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所谓标准,在你认同它的时候才是枷锁。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她生活
”(ID:
Wchatherstyle
)
作者:土豆
01
这个周末,窦文涛主持的《圆桌派》终于火了。请来了大龄未婚女青年徐静蕾对标轻熟文艺女作家蒋方舟。
一个是42岁的老徐,大谈女人做自己和男人无关,结婚只为生孩子,接不接婚没关系。
一个是在男权社会中委曲求全的青年女作家,认为自己是在被男人挑选。她屡屡相亲,屡屡失败,“有才”和“有性魅力”,似乎是一对矛盾。为了摘掉女人的身份,她从小就试图让自己像男人一样思考和写文章。
旁边的男嘉宾大叔和主持人窦文涛对老徐投以倾慕的目光,就像望见女神。对小蒋妹妹投以略微嫌弃和同情的目光。
两个女人的不同状态,是女性成长两个阶段的自然反应。视频火了。
(流量充沛的你,请直接点击观看视频。)
徐静蕾:不关心男性怎么看我,爱怎么看怎么看
窦文涛:
三七是女生节,三八是妇女节,每逢佳节倍思春,今天来了咱们思念很久的徐静蕾,欢迎老徐。方舟,你见着徐导,对她有什么问题?
蒋方舟:
我好奇她对这个别人叫她才女这件事有没有很排斥,就这个是我特别大的一个问题,因为我觉得男性社会一直对才女有意淫,一直有这个市场的需求。
从古代就有,作为一个才女,
首先她得长得漂亮,另外她得活跃在男性比较活跃的领域之内,男性就喜欢把标签贴在他们意淫的女性的身上,把她叫做才女
,所以我刚刚就问她说你排不排斥这个标签?
徐静蕾:
其实我没有这方面的感觉,因为我很少用所谓男性怎么想我们这种角度,去想这个问题。才女本身这个名字,我特别希望我是真的是一个有才华的女性,我真不是谦虚,但是我真的不觉得我特别有才华。
但是说男性怎么看我,我根本就不关心他们,爱怎么看怎么看。
窦文涛:
对,但是你也别吹大牛,我问你一个问题,比如说在恋爱当中,我们男的觉得我得讨女的好,那我臆想女孩子一般喜欢男孩子怎么样,比如我记得她的生日,或者说她希望一个男的温柔体贴,对吧?那我就发挥出一些她喜欢的男性特质,让她喜欢。
那么你要是在恋爱情况下,你会不会说男的一般喜欢女的怎么样,所以我会刻意地做一些让他更喜欢我的事情,这是自然的吧?
徐静蕾:
我为了让他喜欢我,就没事天天在家写字啊?不会!
我觉得这才女其实在我看来是一个因为社会上需要给人贴标签,比如清纯、才女,女强人,但这些其实是很简陋的标签,
用来划分一些人说起来比较简单的,有时候新闻标题它需要这些东西,但我认为这个标签跟我没有关系。
所以我也不会思考在生活中我想想我到底是清纯呢,还是很有女人味啊,还是我是个才女,这我觉得太奇怪了。
你管我叫什么无所谓,你爱叫什么叫什么,因为我也不能改变你对我的看法,但这些词它根本不会出现在我生活中的。
梁文道
:女人是分裂的,把自己分为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观察者用的眼光是男性的,被观察者则是成为男性眼光对象的女性。
女人活在男人的眼光所构成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之中成长,女人一直很在乎别人怎么看她,女人用另一只眼睛观察自己,仪态、表现是否得体,事实上是把男人的眼光内化到女人自己。
男人不在意自己外表,而女人是男人目光的奴隶。所以大腹便便毫无仪态可言的男人挽着魅力端庄的女性才成为街头的常态。
蒋姑娘就像是我们很多人的小时候:在生命最勃发的时期不自信,焦虑又对衰老充满恐惧鄙夷。
就像一个青春期的小姑娘,无法接纳发育完好的自己,只想含胸驼背把自己的第二性征隐藏起来,想和别的发育迟缓的姑娘一样。
她坦承自己着急结婚,在婚恋市场上被挑选。觉得自己不够性感,不够美。
