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绍的这个人很特别。
首先,
他是一个美国人。
其次,
他放弃了台湾户籍,
甚至敢公然和台湾当局对着干,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
这个美国人还把美国的房子卖了,
举家搬到中国内地,
其目的居然只是为了,
帮中国一件最痛的事!
然而他三次为中国,
却连续三次都被迫离开,
最后,
他完全销声匿迹了……
而刚刚
他又现身,
搞出了个大动作,
连倪光南都为他点赞!
他,就是
张汝京
1948年,他出生于江苏南京,
父亲是国军上校长官,
曾在重庆建了很多兵工厂,
为中国抗战胜利做出过很大贡献。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
他也跟随全家去了台湾。
到了台湾后,
父亲成为一家冶金工厂厂长,
母亲则是一名教师,父母都是基督徒,
所以他从小也是基督徒。
父母深深影响他的
除了信仰,
还有就是对祖国大陆的情感。
母亲从小就给他灌输中国传统文化,
让他感到做中国人是很幸福的事,
教育他以后要报效祖国。
父亲也常常望着大海对他说:
“水的那头,是我们永远的根。”
就这样,祖国大陆,
那片父母最牵挂的土地,
也成了他最向往的地方!
他天资聪颖,打小就是个学霸,
长大后不负众望,考上了,
素有“台湾第一学府”之称的台湾大学。
22岁那年,他又跑到美国留学,
并获得纽约州立大学工程科学硕士、
南卫理公会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毕业后,出色的他,
立刻被纽约一家公司高薪聘请,
然而他绝非池中之物,
他需要更大更瞩目的舞台施展拳脚。
1977年,29岁的他,
跳槽到了
世界500强,
世界半导体公司前20强的,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
当时的德州仪器全球资深副总裁是,
张忠谋,
张忠谋也来自台湾,当时已名震全球,
后来他回台湾创办的台积电,
更是成为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商,
彻底改变了芯片行业,
他也被人们赞誉为:
芯片大王。
读张忠谋的故事点击图片
而张汝京,
当时
在德仪
和
张忠谋的交集并不多,
直到后来张忠谋回台湾,
两人之间也没有发生多少故事。
当时的他可能万万没想到,
未来,
他会跟张忠谋爆发,
震惊科技界的“两张”相争,
张忠谋甚至
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当然,“两张”相争是后话,
我们继续说回张汝京。
他在
德仪干了20年,
成功主持了,
在美、日、新、意和台湾地区,
10座半导体工厂的建设与运营,
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凭借出色业绩,
他
成了公司不可或缺的顶梁柱,
带领着超过4000人的研发团队。
他被誉为:
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建厂高手”。
是华人在全球半导体界的传奇!
可那时的中国的内地,
半导体行业并不乐观,
改革开放后,
中国电子产业受到猛烈的外部冲击,
中国半导体行业不仅大幅落后美日,
也逐渐被韩国和台湾地区超过,
大量国营电子企业的经营举步维艰。
就在他美国事业最辉煌的时候,
关心大陆的父亲忍不住问了他一句:
“你什么时候回大陆建厂?”
身上流淌的炎黄子孙血脉,
隔不断、更割不断。
光是“大陆”两个字,
就足够触动了他的心弦,
他决定尽快去大陆看看。
1995年,47岁的他,
终于第一次回到了憧憬的故乡:
中国大陆!
而这个世界半导体建厂高手,
回来做的第一件事可能谁都没想到。
他和信息产业部官员唐新萍相识,
闲谈中,了解到贵州的贫困情况,
他马上做的就是为贵州郑安县碧峰乡,
捐赠了平生的第一个希望小学。
之后,他对大陆的帮助一发不可收拾,
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又相继盖了近29所希望小学。
他说:他相信,
穷人家的孩子只要有好老师、好教材,
贫脊的土地也能开出鲜艳的花朵。
他在大陆的慈善事业鲜为人知,
更鲜为人知的是,
在海外生活的他,
其实早就有回
大陆建芯片工厂的打算!
早在1989年时,他就计划,
从内地招聘工程师到台湾受训,
以便未来回内地盖厂,
然而台湾当局不允许,只能放弃。
之后他寻求新加坡政府的支持,
在内地前后招聘了约300人培养。
了解他的朋友都说:“对张汝京来讲,
协助大陆发展半导体产业是第一位的,
他一直想做点事情,壮大中国实力。”
1997年,49岁的他从德仪退休,
这时,一个来自中国的求助信息传来!
