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国优才计划
欧洲最美微刊,用文化温暖人心,为中欧文化代言。 这里有你意想不到的人物,最深度感人的讲述,每天让原创好文滋养您向善的心灵,品味,内涵,情怀,全球100万优秀华人的聚集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张聊科研  ·  国自然马上提交了,你的实验设计严谨吗? ·  21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德国优才计划

被封杀,他放弃一切居然只为中国这件最痛的事!可他三起三落直至销声匿迹,而刚刚他又现身要搞大事了!

德国优才计划  · 公众号  ·  · 2018-05-20 20:46

正文


今天要介绍的这个人很特别。


首先,

他是一个美国人。

其次,

他放弃了台湾户籍,

甚至敢公然和台湾当局对着干,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

这个美国人还把美国的房子卖了,

举家搬到中国内地,

其目的居然只是为了,

帮中国一件最痛的事!


然而他三次为中国,

却连续三次都被迫离开,

最后,

他完全销声匿迹了……


而刚刚 他又现身,

搞出了个大动作,

连倪光南都为他点赞!


他,就是 张汝京



1948年,他出生于江苏南京,

父亲是国军上校长官,

曾在重庆建了很多兵工厂,

为中国抗战胜利做出过很大贡献。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

他也跟随全家去了台湾。


到了台湾后,

父亲成为一家冶金工厂厂长,

母亲则是一名教师,父母都是基督徒,

所以他从小也是基督徒。


父母深深影响他的 除了信仰,

还有就是对祖国大陆的情感。


母亲从小就给他灌输中国传统文化,

让他感到做中国人是很幸福的事,

教育他以后要报效祖国。

父亲也常常望着大海对他说:

“水的那头,是我们永远的根。”


就这样,祖国大陆,

那片父母最牵挂的土地,

也成了他最向往的地方!



他天资聪颖,打小就是个学霸,

长大后不负众望,考上了,

素有“台湾第一学府”之称的台湾大学。

22岁那年,他又跑到美国留学,

并获得纽约州立大学工程科学硕士、

南卫理公会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毕业后,出色的他,

立刻被纽约一家公司高薪聘请,

然而他绝非池中之物,

他需要更大更瞩目的舞台施展拳脚。

1977年,29岁的他,

跳槽到了 世界500强,

世界半导体公司前20强的,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

当时的德州仪器全球资深副总裁是,

张忠谋,

张忠谋也来自台湾,当时已名震全球,

后来他回台湾创办的台积电,

更是成为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商,

彻底改变了芯片行业,

他也被人们赞誉为: 芯片大王。


读张忠谋的故事点击图片


而张汝京,

当时 在德仪 张忠谋的交集并不多,

直到后来张忠谋回台湾,

两人之间也没有发生多少故事。


当时的他可能万万没想到,

未来, 他会跟张忠谋爆发,

震惊科技界的“两张”相争,

张忠谋甚至 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当然,“两张”相争是后话,

我们继续说回张汝京。


他在 德仪干了20年, 成功主持了,

在美、日、新、意和台湾地区,

10座半导体工厂的建设与运营,

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凭借出色业绩,

成了公司不可或缺的顶梁柱,

带领着超过4000人的研发团队。

他被誉为:

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建厂高手”。

是华人在全球半导体界的传奇!



可那时的中国的内地,

半导体行业并不乐观,

改革开放后,

中国电子产业受到猛烈的外部冲击,

中国半导体行业不仅大幅落后美日,

也逐渐被韩国和台湾地区超过,

大量国营电子企业的经营举步维艰。


就在他美国事业最辉煌的时候,

关心大陆的父亲忍不住问了他一句:

“你什么时候回大陆建厂?”


身上流淌的炎黄子孙血脉,

隔不断、更割不断。

光是“大陆”两个字,

就足够触动了他的心弦,

他决定尽快去大陆看看。


1995年,47岁的他,

终于第一次回到了憧憬的故乡:

中国大陆!



而这个世界半导体建厂高手,

回来做的第一件事可能谁都没想到。


他和信息产业部官员唐新萍相识,

闲谈中,了解到贵州的贫困情况,

他马上做的就是为贵州郑安县碧峰乡,

捐赠了平生的第一个希望小学。

之后,他对大陆的帮助一发不可收拾,

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又相继盖了近29所希望小学。

他说:他相信,

穷人家的孩子只要有好老师、好教材,

贫脊的土地也能开出鲜艳的花朵。


他在大陆的慈善事业鲜为人知,

更鲜为人知的是, 在海外生活的他,

其实早就有回 大陆建芯片工厂的打算!


早在1989年时,他就计划,

从内地招聘工程师到台湾受训,

以便未来回内地盖厂,

然而台湾当局不允许,只能放弃。

之后他寻求新加坡政府的支持,

在内地前后招聘了约300人培养。

了解他的朋友都说:“对张汝京来讲,

协助大陆发展半导体产业是第一位的,

他一直想做点事情,壮大中国实力。”


1997年,49岁的他从德仪退休,

这时,一个来自中国的求助信息传来!


