佳音的评价是:没有动作基础的雷佳音,经常打出来的招式比经过专业训练的替身好看。
“雷佳音还
特别
聪明,记忆
特别
好,我们套招的时候,二十几招,他一遍就能记住”。高翔在雷佳音的每一个优点前面,都加了一个修饰程度的副词“
特别
”。
雷佳音的这些优点,对于一个有着大工作量,高要求的剧组来说,简直就是
天降福音
。很难想象,如果张小敬不是雷佳音,《长安十二时辰》的拍摄周期会是多久,会不会不止7个月。
而雷佳音对于张小敬的付出,还远远不止如此。爬藤条、高空荡绳、在细如火柴的木棍上打斗……在《长安十二时辰》的剧组,雷佳音贡献了很多融合了“杂技元素”的高难度动作,这些动作对于演员的平衡力要求极高。
在雷佳音具有的这些优点之外,高翔觉得更值得称赞的是,雷佳音作为一个演员的精神。因为有一段时间,高强度的拍摄,雷佳音的关节发炎了,每动一下,身体就像针扎一样在疼。“但他还是坚持把那场戏拍完了”动作导演高翔在聊起这段故事时,难掩对于演员的心疼。
“我们最后完全把雷佳音当武行在用了”。
《长安十二时辰》后,雷佳音被训练成了一个动作演员。
这部戏不仅给行业培养了一个新的流量实力派,还培养了一个动作实力派。
这两年,演员因为拍戏受伤的新闻,时不时就会传出。
雷佳音不怕吗?
“刚开始的时候,每一次做看起来会有难度,会有危险的动作,他都会害怕。
因为这些动作,他之前没有做过,不知道行不行,也会担心安全,但我们从来没有出过一次意外”。
因为每一个高难度的动作,都是高翔及团队反复试验,不断调整,充分考虑了演员的承受极限,并且将防范措施做到极致之后,才会让演员尝试的。
即使偶有“意外”,这个“意外”也早在试验过程中,由动作组的演员们承受了。
共患难了很久,雷佳音和动作组的工作人员都混成了兄弟,大家都很喜欢他,也都心疼他,敬佩他。
针对雷佳音有8个替身的江湖传闻,动作导演高翔也给出了独家回应“一半,我们用了4个”。
杀青的时候,拍摄重场戏,雷佳音的3个替身都挂彩了。
雷佳音开玩笑讲,“要是再晚一天杀青,他就没有替身了”。
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解释下。
《长安十二时辰》中雷佳音的替身,可与我们近年来理解的“替身”意义不太一样。
在这部戏中,雷佳音的替身主要负责帮助雷佳音完成专业及超高难度的武打动作。
除此之外,只要雷佳音可以亲自完成的,都是本人上阵。
不然,他也不会为了这部戏,差点一条命都没了。
《长安十二时辰》背后的14个月
《长安十二时辰》拍摄了7个月,这是官方数据。
但无论是导演、制片人,还是演员,都曾经提到过,大场面、长镜头的戏,彩排+拍摄需要好几天。
这让我们思考:
一场戏需要好几天,那么《长安十二时辰》是如何在7个月内,如此高标地完成48集内容的。
而观众在欢呼雀跃25集变48集后,也担心后期剧情、品质会注水?
