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一把“飞天扫帚”?!
“对。他们想要的不是 VR 体验装置,而是真的飞天扫帚,《哈利波特》魁地奇比赛用的那种。”
身为 UNIT9 执行创意总监,柴逸飞并不介意案子本身“有够离谱”,毕竟来找他们的都挺剑走偏锋。令他兴奋又烧脑的是,那种在天边自由驰骋的感受,现存科技如何最大程度触及它。
“飞天扫帚……能收到这样的 brief,花时间去探索,多美好!”
UNIT9 创始人、集团董事长 Piero 坐在一旁,加了句感叹。
他是全球广告制作领域的“天兵天将”:当创意人手握一个拿大奖的好点子,却不知该如何实现,Piero 便会被联络。
尽管西装革履和黑框眼镜令他看上去总裁范儿十足,却没能把另一面彻底隐藏 —— 当聊到某个惊奇画面,他会猛地将双手收回下巴,张大嘴巴,眼神相当之闪烁。
“你记得 John Wick 系列影片里的刺客旅店吧?我们真能把它造了!不论是手机 AR,还是现实里建一个。你和 John Wick 待一起,或者,你就是他,体验他的人生!” Piero 说。
2023 圣诞节,
UNIT9 伦敦总部同事盛装亮相
国际殿堂级制作公司 UNIT9 诞生自 1996 年,总部在伦敦,于洛杉矶、纽约、罗兹、上海设有分支。
UNIT9 服务领域包括影视(films)、数字营销(digital)、游戏(games)、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体验营销(experiential)、实时特效(real time VFX)等等。
它尤其擅长通过数字工艺与高科技,为品牌打造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用户体验。
20 余年深耕工艺,UNIT9 已累计斩获 Cannes Lions、D&AD、CLIO、FWA 等 500 +国际奖项,荣膺 Campaign 2020/2021 年度科技公司、AdAge 2023 年度制作公司。
UNIT9 已斩获 500+ 国际奖项
(持续增加中)
Picture from unit9.com
然而,对于这间公司的员工而言,自己做的活儿不过是一件件浪漫的小事 ——
柴逸飞解释说,
UNIT9 通过高科技创造的,其实是“仿真”的身临其境,让人们离想象中那种体验近一点,再近一点。
比如“伸手摘星”:星星从未落入凡间,而是伸手靠近的动作,激活运动传感 LED 灯自动下降;
比如“夜空作画”:笔从未触达天际,而是激光投影在巨型半透明纱布上,形成震撼幻象;
“就像魔术。尽管它只是视觉把戏,但不论真相或幻象,都是讲故事,都是在脑海中‘制造一种相信(make-believe)’”。
在 Piero 看来,置身于故事是人类天性里的渴望;最顶级的魔术师,有办法将止步想象的故事呈现在现实,逼真技法能令看客们放下判断,只去感受。
数千盏 LED 灯自动下降
纽约人“伸手摘星”
《Give Beautifully》BY:STELLA ARTOIS × MOTHER × UNIT9
“北极光”中浮现足球健将身影
笼罩曼彻斯特夜空
《Aurora of Haaland》BY:NIKE × WIEDEN+KENNEDY × UNIT9
UNIT9 的使命是助力品牌做出“世间第一例”,这意味着人类想象力和技术执行力将在极致高度相遇。
“在史无前例的 idea 面前,没有完美的、一步到位的技术,全都需要我们创造性地组合和改造。”
Piero 说。
他喜欢将 UNIT9 的作品称为“小东西(the little work)”,甭管它是不是 D&AD 史上第一个参赛并赢奖的数字互动类项目。
相较于作品的先锋激进,UNIT9 自身的发展是保守的,甚至“非常、非常、非常慢”(比如 2022 年才成立了中国分部)。
这间公司不倾心于快速扩张或盈利,而是员工们可以沉浸在最前沿、最困难、最挑战的 brief 中,不停去探索和创造解决方案。
这些能力与心态的积淀,是如此独特的它得以长存的本钱。
Piero:
作为老一批创始人,我们真正擅长、也可能是唯一擅长做的事,就是将自己年轻时曾拥有的,那份有用的,像小孩子到游乐场玩耍时的心态,始终保存在 UNIT9 的最内核。
Cool Company 12 期
UNIT9 伦敦
01
Hi,我叫 UNIT9
1996 年的某一天,电影制作人 Piero Frescobaldi 正驾车驶往片场。
此时好友打来电话:他们合开的新公司就要注册,但名字还没着落,得赶紧确定。
