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前五篇所写到的内容,最后一期针对“左心室辅助植入后的抗栓治疗策略”这一主题,
北京安贞医院刘彤教授
将分析“优化血液相容事件的其他干预措施”。
优化血液相容事件的其他干预措施
(一)CF-LVAD的管理
血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涉及到泵类型、泵流量、感染、抗凝治疗以及血压等多种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左心室的大小尺寸在这其中同样重要。连续流左心室辅助装置(CF-LVAD)的入血管(Inflow cannula,IC)在左心室腔内的正确放置非常关键,特别是定位IC时,应将其朝向二尖瓣装置以实现最佳效果[1]。
图1(A)LVAD支持下心脏内血栓形成的部位;(B)心脏移植时在LVAD IC周围观察到的血栓形成(来源:Artif Organs. 2020 Sep;44(9):939-946.)
PREVENT研究指出,HM-II泵的植入位置,直接影响到LVAD患者植入后6月的无事件生存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调整泵速和抗凝治疗的差异后,IC与泵体、二尖瓣垂直平面的角度是泵血栓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风险比=3.6;95% 置信区间=1.5–8.9;p=0.006)[2]。LVAD患者的体重变化或心室重构,均可引起器械部件的位置改变,临床随访须定期通过X光、超声心动图或心脏门控CT等影像学检查,对IC和泵的位置进行评估[3]。在已出现IC血栓的情况下,应全面评估保守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修正。
图2 胸部X线下评估LVAD的参数。(A)囊袋深度;(B)IC相对于泵体的角度;(C)IC相对于垂直方向(脊柱平行)的角度(来源:ASAIO J. 2019 Mar/Apr;65(3):227-232.)
图3 胸部X线下测量IC的角度(AIC),(A)LVAD IC位置和角度正常;(B)角度异常,需要干预(来源:Ochsner Journal. 18;131-135, 2018.)
另一方面,CF-LVAD的泵速是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身高计算得出的,通过坡度测试(Ramp testing)来优化泵速[4]:第一步先降低泵速,获取超声心动图和血液动力学数据;随后逐步增加泵速,并在每个阶段重复收集相关数据。当血流动力学指标达到以下标准: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PCWP)<18mmHg,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12mmHg,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2.2L/min
/m2,即可认为是最佳泵速。最佳泵速能够保证主动脉瓣的间歇性开放,维持室间隔的中间位置,同时不增加主动脉或三尖瓣的反流,也不导致右心室扩张。经泵速优化后,临床上未观察到出血并发症的增加,血红蛋白水平也能保持稳定[5]。
图4 根据CVP 12mmHg和PCWP 18mmHg,将患者的测试结果分为四个象限,(左下)正常;(左上)左心衰竭;(右上)液体超负荷,和(右下)右心衰竭。(A)基线速度设置和(B)最终速度设置下的第一次测试结果;(C)基线速度设置和(D)最终速度设置下的第二次测试结果
(来源:ASAIO Journal. 2018;64:701-707.)
低流量报警,通常提示人工血管移植物(Outflow graft,OG)发生了阻塞,因此预防OG扭曲也很重要。约6%的LVAD患者会出现了血流动力学上明显的OG阻塞,平均阻塞时间为LVAD植入后2年,临床表现包括伴有低流量警报的全身不适、进行性呼吸困难、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
在2020年的一篇病例报道中[6],51岁的HM-3 LVAD患者因OG术后纽结和纤维蛋白团形成,使得OG阻塞,导致了LVAD流量减少和复发心力衰竭,如下图5。术者通过左侧开胸手术解除纽结,并去除纤维蛋白块,成功治疗了该名患者
。也有报道通过介入治疗,譬如球囊+覆膜支架来治疗扭曲狭窄部位[7],如下图6。
临床上,通过CTA等检查,可定期对人工血管移植物的走向进行评估。
图5 (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显示,患者OG横截面积0.34cm2(正常1.7cm2);(B)容量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显示与图(A)中的狭窄(红色箭头)和OG中段严重扭曲(黄色箭头)(来源:J Card Surg. 2020;35:2853-2856.)
