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砍柴网
国内知名科技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发现新西兰  ·  新西兰国宝惨死,嘴巴被夹碎!原因让人无语 ·  2 天前  
发现新西兰  ·  KFC开始卖炸鱼,网友:“先把鸡肉做好吧” ·  4 天前  
发现新西兰  ·  突发:新西兰国会“封杀”DeepSeek!微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砍柴网

飞奔的大象:to B赛道上,阿里会赢吗?

砍柴网  · 公众号  ·  · 2019-05-17 20:30

正文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石老师

猎豹跑出时速100公里的成绩,人们不觉得稀奇,但大象跑到时速50公里就会令人震惊。阿里巴巴就是那头飞奔的大象。


5月15日,阿里巴巴发布2019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及2019财年业绩。2019财年,阿里巴巴集团收入3768.44亿元,第四季度收入934.98亿元,同比增长双双达到51%!


这不是一家创业公司或者成长期公司放肆生长的样子,而是一家创立20年,拥有购物、本地生活、出行、精神娱乐等消费者业务以及金融、物流、云计算等企业级业务的巨无霸高速奔跑的状态。

To B业务:

化指为拳的增长引擎


强劲增长的背后是阿里巴巴结构性增长正在显现。所谓结构性增长是指阿里巴巴to B业务的增长越来越快,与占大头的to C业务逐渐呈现并驾齐驱,两条腿走路的态势。


尽管阿里并未像腾讯一样将to B业务单列,但是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阿里诸多业务线都有to B方面,以及同时to B、to C的方面,以致于没法单列。


但从阿里云、菜鸟这些较为纯粹to B业务的发展情况,能看到阿里企业服务方面的进展。


财报和相关数据显示,阿里云已服务了中国超过一半的A股上市公司,700万企业通过钉钉实现了数字化升级,蚂蚁金服服务了超过1500万小微企业,菜鸟全球智能物流骨干网服务进出口商家达75万,阿里巴巴用数字技术支持了超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共服务。


阿里的企业服务的特别之处在于,不在于服务了多少企业,而在于如何服务企业:

与很多IT企业以订单、卖License的方式不同,阿里是很多BU(阿里云、钉钉、蚂蚁金服、菜鸟网络、支付宝、饿了么、盒马……)一起服务,并且不是一锤子买卖,跟企业之间也不是单纯的甲方乙方关系,更像是伙伴关系。


以星巴克为例。星巴克不仅在35个城市的2100多个门店实现外送,更横向打通了淘宝、天猫、支付宝、饿了么、盒马、星巴克App等多个数字化消费者运营平台,实现其中几个不同消费场景下会员权益的互联互通。


毫无疑问,这些除天猫淘宝之外的to B业务是阿里庞大经济版图中开垦不久的处女地,也是未来阿里营收、利润、创新的新粮仓。 to B业务带来的结构性增长正在开启阿里巴巴在产业互联网的新故事。


如果说此前20年,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用户红利大爆发,是消费互联网的天下。



那么,近两年开始,中国互联网正式进入产业互联网的新阶段。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具有了这样的能力和实践,他们可以用要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传统产业:

电商不仅能帮企业销售、营销,还能从销售到生产,用数据指导生产;外卖品牌不光帮消费者点餐还开始服务商家选址、装修设计、餐品研发……凡此种种,造就了工业+互联网的燎原之势。


与此同时,腾讯、百度最新的财报也重点凸显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to B营销生态圈搭建等,争相展示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取得的成绩。


以目前的状况看,阿里这份主打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的to B思路显得更完整和清晰,也更丰富。 在产业互联网刚鸣枪起跑的阶段,擅长价值观和战略布局的阿里,速度够快、步幅够大。

能否赢得最终胜利


产业互联网毕竟是刚刚起跑的赛道,而且还不断有强有力的新选手加入。阿里巴巴能否将前期的爆发力转化为马拉松长跑的耐力,还要打个问号。


不过,从企业基因和产业互联网特性来看,在这个潜力领域,阿里巴巴取得最终胜利将是大概率事件。


第一,阿里巴巴具备to B的基因和能力。 江湖盛传百度技术基因、腾讯产品基因、阿里商务基因。阿里的商务基因就是服务企业市场的to B基因。


有个广为人知的阿里传奇部门“中供铁军”,以及后来的淘宝天猫,被看作是阿里或者中国互联网形成自己商业模式的源头,也是阿里人才、制度、文化价值观的摇篮。


“中供铁军”干的就是互联网销售的事,靠一家一家死磕商户创造惊人业绩,这是阿里to B基因的最好注解。


一路走来,阿里都围绕商家布局,或者说作为一个同时to B和to C的平台,阿里的产品逻辑是非常看重B,也确实一直遵循了公司创立之时“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目标:

1688、淘宝天猫、阿里云、蚂蚁金服、钉钉、菜鸟……商家缺销售渠道阿里就建电子商务,卖家与卖家之前缺乏信任就发明了支付宝,IT基础设施要升级就有了云计算,组织管理要变革就做移动智能办公系统,资金紧张就做金融开银行,流通成本高就做智能物流网络…..


在中国恐怕没有另外一家公司能长达20年持续投入,对解决“做生意难”问题的执着,在企业服务领域布局如此完整,提供了覆盖企业经营方方面面的解决方案。


企业基因决定管理者和团队想做什么,企业能力决定企业能做什么,虽然现在做to B市场服务,不用再像中供铁军时代那么辛苦,它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全面的to B服务基础,但对to B市场的理解和布局还是要。


第二,阿里同时积累了to B、to C能力。 做企业服务市场只有服务企业的能力,没有服务消费者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所有的商业决策归根到底都是人的因素,服务企业(to B)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消费者(to C)。


阿里巴巴总参谋长曾鸣教授认为,未来五年,S2B是最有可能领先的商业模式,而真正的S2B其实是S2B2C,是S和小B共同服务C。



所谓S2B是指,S代表着大的供应平台,类似阿里,它将更好地赋能给更多的小B,类似淘宝天猫、饿了么上的商户,以更好地服务小B自己的客户。


阿里平台上的淘宝、天猫、支付宝等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服务能力无需多言,这种对个人消费者的洞察能力将帮助其更好的为商户提供解决方案,商户所需的正是如何服务好消费者。


既服务B又服务C的阿里,了解两端的需求与痛点,自然事半功倍。


第三,阿里庞大生态的协同效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