Piero 瞥见粘在车窗上的特制贴纸,它是外来人员允许进入片场的唯一凭证,上面标记着拍摄团队的组号,比如 ‘UNIT1(1 号摄制组)’、‘UNIT2(2 号摄制组)’。
“我喜欢这贴纸,仿佛进入另一个奇幻之境的通行卡,有魔力。”
一眼相中的画面,世上从此多了间名叫 ‘UNIT9’ 的公司:数字‘ 9’ 是它当时的门牌号,而 '9 号小组'
(在片场极其少见,通常没那么多摄制组)
又自带一种来路不明的神秘感和特立独行。
彼时数字技术与互动体验刚刚兴起,还只是被秀一秀的新潮玩意儿,三位小伙子却“较真了”:聚一起时,他们总爱聊,并预感它将像百年前的摄影机一样,彻底翻新人类讲故事的方式;若在萌芽之初加入,会很有趣。
他们是佛罗伦萨一起长大的玩伴,各个都是“斜杠青年”:
Piero 是生物学出身的电影人;Yates 刚从美国拿了计算机科学的硕士,这位技术大拿还爱写诗、画画、打架子鼓;Tom 是建筑设计师,结构想象和空间感极强。
“之所以创立 UNIT9,很大程度是为了满足我们自己在当时的好奇心和创造欲。
挺像佛罗伦萨工坊里的匠人们,但手里的工具刀是数字技术,至于用它能雕出些什么?我们自己也猜不到。
”Peiro 回忆说。
Piero 翻出旧照片
当年 UNIT9 风度翩翩美少年们
今天的 Tom、Yates、Piero(从左至右)
依旧是超级兄弟团
刚开始时,三人都有正式工作,只业余时间在 UNIT9 做些文化、艺术方面的项目,比如博物馆的互动光碟,或是小游戏。但这些案子的创意空间有限,数量也不多。
“后来我们找到了完美搭档,就是广告。
新奇表现能赢下极高的 PR 价值,总有品牌愿意赌一把,而且点子越‘飞’越好!
”
Piero 当然记得 UNIT9 承接的第一个大型品牌项目—— 因为自己的异想天开,他成功为队友挖下“巨坑”:
Piero:
她是 GUCCI 市场总监,我的一位好友。那是个互动光碟的提案,类似数字化产品目录。我们约下午 6 点半见面,在米兰。
见到她时,这位很有活力和力量感的女士已经累到靠在椅子上。她那天见了 5 家公司,对我的互动光碟……兴趣已不大了。
于是我果断“加码”,提了个从未出现过的玩法:整个店门脸儿将变成展示屏幕,人走过去,身体动一动,就能跟它互动。
我们当然赢了这个机会,不仅在米兰,而是全欧洲去做。只不过 Yates 后面费了牛劲儿才找到技术支持。
但这正是 UNIT9 的底色:甭管三七二十一,先把想法开到最大值,再努力解决它。
1997 年,赢得一批在伦敦的客户后,UNIT9 正式迁至英国,它也成了 3 位创始人的全职工作。这些将数字互动、游戏、音乐、动画、影视融在一起的早期作品,让“点击鼠标后”发生的故事,越来越奇异、沉浸、难以琢磨。
1999 年,UNIT9 为一家音乐品牌制作的互动视频斩获 D&AD,之后为 Honda 制作的小游戏又赢下不少大奖。逐渐地,知名度越来越高。
2004 年戛纳创意节获奖小游戏
玩家通过四个方向键控制一只兔子
探索有趣的故事设定
《Grrr》BY:Honda × Wieden+Kennedy × UNIT9
2011 年的互动短片开启“云逗狗”模式
对着麦克风吹口哨,狗子会自动钻进车里
对着麦克风吹气,车速会越来越快
《Follow Happy》BY:Honda × Wieden+Kennedy × UNIT9
02
28 年,一直在“创业”
与我们同一时间诞生的同行公司,
90% 已经不在了。
“与‘创新’有关的‘生意’该怎么做?这没有教科书。从本质上看,二者完全对立。”
首席策略官 Gilles Boisselet 于 2004 年加入 UNIT9。他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一款拥有庞大基建的网络游戏。与此同时,他还负责创建了 UNIT9 自己的数字化工作网络。
Gilles 清楚记得当年的制作环境有多“野生”——
没有图标式的操作界面供使用,只有一行接一行的代码瀑布,仿佛活在《黑客帝国》里。
之后 20 年,Gilles 陆续负责了 UNIT9 包括 Apps、VR、体验等全新部门的诞生
[注 1]
。当被询问这么多次“从0 到1”究竟如何实现,他直言:
“没有通关捷径。要像僧侣,心无旁骛盯着目标,每一次都是摸索着前行。”
由 Gilles Boisselet 和柴逸飞担当概念创意总监的项目
在瑞士圣莫里斯冰湖雪面绘制巨画
3 台改造好的自动驾驶铲雪机
在 GPS 导航下精准跑完 19.5 公里
执行当天需降两场雪
