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赛迪顾问
分享我的思维,创造你的世界。“赛迪顾问”助您全方位解读产经热点,科学制定战略决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加坡眼  ·  寺庙祈福、吃汤圆...新加坡的元宵节仪式感满满 ·  20 小时前  
生态梦网  ·  网友为滨海这个区域的发展操碎了心...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赛迪顾问

先进制造2025|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步入黄金发展周期,将成为汽车产业“突围”的关键(先进制造前沿第1期)

赛迪顾问  · 公众号  ·  · 2025-02-11 10:00

正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作 者

汽车产业研究中心


0 1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智能网联汽车内涵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指实现汽车智能网联功能所需汽车电子零部件、车辆系统集成相关产业以及基于智能网联功能的运营和服务产业,产业涉及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体系复杂、价值链长、交叉产业深度融合,可按功能从感知、决策、执行、联网、地图、云端以及后市场七个维度对产业链进行划分。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历程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主要可分为智能单车的探索发展—智能单车与车路协同的并行发展—“车路云一体化”发展三个主要阶段。




单车智能探索

(1992-2011年)

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辆红旗系列无人驾驶汽车。

“八五”期间,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五家单位联合研制成功了ATB-1无人车——中国第一辆能够自主行驶的测试样车。



单程智能与车路协同并行

(2011-2023年)

2011年,红旗HQ3无人车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286公里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试验,标志着中国无人车载复杂环境识别、智能行为决策和控制等方面实现了新的技术突破。同年,科学技术部正式设立智能车路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为中国车路协同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2013年以来,互联网企业以及大量创业公司纷纷进军无人驾驶车辆的研发和测试领域。

2016年,由工信部批准的国内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在上海安亭投入运营,中国的智能联网和无人驾驶汽车正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车路云一体化”

(2023年至今)

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并明确提出“车路云一体化”这一概念,为后续的“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发展和应用奠定了政策基础。

2024年以来,各地纷纷结合政策要求,因地制宜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围绕加强城市基建工程建设与探索可落地应用的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规划部署,中国”车路云一体化”建设进入快车道。


产业链全景图




感知环节为决策提供依据

感知环节主要存在两种解决方案,其一是纯视觉解决方案;其二是激光雷达主导的强感知方案。激光雷达目前已逐步进入前装阶段。4D毫米波雷达是重要发展趋势,其不但具备传统雷达的低成本、高性能的特点,并可进行垂直方向探测。



决策环节是智能网联汽车“大脑”

中国自动驾驶芯片尚处于发展初期,头部企业正加速技术创新,芯片方案主要SoC异构方案为主。智能计算平台是实现高阶自动驾驶的必选硬件,相比传统汽车使用的控制器其复杂度更高,算力更高,功能更强。



执行环节决定行驶的安全和舒适性

目前智能座舱主要装备于中高端车型,低端车型装备率较低。执行系统包括动力系统、转向系统等,其主要通过控制电机实现对执行机构的精准、高效控制。



联网环节可提升车辆的感知范围

V2X是该环节核心技术,目前该技术存在两种技术标准,一种是DSRC通信标准,另一种是中国参与推动的C-V2X技术。C-V2X技术可成熟的利用蜂窝通信网络、芯片、终端产业基础,已成为车联网的主流技术之一。



地图环节主要提供实时道路信息

地图测绘涉及国家信息安全问题,目前有超100家甲级测绘资质单位,但根据《2023年中国自然资源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具备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测绘资质的单位仅有19家。



云段环节可实时处理车辆产生数据

智能网联汽车云端环节具备强大的存储、计算、分析能力,可为企业发展、车车交互以及交通管理提供服务,驱动汽车产业从向数据驱动的创新产业发展。



后市场环节生态加速变革

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营正在从小范围试点逐步扩大至全国,在公交、出租、矿山、港口等特定场景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



相关政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针对搭载L3级和L4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开展准入试点;对取得准入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在限定区域内开展上路通行试点。这意味着,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在安全性足够好的前提下才会被允许量产上车,智能网联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和道路交通安全将进一步提高。同时,更多的企业将在大量道路测试的基础上生产研制更优良的产品,加快产品的迭代优化。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重点围绕建设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提升车载终端装配率、建立城市级服务管理平台、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探索高精度地图安全应用、完善标准及测试评价体系、建设跨域身份互认体系、提升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探索新模式新业态等方面开展应用试点工作。



