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分析沙龙
为您提供专业的商业模式、产品、数据、用户、电子商务、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深度分析的信息网站!秉承“信息交流、深度分享”的理念,是为用户缩短获取信息途径,提升阅读质量的深度分析网站。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分析沙龙

摩拜单车已火,摩拜单车已死!

互联网分析沙龙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09-09 20:47

正文

|沙龙精选自 互联网新观察(ID:eguancha


专注互联网观察、互联网新鲜事、创新创业投资;互联网人的交流平台。



在9月1日主打共享经济,绿色出行的环保自行车租赁运营公司上海摩拜(以下简称摩拜)宣布进入北京投放数千辆自行车,用户需要下载APP,并支付299押金,1元即可随时随地(只是理想状态)使用单车。活在互联网里的人都知道一些词汇比如,2C,2B,2VC,自从摩拜出来后我想到了一个词2G,政府(government);宝哥心想尼玛这种光宗耀祖的公益事业一定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公益上摩拜已经赢了,商业上摩拜已死!


作为一个专门为创业者提供BP服务的非专业投资人,不但要了解上层国家的政策方向更要了解实际的创业项目。这次我的租赁单车体验处女秀献给了摩拜单车。

“网红单车”火起来的原因


中国有句古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就拿王宝强事件来讲,一夜间刷爆全国人民的朋友圈海持续了一周时间,而大部分人又有一个八卦的心,又激起了广大网友”一颗同情弱者的心“而网红单车摩拜单车火起来是因为,它是一场社会事件问题中的”弱者“!先来一些图片:


(传播摩拜单车被毁内容的多个公众号阅读都10万+)


(摩拜废品回收站已经成立)


(是哪个龟孙冒充警察叔叔??)


(被车主爱得太深绑架了)


(二维码被毁容了)


(专车!这是哪个龟孙的这么不要脸)


(会游泳的自行车非摩拜莫属)



(摩拜不但会游泳,还能爬树)


这看的宝哥触目惊心,也会让很多人思考为什么这么有良心的企业为社会提供这么好的福利产品,为何还有这么多素质低下的人呢?其实任何抱怨都没有用,就像一个国家的思想政治课,让一个社会性企业来普及,基本属于“堵住屁眼放屁,没门!”这也应证了我开头说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谚语!


其实膜拜单车有几个创新的地方并不被广大网友熟知,比如它的防爆胎的实心胎,传动轴代替链条,大部分零件是自己开模生产制造,颜值来看属于中上等。一款产品正常的火爆应当属于产品好,体验好,口碑好,满足了人的产品和情感需求形成用户自发传播比如之前的小咖秀,脸萌,柏拉图星座等产品。靠广大网友“同情”火起来这并不能支撑商业的发展。


一:摩拜单车是违背人性的现象级公益单车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不是自从车版的滴滴优步吗?其实两者本质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解决了刚需痛点顺应人性的产品,一个是伪需求下的反人性的产品,为什么这么讲?


1 摩拜的用户是谁?解决了什么问题?


我们来看滴滴优步的用户属于上下班的打不到又不愿意挤公交地铁的上班族白领,滴滴优步在合适场景解决了实际的痛点,虽然用户的习惯是靠大量补贴教育出来的,现在来看滴滴补贴少了,从滴滴公布的数据来看每天是仅次于淘宝的千万单的量级。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利国利民又符合中国国情的事,同时结合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的解决人民刚需出行的超级平台公司。


摩拜的创始人是原上海优步总经理王晓峰,他在一个采访中说道为什么做摩拜单车?”距离上班打卡还剩10分钟,刚走出地铁站,距离公司还有1.5公里的你该怎么办?等公交还是叫出租?王晓峰相信大部分上班族会感慨“有辆自行车就好了”这是他们做摩拜单车的原因(用户的需求完全意淫)试想这样的场景发生的几率又有多少?有没有数据可依,对于快节奏的北上广上班族,本来在地铁已经挤一身臭汗,再去打开APP找一辆自行车骑到公司楼下放好?对于已经被互联网企业“恩宠”习惯的用户未必听你的,体验一次两次可以,还得看你的产品体验能不能让用户爽?


2 产品体验如何?