由于和国外的巨大差距,
中国电子工业部启动了“908工程”,
想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方面有所突破,
项目由无锡华晶承担。
项目从1990年开始,
行政审批就花了2年,
技术引进花了3年,建厂施工又花了2年,
更惨的是,
7年换来的是月产量仅有800片、
投产即落后的严重亏损境况。
严重亏损的华晶只能寻求外部帮助,
便第一时间想到了他,华晶一张口,
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直奔大陆。
他到无锡后,顾不上休息,
就直奔生产线,检查完产品,
又一头扎入实验室研究,
而他仅仅用了半年时间,
就让华晶达到盈亏平衡。
7年未果的项目因为他终于得以验收,
他本想继续留在大陆,
可当时紧张的两岸关系,
让他继续大展拳脚的愿望破灭了!
在台湾当局几次勒令下,
他被硬拉了回去,
而这次大陆之行,
他更深切体会到中国的无芯之痛。
身怀一颗中国心的他,
更坚定了要为祖国造“芯”的信念!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坚定说:“迟早中国是要和平统一的”
1998年,年过半百的他,
白手起家创办了
世大半导体公司,
誓要给中国半导体界注入新鲜血液,
他还明确提出回内地建厂的详细计划:
世大半导体第一厂和第二厂建在台湾,
第三厂到第十厂将计划全部放在大陆。
而他不愧为世界级的“建厂大师”,
凭借出色才能和业界口碑,短短两年,
世大就迅速做到芯片量产和盈利。
可迅猛崛起的世大,
却引起了台湾半导体行业龙头老大,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的警惕。
之后他跟张忠谋爆发了“两张之争”,
更
迎来了自己人生的三次大起大落!
2000年,世大董事会突然决定,
将世大50亿美金卖给台积电,
并且是在没有
知会,
作为总经理的张汝京的情况下出售的。
他心急如焚,
眼见无法阻止台积电的吞并,
他只好转而跟张忠谋提议,
到大陆建世大第3、4、5厂,
好帮助中国大陆半导体行业发展,
但这一提议当时并没有被张忠谋接受。
辛辛苦苦创办的世大,
居然就这样没了,
这是他遭遇的第一次大起大落。
但他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理想,
2000年,他揣着变卖全部家产,
筹得的300万美金,来到上海创办了,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时,遗憾的是,
他的父亲已经去世,
他挽着90多岁的老母亲的胳膊,
一起见证了中芯国际的拔地而起。
他禁不住热泪盈眶:
“妈,爸的愿望我终于实现了。”
然而他的一腔爱国情,
得到的却不是掌声,是嘲笑,
大家都笑他太天真,
半导体制造行业,
可是被戏称为做到一半就会“倒”的行业,
而在大陆做半导体更是难上加难。
当时,
全中国共有600多家芯片生产工厂,
不仅技术依赖国外,而且产能极低,
全中国一年的芯片生产总量,
还不及日本一家大型工厂的月产量。
在国际虎狼环伺,技术封锁下,
中国半导体业要想发展,
每前进一步都是要付出极大代价的。
“中国无芯”,
这种绝望笼罩在中华天空,
可想而知,摆在他面前的,
是一条怎样艰难的登天之路。
媒体的报道,也把他写成一个,
负气出走台湾,
执拗而又异想天开的老头,
总之,
没有任何人相信他能成功。
可他并没有灰心丧气,
这是自己的梦想,
绝对坚决不放弃!
身为公司老总,他事事亲力亲为,
为了中国芯片事业不要命地干,
他带头加班,亲自拿抹布擦公司地板,
大年初三,他都还在工地上忙碌。
为了省下所有的钱做项目,
他自己的生活极尽朴素,
手上戴的是一块廉价电子手表,
开的是一辆二手桑塔纳轿车,
出差搭飞机时,只坐经济舱,
而且尽量当天来回,
就是为了要节省旅馆费。
视察北京工厂的建设,也只住工地,
苦得连他手下都忍不住感叹:
除非迫不得已,真的不要跟张总出差。
虽然抱怨,但员工们都对他死心塌地,
因为他倚重人才,
对待员工虽严格却从不苛刻,
自身
对中国半导体事业的使命感,
使他拥有着强大的气场。
他的理想,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人才,
甚至很多台积电的前员工,
也都投入他的麾下。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
他还将妻子和5岁的儿子,
也全都移居到了上海。
他是铁了心的要留在大陆了,
他对中国芯片事业的投入,
可以说是视死如归,倾尽心血!
