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财经
新主流财经门户凤凰财经官方微信:众多精品栏目总有一款你喜欢:涨停板复盘,追涨股,只做强势股;财知道,不同视角读懂新闻背后;小报告,以小见大读懂大时代;连环话,一张图让你看懂热门财经事件。全球华人都在看的财经公众号,你值得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超预期!央行重磅公布 ·  昨天  
首席商业评论  ·  中国芯片刻蚀机之父,心态永远38岁!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招聘985、211学历外送员?海底捞回应丨大 ... ·  2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生活手记#春节期间其实还是有很多故事,越回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财经

粽子节为何会引发地图炮?

凤凰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5-30 19:46

正文

来源:地球知识局(diqiuzhishiju)


又到一年一度 端午节 ,鉴于这个节现在已经成了 粽子节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也就到了 甜咸粽子大战 甜党和咸党互开地图炮的时刻。



甜粽子 or 咸粽子

其实

管他呢,反正都是吃的



本月亮一直很好奇一个问题, 为什么南方人酷爱甜食,粽子的主流却是咸粽子?为什么北方人基本都吃咸的,在粽子上却非要整个甜的?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今天试着从两个因素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


糯米

糯米的种植 越来越少,尤其是北方的糯米越来越少,让粽子只能成为不常吃的一种点心。


一大碗糯米


大量的考古发掘表明, 中国的水稻栽培 起源于距今约万年前的长江流域,距今约四五千年前水稻已经陆续北上进入黄河流域。


在那个时候, 糯稻 是中国古人的主食。



如《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稌,为酒为 ,烝畀祖妣。”


醴即是用稌米酿的甜酒。古代黄河流域也称稻为稌,那时的稌或稻,主要都指糯稻, 是有粘性的 而不是现在我们日常吃的籼米或粳米,都是没有粘性的。


古代非糯的籼稻或粳稻的栽培要比糯稻为少。彼时北方的气候也比现在温暖潮湿,适合糯稻生长。


河南 古称豫,有一种观点认为, 字在甲骨文中,便是人牵着大象。


这就说明,在 3000多年前的河南 还有大象出现。河南省博物院迎门大厅里,矗立着一个巨大的金黄色雕塑,一个显然是原始部落的男子汉,伸开两只有力的胳膊,把两头 大象 推开在身体两边。


雕塑


直到公元五世纪时北魏,当时编写的 《齐民要术》 水稻篇里,就记载了当时黄河流域栽培的 24个水稻品种,其中粳稻 13个, 糯稻 11个。


但黄河流域几千年来的气候变化一直是向着干旱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气候的转旱,雨水减少, 河流湖泊逐渐干涸 ,水稻的种植面积也不断缩小, 旱地的小麦取而代之,所以今天北方人以面食为主。


唐朝是南北稻麦消费的转折点, 唐朝以后南方的稻作农业蒸蒸日上,赶超北方,唐王朝及此后历代王朝都依赖运河漕运大米到长安、洛阳。



当时间到了 宋朝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回忆北宋首都开封的城里各式各样的丰富点心,种类十分繁多,但是 提到的糯米食品只有端午的粽子、春社、秋社及重午、重九的社糕, 还有最热闹的马行街铺席供应的糍团、团子等数种。


呐,粽子


南宋 首都临安(杭州)记录的 糯米点心 琳琅滿目 有丰糖糕、乳糕、镜面糕、重阳糕、枣糕、拍花糕、糖蜜糕、裹蒸粽子、栗粽、巧粽、金铤裹蒸茭粽、蒸糍、元子、汤团…等 数十种之多。


额,现在的糯米糍


到了 清朝 之后,一些北方人把糯米称为 江米 ,估计是因为北方彻底的不种糯稻了,全都要从江南运过来吧。


可是为什么气候一直温暖湿润的南方,我们现在日常也不再食用糯米食品了呢?


这是因为现在的两湖和江南一带的 糯米栽培面积急速减少。


糯稻为什么越来越少?


如果说北方是因为气候干旱不得已放弃之,那么 南方减少的原因就说法繁多。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 现状, 就是不论南北方,都舍弃了糯米作为主食的地位,因此糯米种植就越来越少了。现在全国 糯稻的栽培面积 迅速 下降 到只占水稻总面积的 3%~5%。


南方 虽然糯米的种植减少,但毕竟比北方要多,在时令季节依然可以作为主食,所以做出各种咸口味, 既是点心,也可以作为饭菜的替代品。


偷懒不煮饭

而把粽子当正餐的

南方小伙伴应该是不少的


广州的市场也常有粽子卖


可见, 无论南北,有粘性的稻米食物都曾经作为过中国人的主食, 但现在因为种植的减少,都成为了应节的食物,只不过北方量更少一些而已。


在古代, 糖是比较难以获取的。


远至十字军东征, 骑士们尝到糖的味道都以为上帝显灵。


近的来说,祖辈们都愿意给小孙孙塞糖,因为在他们由小时候记忆形成的潜意识中, 甜的糖就是最好的最珍贵的东西。



所以,甜这种味道,只有在待客时采用,因为 珍贵。 南方人尤其是江南人嗜食甜味,也有 显富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 南方是甘蔗主产区,获取蔗糖非常容易, 比如珠三角的 糖水铺林立, 而北方就没有出现过糖水铺这种主营项目的小店类别。


街边随处可见的糖水铺


街边的糖水铺+1

&

一碗双皮奶



北方的 主要糖来源于 甜菜 ,但由于地理气候原因,糖产量比较低。 吃糖、甜食机会很少。


北方粽子只作为点心, 过节为了应景,所以使用平时吃饭时不吃的甜食。 因为糯米和糖的双稀缺, 造成了北方的糯米类食品基本上都成了配合白糖食用的点心,几乎已经成了固定搭配。


几乎已成固定搭配....


即使是南方,蔗糖的大规模种植也要到明朝, 那么明朝之前怎么做甜粽子?


韦巨源 烧尾宴菜单中,有一道 赐绯含香粽子 ,使用的糖是 蜂蜜 不是蔗糖浆,这可不是唐代普通市民能享用的。


这种 蜂蜜凉粽子 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和蜂蜜,把糯米用水洗净,在水中泡一泡,将粽叶窝成底尖上圆的锥形兜,放上糯米包严,用麻绳扎牢。


然后放入锅内,倒入足量清水,大火煮熟。煮好后捞出粽子,一个个摆开,收干表面的水分。


最后调好蜂蜜、桂花酱备用。


蜂蜜凉粽子食用时很讲究,要用丝线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里, 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浆。 甘甜的蜜汁,配合着凉糕软软的口感,吃起来 甜而不腻,芳香可口,沁人心脾, 别具一番风味,真是夏日理想的一种解暑佳品。


由赐绯含香粽子

演变而来的如今的凉粽


地图党们要和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