观众的担心,完全可以理解。
毕竟,现在烂尾的剧太多了。
对于《长安十二时辰》这样高标制作的剧,观众的担心是期待,是热爱。
而在采访了动作导演高翔之后,我们明白了。
原来《长安十二时辰》的幕后,就如曹盾导演对于《长安十二时辰》的叙事方式一样,是多线并行的。
很多观众都有疑问,这部剧是如何把“十二时辰”的戏拍到48集的。因为《长安十二时辰》不是一个人的十二时辰,而是张小敬的十二个时辰,李必的十二个时辰,龙波的十二时辰,檀棋的十二时辰……
是所有身在长安的人物,共同汇总而成的《长安十二时辰》
。这就是曹盾导演的那句话,《长安十二时辰》的主角是长安,不是张小敬,也不是李必。48集还长吗?不长。
同样,一直是AB两组同时拍摄的《长安十二时辰》,实际的拍摄周期应是14个月。
十二时辰的背后是近1万个小时的付出
,要完成这样一部电影质感的作品,还是不可能的事儿吗?尽管难,但是可以。
AB组同时拍摄的方式,是目前影视制作中为了节省制作成本,充分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的一种常用方式。现在,很多剧组都会采用AB两组同时工作的方式,但如《长安十二时辰》这样,AB组拍摄周期相同,长达7个月的,在高翔的从业生涯中也是
第一次
。
而在开机前,创作团队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高翔和团队大概化了四个月的时间,进行动作采集,和曹盾导演探讨武打的风格和方向。
在搜罗了众多相关资料,特别是关于唐代的武术资料,同时充分考虑了观众的喜好和期待后,最终确定了以马伽术为主要武打风格。
“因为现在的观众喜欢竞技性,直接对抗的这种,以最快的方式,一招制敌。
”
到了拍摄的时候,难度就更大了。
原著中几个字的描写,在影视化的视觉呈现中,就会变成一个个挑战。
“诸如原著中,‘灯楼倒塌’四个字,我们操作的时候,要先搭建灯楼,演员要在非常高的地方打斗,然后倒塌瞬间整个场面的设计和处理,演员的安全,我们都要考虑的很周全”。
动作戏只能一条过
在拍摄《长安十二时辰》之前,高翔有20多年的动作戏拍摄经验。曾凭借电影《十面埋伏》入围2004年全球电影特技奖最佳武打奖,并在国外工作多年,参与了《地狱男爵2》《海扁王》《忍者刺客》等多部电影的拍摄。对于高翔来说,别人眼中的困难和大场面,对他来说不过是日常,但拍摄《长安十二时辰》依旧创造了很多
“最”
记录。
长镜头是《长安十二时辰》被观众吹爆的点之一,也是支撑这部剧“电影质感”的重要元素。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单单是动作组拍摄的长镜头就有二三十个。
而这也是高翔从业以来拍摄过长镜头最多的剧。
长镜头通常需要“一条过”,但高翔倒觉得实施起来没有太大困难。
原来很多动作戏即使没有长镜头的需求,也只能一条过。
“诸如有一场戏是曹破延要从二楼、三楼的一个高度摔下来。
类似这种戏份,演员都是在挑战身体的极限,只能一条过。
重来一次,再让演员摔一次,演员就要进医院了”。
为了“一条过”,动作戏从操作层面来说,与文戏最大的区别就是:
排练很重要,没有NG机会。
《长安十二时辰》所有动作戏的彩排粗略计算,也至少有三轮。
第一轮是在2017年11月前,也就是开机前。
当时高翔除了要负责几位主要演员的体能培训、动作培训之外,剩下的时间都在进行前期动作场面的Demo制作,进行动作预览,为后续所有要实拍的戏份,进行模型彩排。
第二轮,就是拍摄之前动作组成员的现场彩排。
这轮彩排主要是动作组演员、替身等,与现场摄影、灯光、马术、爆破等团队的配合。
这个时候一些在动作预览、Demo中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显现,这一轮彩排就是不断地解决问题,确保正式拍摄时的安全、流畅。
第三轮,就是现场带演员彩排,如果是大场面戏份,还有涉及到带群演彩排的问题。
《长安十二时辰》的哆啦A梦
《长安十二时辰》是高翔和曹盾导演合作的第二部戏。
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合作了《海上牧云记》,双方磨合的很好,信任感和默契度都很高。
因此,到《长安十二时辰》的时候,曹盾导演对于动作组几乎是甩手掌柜的状态。
曹盾导演只会提框架性的要求和感觉,而具体的执行则全权交给了高翔。
在拍摄《长安十二时辰》的时候,为了达到期待的视觉效果,高翔几乎是把自己逼成了一个
哆啦A梦
,而《长安十二时辰》就是那个问题不断的
大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