看得远,想得远的他,
即刻在上海先建了中芯国际学校,
“中芯花园”小区,
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员工们,
可以安心、舒适地在上海居住。
而且在他的鼓励下,
很多员工都和他一样卖掉了,
在美国、新加坡的房子,
一心一意地追随他,
要在上海扎根去奋斗。
之后在他的带领下,
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
中芯国际就已经开始投片试产了,
如此快的建厂速度,全球绝无仅有,
之后,
他的中芯国际一步步冲向国际最前列。
2001年,中芯国际使大陆拥有了,
第一座0.25微米线宽以下制程技术的,
8英寸晶圆代工厂,
中芯国际
还让中国大陆的芯片工艺,
第一次推进到了纳米级。
2005年全球半导体厂商排名公布,
中芯国际居然一跃进入全球三甲。
原本人们眼中肯定会倒闭的中芯,
竟然成为了一家市值60亿美元的大公司,
而张汝京以一己之力,
就办成了举国之力才能办成的事,
他被誉为“中国半导体教父”,
更成为了中国大陆半导体的奠基者!
即使收获巨大成功,
他却依然不肯松懈,没日没夜地工作,
他太清楚中国跟世界的差距了,
所以他焦急,争分夺秒地追赶!
有台湾的朋友来大陆拜访他,
看到他后大吃一惊:
“汝京连西装都没有穿,
穿着发旧的灰毛衣,套一件工作衫,
办公桌是三夹板拼凑起来的便宜货。
他说他有一个中国半导体的宏伟梦想,
他为这个梦想要彻底献身。
好像牺牲性命都可以,
他不是为了赚钱才做这件事,
这才是最令我震惊的。”
可就在他的事业一路高歌猛进时,
他却又遭遇了致命一击!
自台湾民进党上台后,
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台湾对大陆的技术限制变得愈加疯狂,
严禁台湾高科技公司进入内地,
而他和中芯国际,
自然成了台湾当局的“眼中钉”,
台湾政府罚了他15.5万美金作为警告,
并要求他在6个月内撤资,
可他毫不示弱,
毅然宣布放弃台湾户籍,
与台湾脱离关系。
台湾愤怒了,
甚至禁止他再入台湾,他感到不解:
“我是中国人,也是台湾同胞,
两者是不冲突的,
为什么不让我回台湾呢?”
而此时,他还面临着一个更大的威胁:
那就是他的老对手张忠谋。
张忠谋早就盯上他,
就在中芯国际,
即将在香港上市的关键时刻,
张忠谋的台积电,
就祭出了中芯专利侵权的“大旗”。
台积电以公司离职员工,
涉嫌将公司重要资料外泄为由,
向中芯国际提出诉讼,
要求赔偿10亿美金,
这无疑是要把全年收入,
仅3.6亿美金的中芯逼上绝路啊!
为保护中芯国际,他提出上诉,
官司一打就是好几年,
这期间无论台积电还是中芯,
由于内斗都没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他觉得,再这样下去无论赢的是哪一方,
都会造成中国芯片产业元气大伤。
于是他妥协了,选择与台积电的和解,
并赔偿1.75亿美金。
而在《和解协议》上,
台积电极为苛刻地提出,
设置“第三方托管账户”,要求中芯,
必须将所有技术存到这个账户里,
供台积电“自由检查”,
这从根上遏制了中芯国际的发展,
更阻碍了中国大陆芯片产业的未来。
但台积电对中芯国际的打压,
还远远没结束。
一年半后,就在中芯备融资的前夜,
台积电再次出手,
指责中芯国际违反《和解协议》,
言之凿凿说:
中芯使用了台积电技术。
继续在美国发起起诉。
他反驳道:中芯国际在成立之初,
除了自主研发,还与东芝、
富士通等许多国际半导体大厂,
建立起了广泛的技术合作关系。
说中芯国际侵犯台积电的专利,
这实在是无稽之谈。
可最终,
台积电还是胜诉了,
中芯国际被迫,
在赔1.75亿美金的基础上,
再赔2亿美金,外加10%的股份,
消息传出后,台湾媒体得意地宣称:
“我们从此控制
大陆芯片业的半壁江山”
而为中芯付出全部心血的他,
在接到最终审判通知的那一刻,
不禁失声痛哭,他流着泪水问苍天:
“中国究竟还要走过多少路,
熬过多少苦难,
才能实现追赶和超越?”
为了中芯能继续存活,
他独自承担了全部责任,
放弃名下全部股份,忍痛离开了中芯。
这是他遭遇的第二次大起大落!
而在他离开中芯的那一年,
中芯已经成长为中国大陆规模最大、
技术最先进、团队最完整、
客户群最多的芯片厂商。
而且这些还都是在西方国家,
对中国严苛的技术封锁下取得的。
同一时期,
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
从30亿元冲到1246亿元的高峰。
如果他当初能继续带领中芯走下去,
中国芯片业绝不会是现在这样!
可如果不是他在那9年里,
为中芯,为中国做出的这些贡献,
中国目前在芯片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