先说几个我体验后的数据,找车花了20多分钟(每次预约供15分钟保留时间)骑车花了近28分钟,而我同样距离平时骑车不超过20分钟。


(第一次找车失败,还被一个看大门的大爷和一条狗轰出来了)



(继续尝试)


(终于找到地方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宝哥终于找到了,绕来绕去我又回到了小区内找到了,这还是我熟悉的小区。。。估计不熟悉小区的外人很难发现这个




我真想自毁形象看看作为一个身高175 ,75公斤的人骑车那个别扭样啊,真叫一个难受啊。体验中我发现几个问题是 1定位找车难;2:硬件体验差,车偏重;3:刹车不灵敏;4:制造成本大;优点当然也有比如车的铃铛人性化,车身质量好;我们再看看其他网友的体验如何?



作为创业公司都会遇到产品迭代问题避免不了,问题是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就是一时好奇体验下,又有多少人能在日常中经常上下班骑行?一旦1元租车的补贴和体验价没有了,又有多少人愿意花几块钱骑半小时?对于上下班的人来讲本来坐地铁已经花了5元钱,再花5元让自己骑车到公司(摩拜单车可以设置信用积分用户一旦信用积分低于某一设定分值,租车变为100元半小时)有这10多元,我拼车行不行?打顺风车行不行?显然摩拜的问题是伪需求和用户不精准的问题。再加上高成本重投入的硬件产品体验问题,基本可以判死刑。


二:难掩商业本质盈利的尴尬


尴尬的盈利模式主要从 :

1 用户押金支撑长期现金流太理想。有个悖论就是没有找到精准用户,没有解决用户真正的痛点问题,在没有产品体验达到一个很好的情况下是很难成立。


2 靠租赁赚钱这个显然更难。据了解一台摩拜单车成本价在3000元左右,即使一天可使用率在1个小时,2元的收益。还需要3年左右回本,还不包含折旧维修费用。


3 重模式难以支撑盈利。我们都知道盈利=收入-成本,摩拜采用的是重模式自己生产加运营模式,平均每增加一个用户就要多生产一辆自行车,这是一个边际成本逐渐递增的规模效应,而非我们大家熟知的网络效应。很明显摩拜每发展一个城市,一个小区成本是一直持续增加的。一旦被破坏被丢弃,不可控的成本更是增加。在用户没有达到一定量级的情况下谈广告第三方变现都是扯淡的事情,结合以上摩拜的盈利问题是阻碍后续融资最大问题。


4 隐形对手太多。对于上下班骑自行车的用户来讲,很多是因为距离适中,交通拥堵还能起到锻炼身体,这部分人群的需求是自己购买一辆心意的自行车,并非租车,刚才看了淘宝上的公路自行车的价格低的惊人。我想真正的玩家不会去淘宝买,对于非专业初级玩家和只是上下班需求的人一般选择一款入门级的自从车。这个领域有太多传统和互联网造车企业竞争已经一地鸡毛了,摩拜也很难抢他们的蛋糕。但是他们放弃盈利来抢你的蛋糕轻而易举的事情。


摩拜请问你凭什么让用户花299给你长期存钱?用户199元就能买辆看上去还不错的自行车。对于一时好奇冲动体验的用户来讲基本属于退款用户行列。






摩拜有一点很聪明的是先交299元押金,即使有现金池,也难有多少沉淀,支撑现金沉淀的一定是用户有需求,产品体验好才愿意花这个钱,除非就像我一样说退押金就退押金,这体验让宝哥不开心啊。



三:单车共享经济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难道这个伟大而又光荣的事业就没有钱途了吗?显然不是,就在前两天同样是单车共享的“ofo”获得经纬中国领投、金沙江、唯猎资本跟投的数千万美元 B 轮融资。ofo做的是为在校师生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的平台,几个创始人是北大高材生。据了解“ofo”自2015年9月项目开始至2016年9月,ofo目前总订单已经达到900万,注册用户超80万,日订单最高订单20万单。目前ofo已经拓展到全国20座城市,为预计超过300万大学生提供校园出行服务。这显然是个不错的生意,同时又能完善这些资本方在校园商业闭环的布局。


对于摩拜单车如果不改变策略方向基本判死刑。请允许宝哥斗胆判断未来单车共享经济的机会在哪里?