0 2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与结构预测


2027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0000亿元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加强车、路、人之间的联系,是支撑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现阶段,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关键时期,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达到超万亿元。在政策引领、技术发展和群众智慧出行需求等因素推动作用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将持续提高,增长率将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预计到2027年,产业规模将超20000亿元。


图3:2021-2027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及预测


产业结构及预测

从产业结构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以前装汽车电子和路侧通信设备为主,因此,联网环节和感知在未来几年中的产业规模占持续保持高位。随着智能网联汽车道路应用加速落地,智能网联汽车服务生态体系将逐步建立,后市场服务环节的产业规模占比将快速提升。


图4:2021-2027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结构及预测

0 3
华北、华东两地智能网联汽车创新资源丰富

从创新资源维度看,华北、华东两地创新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其中华北地区的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数量和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领先全国。华东地区的国家级测试示范区和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工科高校数量领先全国。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分别在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全国重点实验室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

从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分布看,现阶段中国共有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其中华东、中南两地各有5个,数量领先全国其他地区。东北和西北两地的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数量最少,各为1个。



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布看,现阶段中国有58个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其中华北地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为34个,超位居全国第二的华东地区22个,西南和西北两地仅2个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工科高校

当前中国共开设了365个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工学类本科高校,其中华东地区拥有98个相关高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华北地区拥有。67个,位居第二。西南和西北两地相关的工学类本科高校数量低于40个,相关高校资源较为紧缺。



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

目前中国共有8个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华东、中南三地各拥有2个,西南、东北两个各拥有1个,西北地区尚为建成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



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全国重点实验室

目前中国共有24个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全国重点实验室,其中华北建成的实验室数量最多为10个,华东地区位居第二,实验室数量为7个,西南地区目前尚为建成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全国重点实验室。

图3: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资源区域分布情况统计表


0 4
发展趋势及建议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1、智能驾驶大模型智算中心建设或将以自建模式居多。 智算中心建设需考虑数据是否需要大算力支持,能否承担高昂的初始投资成本,是否具备自动驾驶算法自研能力和智算中心建设运营能力三个因素。目前智能驾驶大模型智算中心主要有自建、合作、采购/租用三种建设模式。采取自研自建模式的企业需自研算法、自建算力中心及应用。采取合作模式的企业需自研核心算法,由互联网科技公司提供计算中心搭建与运营。采取租用模式的企业需外采算法、计算资源、应用服务在内的全栈解决方案。目前,国内主流智能网联汽车厂商大多采取合作模式/采购模式,但从长期成本优势来看,自建模式占比将逐步提高。


2、LTE-V2X将向5G-V2X平稳过渡,成为技术主流。 C-V2X是基于4G/5G等蜂窝通信技术演进形成的车用无线通信技术,包含LTE-V2X和5G-V2X,支持全部4类V2X应用,V2I、V2V、V2P均可通过C-V2X的公众网络通信及直连通信实现。现阶段,中国以LTE-V2X为主,未来随着5G网络的加速发展,5G具备的高传输、低延时、高稳定等技术特性可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实现远端驾驶、编队行驶、扩展传感器等功能,可满足智能网联汽车的多样化业务需求。


3、内生安全将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的防御新范式。 智能网联汽车控制器代码量庞大、安装应用软件较多,且多是通过软件的迭代升级实现车辆功能提升、性能优化、漏洞修复、智能互联等功能。这意味着智能网联汽车正面临用户数据和隐私泄露、智能系统遭受恶意攻击等问题。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的防御新范式尤为重要。相较于侧重系统本身安全性能和机制的“原生安全”,具备自感知、自适应、自生长网络免疫体系的“内生安全”能够在网络运行中自主成长,动态提升安全能力。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建议

1、加速法规制定/修订,支持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应用。 建议政府加速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确保L3级及以上智能网联汽车合规上路;积极探索智能网联汽车法规申请豁免机制,加快推动各类新产品、新技术等的创新应用持续迭代升级测试示范管理规范,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开展探索实践,为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提供实证参考。


2、加强测试示范,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向大规模商业化发展。 建议政府以当前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为基础,引导智能网联汽车向大规模商业化方向发展。支持相关企业在货物运输、矿山开采、短途接驳等应用领域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运营服务,加速形成商业闭环;其次,以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先导区为载体,探索网联化关键应用场景,并进一步明确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商业模式;逐步扩大智能网联汽车运营时间和空间,推动全天候、常态化的示范运用。


3、凝聚行业共识,加速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建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