由于和国外的巨大差距,

中国电子工业部启动了“908工程”,

想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方面有所突破,

项目由无锡华晶承担。

项目从1990年开始,

行政审批就花了2年,

技术引进花了3年,建厂施工又花了2年,

更惨的是,

7年换来的是月产量仅有800片、

投产即落后的严重亏损境况。


严重亏损的华晶只能寻求外部帮助,

便第一时间想到了他,华晶一张口,

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直奔大陆。



他到无锡后,顾不上休息,

就直奔生产线,检查完产品,

又一头扎入实验室研究,

而他仅仅用了半年时间,

就让华晶达到盈亏平衡。


7年未果的项目因为他终于得以验收,

他本想继续留在大陆,

可当时紧张的两岸关系,

让他继续大展拳脚的愿望破灭了!


在台湾当局几次勒令下,

他被硬拉了回去,

而这次大陆之行,

他更深切体会到中国的无芯之痛。

身怀一颗中国心的他,

更坚定了要为祖国造“芯”的信念!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坚定说:“迟早中国是要和平统一的”


1998年,年过半百的他,

白手起家创办了 世大半导体公司,

誓要给中国半导体界注入新鲜血液,

他还明确提出回内地建厂的详细计划:

世大半导体第一厂和第二厂建在台湾,

第三厂到第十厂将计划全部放在大陆。


而他不愧为世界级的“建厂大师”,

凭借出色才能和业界口碑,短短两年,

世大就迅速做到芯片量产和盈利。


可迅猛崛起的世大,

却引起了台湾半导体行业龙头老大,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的警惕。


之后他跟张忠谋爆发了“两张之争”,

迎来了自己人生的三次大起大落!



2000年,世大董事会突然决定,

将世大50亿美金卖给台积电,

并且是在没有 知会,

作为总经理的张汝京的情况下出售的。

他心急如焚,

眼见无法阻止台积电的吞并,

他只好转而跟张忠谋提议,

到大陆建世大第3、4、5厂,

好帮助中国大陆半导体行业发展,

但这一提议当时并没有被张忠谋接受。


辛辛苦苦创办的世大,

居然就这样没了,

这是他遭遇的第一次大起大落。



但他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理想,

2000年,他揣着变卖全部家产,

筹得的300万美金,来到上海创办了,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时,遗憾的是,

他的父亲已经去世,

他挽着90多岁的老母亲的胳膊,

一起见证了中芯国际的拔地而起。

他禁不住热泪盈眶:

“妈,爸的愿望我终于实现了。”


然而他的一腔爱国情,

得到的却不是掌声,是嘲笑,

大家都笑他太天真, 半导体制造行业,

可是被戏称为做到一半就会“倒”的行业,

而在大陆做半导体更是难上加难。


当时,

全中国共有600多家芯片生产工厂,

不仅技术依赖国外,而且产能极低,

全中国一年的芯片生产总量,

还不及日本一家大型工厂的月产量。


在国际虎狼环伺,技术封锁下,

中国半导体业要想发展,

每前进一步都是要付出极大代价的。

“中国无芯”,

这种绝望笼罩在中华天空,

可想而知,摆在他面前的,

是一条怎样艰难的登天之路。


媒体的报道,也把他写成一个,

负气出走台湾,

执拗而又异想天开的老头,

总之, 没有任何人相信他能成功。



可他并没有灰心丧气,

这是自己的梦想,

绝对坚决不放弃!


身为公司老总,他事事亲力亲为,

为了中国芯片事业不要命地干,

他带头加班,亲自拿抹布擦公司地板,

大年初三,他都还在工地上忙碌。


为了省下所有的钱做项目,

他自己的生活极尽朴素,

手上戴的是一块廉价电子手表,

开的是一辆二手桑塔纳轿车,

出差搭飞机时,只坐经济舱,

而且尽量当天来回,

就是为了要节省旅馆费。

视察北京工厂的建设,也只住工地,

苦得连他手下都忍不住感叹:

除非迫不得已,真的不要跟张总出差。


虽然抱怨,但员工们都对他死心塌地,

因为他倚重人才,

对待员工虽严格却从不苛刻,

自身 对中国半导体事业的使命感,

使他拥有着强大的气场。

他的理想,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人才,

甚至很多台积电的前员工,

也都投入他的麾下。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

他还将妻子和5岁的儿子,

也全都移居到了上海。


他是铁了心的要留在大陆了,

他对中国芯片事业的投入,

可以说是视死如归,倾尽心血!