图6 一名37岁男性,4年前因嗜铬细胞瘤和应激性不可逆性心肌病接受了HeartWare HVAD,本次因全身不适和低流量报警入院。(A)(B)CTA显示HVAD OG阻塞(白色箭头);(C)IVUS证实;(D)采用球囊扩张覆膜支架(Advanta V12,12*41mm)进行治疗;(E)LVAD流量增加至3.5L/min,复查造影效果良好;(F)(G)复查CTA验证;(H)HVAD日志显示,术前4天泵流量突然下降,在介入治疗后恢复正常(来源:EuroIntervention. 2022;18:e353-e354.)
(二)血压的管理
CF-LVAD患者的血压控制,一直是医疗管理的焦点,随着患者生存率的提高,临床医生也越来越关注如何最小化临床不良事件,包括卒中和泵血栓(Pump thrombosis,PT)。MOMENTUM 3研究的数据分析比较了全磁悬浮CF-LVAD HM-3与HM-II,结果显示血压与卒中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与之相对,器械类型是卒中的最显著风险因素,HM-3的卒中发生率比HM-II低了3.3倍[8]。
I
NTERMACS的数据显示,当CF-LVAD患者血压处于最低和最高四分位数[(平均多普勒压≤80mmHg和≥105
mmHg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75
mmHg
和≥90
mmHg
)]时,生存率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血压类别(低、正常、高、非常高)导致的卒中风险与血压的测量方式有关。作为连续变量进行评估时,无论袖带测量MAP还是超声多普勒测压,血压与卒中之间并无关联。而相反,根据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评估血压时,平均SBP较高(每增加10mmHg,风险比HR 1.07,p=0.001)与卒中显著相关,平均SBP高和非常高(≥108mmHg)的患者卒中风险最高[9]。
综合考虑,维持非脉动性CF-LVAD患者的多普勒压力在80-100mmHg,脉动泵患者的MAP在75-90mmHg,可能是实现最大生存率并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关键,尽管这一结论仍需要更多的临床随机对照数据支持。现有证据显示,对于能够耐受药物管理的CF-LVAD患者,使用目标导向的药物治疗来管理血压是合理的。
(三)左心耳封堵/房颤
2019年,美国研究者发现在CF-LVAD植入时同时进行左心耳封堵(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LAAO)与降低血栓栓塞事件有关,且这一效果并不依赖于患者是否合并有心房颤动[10]。
图7 在LVAD术中同时行LAAO的患者,随访期间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较低(来源:Ann Thorac Surg. 2019;107:1181-7.)
在对INTERMACS数据库,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3,909名LVA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显示,房颤并未显示出与血栓栓塞事件的增加或生存率的降低有相关性[11]。一篇
包含有6,351名患者的荟萃分析也证实,房颤对血栓栓塞事件、卒中或PT没有显著影响[12]。这一结论,得到了2020年另一篇包含769名患者的单中心研究的验证,CF-LVAD患者是否伴有房颤,对其生存率、PT或血栓栓塞事件没有显著影响[13]。
Enriquez等人进一步对单中心HM-II LVAD患者的房颤进行分层,发现阵发性房颤患者相关事件的风险未见升高;而持续性房颤则与增加的死亡率和心衰住院率独立相关,但与单纯的死亡没有关系[14]。总而言之,在CF-LVAD植入后,左心室卸载对心脏电解剖重构的影响,以及LVAD对房颤其他可能积极、消极影响,目前也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探讨。
心力衰竭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危机,并呈不断加剧的态势。在缺乏捐赠器官的当下,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已成为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然而,虽过去十余年中,LVAD患者的存活率显著提升,
器械的血液相容性也在不断改善,
但其植入后对内皮功能造成损伤,引起出血或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为预防血栓事件同时尽量减少出血发生率,必须谨慎地进行抗栓治疗。在这连续六期抗栓治疗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一系列的抗栓方案正在或即将进行研究,但仍然缺乏对最新一代器械多种方案的直接比较。鉴于此,我们也仍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寻求最适合每位LVAD患者的抗栓治疗策略。最后,期待未来能够通过精心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直接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为LVAD患者的抗栓治疗提供更多见解,促使其更规范。
本文所有内容版权归属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的刘彤教授,请勿擅自转载和引用。
引用文献:
1.
Mojgan Ghodrati, Alexander Maurer, Thomas Schloglhofer, et al. The influence of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inflow cannula position on thrombosis risk. Artif Organs. 2020 Sep;44(9):939-946.
2.
Ahmet Kilic, John Ransom, Simon Maltais, et al. Pump position impacts HeartMate II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thrombosis. ASAIO J. 2019 Mar/Apr;65(3):227-23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