1:硬件有创新并让用户有更舒适的体验


真正的硬件创新一定是建立在用户体验升级上,自行车共享中的硬件对于普通用户来讲已经升级为在骑行过程中能不能更健康,更舒适,更个性,而非更智能更快速,有没有一个差异化的产品撬动市场,显然摩拜单车的大成本投入适得其反,“ofo”的单车又过于普通折旧成本更高。需要一款真正有创新差异化的硬件产品。


2:有没有特定场景特定人群的切入


从摩拜来看他的切入场景是深似海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场景,这对于一家社会性企业来讲真的是不堪一击,据数据显示杭州市政府用8年时间,投入了3000多个停车点、8万多辆车,补贴了数亿元。去年是它最接近盈亏平衡点的一年,成本8000万元,依靠广告和模式输出的收入,亏损500万元。而我们首都北京公共自行车已经投放到近7万辆的规模,除了门头沟和延庆没有公共自行车外,其他区域都已经覆盖。市民在不同的地方找到车辆已经较为容易。但公共自行车需要在固定的租车点还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骑行者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至于北京市政府投入了多少来做这件事宝哥不想说了,对于创业公司说出来全是泪啊。


一个民生政府工程公共设施建设让一个社会性创业企业来承担显然超出了承受范围。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找到特定场景切入是首要问题,我们看到“ofo”以校园场景切入主要以下几点好处:人群精准特定,在大学里自行车还是主要代步工具,有刚需,有痛点。使用频率高,现金流能保持,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回本很快的生意。


另一个场景时旅游景区,市场上了解到有一家“E骑游”,创始人是原搜狐、360产品副总裁丁振辉,这也是一名互联网创业老兵,他是秒拍小咖秀韩坤在搜狐的直属老领导,丁振辉创办的“E骑游”以旅游场景切入的单车共享经济,他们主要场景为国家各大景区景点布局,在景区租自行车的习惯基本不用被教育,而且相对比校园市场旅游景区人群经济价值更高,而且据我了解到“E骑游”是以创新产品微躺车切入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更舒适更浪漫。这里面也会存在一个问题,市场肯定是有,但愿意骑游的游客能占到游客的比例到底有多大?还请“E骑游”三思,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所有单车共享经济项目中“E骑游”的商业价值更大,无论从国家政策鼓励消费,还是国民收入提高,对于旅游是个大金矿的背景下,摩拜、ofo、E骑游,三者相比对于资本市场的经济价值E骑游的商业价值更多些。


场景和用户的定位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是何等的重要,如果摩拜是国企,我无话可说,但他不是,对于ofo、E骑游,各自选择自己的场景切入显然是符合创业公司的节奏和方向而且是相对安全的方向。


3:流水可持续商业模式有闭环


活在互联网里的人都知道一些词汇比如:2C,2B,2VC,自从摩拜出来后我想到了一个词2G,政府(government);宝哥心想尼玛这种光宗耀祖的公益事业一定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据悉上海市政府已经采购了部分摩拜单车推向市场,只能说公益上摩拜的商业闭环已经赢了,商业上摩拜已死!能救摩拜的除了政府外,还有一个超级巨头滴滴,在不久将来滴滴布局自从车也是有可能的,等着被滴滴收购这可能是摩拜最大的成功。


而对于校园场景切的ofo来讲未来可以和校园金融、校园外卖、校园O2O形成打通闭环链接组成一家真正全方位的服务校园垂直平台的企业是有可能的。一旦形成借助资本市场就有可能形成校园市场的垄断。


对于旅游场景切入的E骑游,想象空间还是不少,面对高资产的旅游客户群体来讲,E骑游可以合纵连横打通旅游上下游产业,丰富加强旅游服务中的商业链条,目前在线旅游已经是红海,从过去的价格战争流量战争,已经进入到服务和产品的战争阶段,以及未来的大数据智慧出行的局势中,而E骑游的价值恰好能为各个旅游巨头形成互补作用,完善旅游中的服务体验。


结束语:


宝哥喜欢中国历史更喜欢中国谚语,比如”虾红之时便是大悲之时”,虽然ofo、E骑游,没有像摩拜成为网红单车,但他们两家更接近商业本质。我想留三个问题抛给三个顶着光环的创始人,给摩拜创始人:“迎合了政策把单车卖给政府,有多少政府愿意买单?什么时候靠市场化实现商业的盈利?“给ofo创始人:”如何解决低成本的单车折旧问题? “给E骑游创始人:“你能独家切入多少景区景点?”


作者:

崔大宝( c0100531 ) 「BP+」创始人[专门给创业者做BP]

知名科技自媒体人,品牌营销人;5年创业管理及媒体营销经验、曾在拉手网、华艺传媒工作,创建社交电商枣到了!


查看更多精彩,请关注我微信:互联网分析沙龙(ID:tech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