就像一个十八岁的少女,享受青春,却无法直视衰老。30岁的女人在她眼里实在是太老了,她觉得女人到了三十岁就可以去死了,她无法想象一个活了三十年的老妇女还有何种存在的价值。
就像一个刚离开校园步入成人社会的姑娘,对未来期盼又焦灼。她渴望自己充满魅力和能力,能搞定一切,能被所有人喜欢。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完美,可是却总被不完美的现实不断的打击,并对自我产生怀疑。
于是她惶恐不安,开始贬低自己,开始顺从这个社会各方面传递给她的信息:你要精明能干,你要温婉可人;你要胸大腰细腿长颜好,你要有好的教育背景,有好的家世,要有自己的事业,还必须讨男人喜欢,要找个优秀的男人结婚,还要生几个娃,生完之后还要立刻恢复身材…这样才有幸福。
没错这就是现在这个商业社会传递给年轻女孩的信息。
焉知背后有多少整形机构、时尚品牌在做幕后推手,但是造就的现实是在不断的暗示女人:我必须足够好,才有可能达到要求幸福的门槛。
也就是这样,蒋姑娘这样闻名全国的美女作家,会觉得自己不美,认为自己在婚姻市场处于被挑选的状态。
这正因为这样以超模、伊万卡特朗普这样的女人来对标的姑娘们,不断的贬低自己,
不断的追求所谓的精进,执着于和自己的短处死磕,想把自己修成一个完美的人,以期望摸到幸福。
同时也造就了一群被惯坏了的中国男人,自以为是的对她们挑挑拣拣。
02
也许是真的因为活得不够久,见的人不够多。相比之下活了40年,经历了更多的熟女徐小姐,成长的更为豁达。
活过了30岁、40岁,才知道原来活得还挺好。变成了小时候自己眼中的老女人,原来也可以活得有滋有味,活得千娇百媚。
因为尝过了一些人生的滋味,所以知道无论是完美偶像还是路人,都只不过是人。是人就不会完美,是人就会有烦恼。
人和人之间有千差万别,不必奢求讨好所有人,“只要我爱的人,爱我,就好”。从本质上来讲,任何人都有一样,都是人,都有自己的所求,都有自己的求之不得。
有些事情,只有老过的人才会懂得。
所以熟女徐会说:
“你怎么就认为老太太一定没有自己的仰慕者呢?”
“我不拿自己标准去评价别人,别人结婚我会祝福,不是祝福他们结婚,而是祝福他们得到了幸福。”
“这世界没有谁一定要照顾谁,别人照顾你,你要当作一个礼物去感谢,而不是心安理得的接受。”
因为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知道自己是谁,知道别人是谁。所以才能明白,其实,无论结婚还是不结婚,无论生不生孩子,无论自己是苛求自我完美,还是能坦然接受自己本来的模样,
都只不过是一场自我纠缠和自我和解的过程。
03
年轻的蒋姑娘尚在和不完美的自己死磕,不断的自我纠缠。也许等她长大一些,就会学着放过自己。
知道一切自我压抑贬低的理由,其实不是外界的价值导向,不是父母的亲情绑架,而是自己对自己的囚禁。
很多所谓标准,在你认同它的时候才是枷锁。当你不在意,它就什么都不是,或者只是个笑话。
我所欣赏的一些活的精彩的女人,无一不是能跳出自我钳制的人。而迈出这一步是很痛的,勇气和智慧缺一不可。
人类做事的最大动机,就是渴望幸福。无论人生观有何差别,我们都该祝对方幸福,尊重对方的选择。
无论你是蒋姑娘还是徐熟女,还是谁。无论是已经跳出笼子还是甘心在牢笼里自我囚禁,只要你开心就好,祝你幸福。
(参与节目的孟广美姐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她拒绝两位总统邀请,一生只做小学教师:天下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失败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