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简单数字背后的战略深意,“道”:目标-决心-问题-靶点-“武器库”。
本次政治局会议或将针对经济存在什么问题、对应的发力靶点、可能使用什么工具、最终需要达成什么目标进行类似历史经济工作会议的充分讨论。我们认为无需过分侧重于战略层面的数字表达,即本次会议重心是极强的杠杆工具使用窗口,以此形成共识和信心,实现抬升预期的目标。下面我们将针对市场主要关注的会议可能讨论问题类比08/12、22/12经济工作会议讨论内容,作为本次会议的引证参考。
稳增长的更强诉求:从24年内目标兑现转向对25年的更强表达。
926时的稳增长决心侧重于对24年年内目标实现,而本次会议应转向25年——无论是当下短期的危机处置,解决悲观的情绪;还是中长期的二十大中继、十四五收官、中美新一轮博弈之年——传达更强的稳增长诉求。类比08、22年来看:1)08年会议表述有“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发展是硬道理”;2)22年会议表述有“对于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要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武器库”展示:不拘泥于具体数字,展示未来12个月的充足储备。
我们认为不必去猜测具体的数字,本次会议的侧重点为“武器库”的充分展示,从当前充足的政策工具储备上,可能包括货币有力度的降息、中央政府发力的财政赤字率、企业居民部门的高储蓄、政府充足的外汇储备。类比08、22年来看:1)08年会议表述有“金融体系总体稳健,财政赤字规模较小,外汇储备充足,国内储蓄率较高,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有较大余地”;2)22年表述有“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
灵活应对的方式:体制优势下的政策预见性、针对性及应变能力。
基于我们国内本身的体制优势,政策工具的落地推进应具备灵活应变、预见抢先、针对时效的特点,而不应过分拘泥。通过未来12个月每个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以及每2个月召开的人大常委会,决策层都可能做出更灵活的调整,使得储备的各种工具箱效力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类比08、22年来看:1)08年表述有“核心是提高宏观调控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效果,要切实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努力提高调控的科学性、实效性”;2)22年表述有“注重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完善政策实施方式,增强时效性和精准性”。
对过去一轮政策的评价:肯定、鼓励,激发中央与地方政府能动性。
我们认为本次会议大概率将给予本轮已推出政策极大的肯定和鼓励,同时将希望激发更多部委层面、地方政府层面“干字当头”的担当精神。类比08、22年来看:1)08年表述有“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近期又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经济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2)22年表述有“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对问题的研判:全面、冷静、客观,对困难更周到的部署也意味着政策储备更健全。
926会议已经对当下的诸多现实问题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判断,并且指出“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本次会议或将对此类“新问题”有着更清晰的表述,例如针对价格水平问题,9/24国新办发布会中央行行长潘功胜已提到“要推动价格的温和回升”;针对债务问题,10/12国新办发布会中财政部长蓝佛安提到“抓实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针对社会问题,总书记也在11/12对珠海事件作出重要指示。另一方面,当前美国大选已经落地,关于中美关系可能也存在新问题的展示。例如此前11/16两国元首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会晤,总书记总结的中美关系过去四年七点经验中提到“中美两个大国交往……不能从所谓‘实力地位’出发压制对方”;而上一次我方类似表态出现在21/3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杨洁篪提到“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而当时的经济背景是20年中美的实际GDP增速分别为2.2%、-2.2%,国内形成了经济基本盘的优势。所以我们认为本次政治局会议大概率类似08年经济工作会议,充分考虑现实问题,且不仅将体现对既有问题的承认,也包括对债务、价格低位、外围关系问题的关注,问题展示、困难估计的越全面,往后的政策应对也会更为周全。具体类比08、22年来看:1)08年表述有“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2)22年表述有“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
产业政策显示经济厚度:消费内需、新基建、新质生产力。
本次会议或基于内需、消费、产业、投资等经济生活方方面面部署相关政策,24/7三中全会已有的表述包括“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类比08、22年来看:1)08年表述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居民消费、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巨大发展空间,扩大内需潜力巨大”,后续基建项目实施如南水北调等大中型水利工程,消费刺激实施如家电下乡计划;2)22年表述有“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