看得远,想得远的他,

即刻在上海先建了中芯国际学校,

“中芯花园”小区,

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员工们,

可以安心、舒适地在上海居住。

而且在他的鼓励下,

很多员工都和他一样卖掉了,

在美国、新加坡的房子,

一心一意地追随他,

要在上海扎根去奋斗。



之后在他的带领下,

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

中芯国际就已经开始投片试产了,

如此快的建厂速度,全球绝无仅有,

之后,

他的中芯国际一步步冲向国际最前列。


2001年,中芯国际使大陆拥有了,

第一座0.25微米线宽以下制程技术的,

8英寸晶圆代工厂,

中芯国际 还让中国大陆的芯片工艺,

第一次推进到了纳米级。

2005年全球半导体厂商排名公布,

中芯国际居然一跃进入全球三甲。


原本人们眼中肯定会倒闭的中芯,

竟然成为了一家市值60亿美元的大公司,

而张汝京以一己之力,

就办成了举国之力才能办成的事,

他被誉为“中国半导体教父”,

更成为了中国大陆半导体的奠基者!



即使收获巨大成功,

他却依然不肯松懈,没日没夜地工作,

他太清楚中国跟世界的差距了,

所以他焦急,争分夺秒地追赶!


有台湾的朋友来大陆拜访他,

看到他后大吃一惊:

“汝京连西装都没有穿,

穿着发旧的灰毛衣,套一件工作衫,

办公桌是三夹板拼凑起来的便宜货。

他说他有一个中国半导体的宏伟梦想,

他为这个梦想要彻底献身。

好像牺牲性命都可以,

他不是为了赚钱才做这件事,

这才是最令我震惊的。”


可就在他的事业一路高歌猛进时,

他却又遭遇了致命一击!



自台湾民进党上台后,

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台湾对大陆的技术限制变得愈加疯狂,

严禁台湾高科技公司进入内地,

而他和中芯国际,

自然成了台湾当局的“眼中钉”,

台湾政府罚了他15.5万美金作为警告,

并要求他在6个月内撤资,

可他毫不示弱,

毅然宣布放弃台湾户籍,

与台湾脱离关系。


台湾愤怒了,

甚至禁止他再入台湾,他感到不解:

“我是中国人,也是台湾同胞,

两者是不冲突的,

为什么不让我回台湾呢?”


而此时,他还面临着一个更大的威胁:

那就是他的老对手张忠谋。

张忠谋早就盯上他,

就在中芯国际,

即将在香港上市的关键时刻,

张忠谋的台积电,

就祭出了中芯专利侵权的“大旗”。



台积电以公司离职员工,

涉嫌将公司重要资料外泄为由,

向中芯国际提出诉讼,

要求赔偿10亿美金,

这无疑是要把全年收入,

仅3.6亿美金的中芯逼上绝路啊!


为保护中芯国际,他提出上诉,

官司一打就是好几年,

这期间无论台积电还是中芯,

由于内斗都没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他觉得,再这样下去无论赢的是哪一方,

都会造成中国芯片产业元气大伤。

于是他妥协了,选择与台积电的和解,

并赔偿1.75亿美金。

而在《和解协议》上,

台积电极为苛刻地提出,

设置“第三方托管账户”,要求中芯,

必须将所有技术存到这个账户里,

供台积电“自由检查”,

这从根上遏制了中芯国际的发展,

更阻碍了中国大陆芯片产业的未来。


但台积电对中芯国际的打压,

还远远没结束。



一年半后,就在中芯备融资的前夜,

台积电再次出手,

指责中芯国际违反《和解协议》,

言之凿凿说:

中芯使用了台积电技术。

继续在美国发起起诉。


他反驳道:中芯国际在成立之初,

除了自主研发,还与东芝、

富士通等许多国际半导体大厂,

建立起了广泛的技术合作关系。

说中芯国际侵犯台积电的专利,

这实在是无稽之谈。


可最终, 台积电还是胜诉了,

中芯国际被迫,

在赔1.75亿美金的基础上,

再赔2亿美金,外加10%的股份,

消息传出后,台湾媒体得意地宣称:

“我们从此控制 大陆芯片业的半壁江山”


而为中芯付出全部心血的他,

在接到最终审判通知的那一刻,

不禁失声痛哭,他流着泪水问苍天:

“中国究竟还要走过多少路,

熬过多少苦难,

才能实现追赶和超越?”


为了中芯能继续存活,

他独自承担了全部责任,

放弃名下全部股份,忍痛离开了中芯。

这是他遭遇的第二次大起大落!



而在他离开中芯的那一年,

中芯已经成长为中国大陆规模最大、

技术最先进、团队最完整、

客户群最多的芯片厂商。

而且这些还都是在西方国家,

对中国严苛的技术封锁下取得的。

同一时期,

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

从30亿元冲到1246亿元的高峰。


如果他当初能继续带领中芯走下去,

中国芯片业绝不会是现在这样!

可如果不是他在那9年里,

为中芯,为中国做出的这些贡献,

中国目前在芯片领域的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