第一场是底垫
第二场用来画画(厚薄度还有特殊要求)
然而临近开始
一场雪都还没下
这也是柴逸飞至今最“后怕”的案子
《Snow Drawings》BY:Swisscom × Heimat Berlin × UNIT9
“与我们同一时间诞生的同行公司,90% 已经不在了。”
科技制作领域的高风险、高淘汰率,Piero 可能是全世界最了解它的人。从事这行,比拼的不是起跑时间,不是过往辉煌,而是能否以稳定、坚韧的状态,在一次次技术革新引发的市场更迭中,将这件事高水准地持续下去。
他形容 UNIT9 为 28 岁
“初创公司(start-up company)”
,“原地重启”的心态需要被一直维持。
Piero:
每一次当技术和传播手段发生改变,UNIT9 都需要“重启(restarting)”。
这是一条不间断的学习曲线,我们始终在理解新技术,但会走得再远一些,
去探究它如何改变人类讲故事的方式—— 怎样的新故事,会以怎样的新形式呈现。
28 年间,不少同行在过程中掉了队:一家 20 世纪初名声显赫的互联网设计公司,在某次技术转型时没能调整好自己,创始人年纪也大了,耐心变少,于是结束了它。
Piero 十分看重公司结构的扁平、轻巧、灵活:在 UNIT9,不同工艺类型被划分成独立运作的部门,当新现象出现,它将从不同的应用层面被快速拆解。市场需求达到时,新制作部门会被设立,但中层管理不会因此出现或增多 ——
这间公司的最终形态,是由一个个精品部门组成的制作联盟。
“作为老一批创始人,我们意识到自己必须被取代,为了将年轻时曾拥有的,那份有用的,像小孩子到游乐场玩耍时的心态,始终保存在 UNIT9 的最内核。”
说这话时,Piero 望向身旁的柴逸飞,拍了拍他的肩膀。
很显然,这个聊起“飞天扫帚”兴奋到不行的年轻人,与当年在提案现场勇猛无畏的他自己,颇有几分相似。
Piero: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我对一些事情的判断会越来越消极。
1996 年我就做过 VR 项目,但那时没做成,所以当 2012 年客户再将它带来时,我的直觉是悲观的。
但我的经验实际上给创新拖了后腿 —— 过去没做成,并不代表今天成不了。
幸运的是,UNIT9 有一批对创新充满激情和勇气的年轻人,他们认为 VR 太酷了,于是项目被继续推进。
所以今天,当他们带着一个疯狂点子来见我,我不会说“哎呀,劳民伤财还做不出来”,我要对他们说
“好,去做吧!”
Piero 回忆,1996 年就有“虚拟现实”的讨论
它用 20 余年,走向大众市场
2019 年,纪念人类登月 50 周年
利用 AR 技术,阿波罗 11 号“飞天”被重现
通过手机屏幕,人们在世界任意角落“亲临”火箭发射现场,体验虚拟登月
《JFK:Moonshot》BY:JFK Library × Digitas Boston × UNIT9
2021 年疫情期间
利用 AR 和 360 度沉浸环境技术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功拥有虚拟分身
人们足不出户,就能 “云逛展”
《The Met Unframed》BY:Verizon × 140 × UNIT9
相较于专业能力的极速升级,UNIT9 公司层面的发展十分保守 ——
“缓慢(slowly)”一词,在 Piero 高低起伏的意大利口音下,被连讲三遍。
他目睹过那些成为“资本游戏”的同行,新东家不懂这个行业的刁钻玩法,于是厂牌在易主后迅速消失;还有一些被风潮裹挟,转型成数字代理商,逐渐丧失了制作工艺的精专……
“守住最初的热爱,继续出现在明天,这是我们所有决策背后的缘由。”
Piero 解释说,UNIT9 并未遵从一张“以快速盈利为目的”的计划表,它的扩张,包括董事会纳新、海外市场拓展,都是顺应案子数量、员工数量的增加,自然而然发生,而且非常谨慎。
加入 UNIT9 已十年,柴逸飞太清楚每个案子背后的惊险 ——
Stella Artois “伸手摘星”篇,动能灯的生产厂家在中国,为赶时间做测试,他一趟飞机回了国,直接“人肉托运”几个灯;Swisscom “雪面作画”篇,一切准备就绪,可偏偏雪不下,项目差点儿报废;还有数不清次数的临场意外……
“前沿科技的运用很难,像驯服野马,前期投入和风险值都很高。所以公司层面,我们最看重的是稳定。”
他补充道。
2022 年,伦敦伊斯灵顿
UNIT9 在这里安置了新家
4 层高小洋楼,相当透气的中庭
感觉很 flow ~
Photo by Oliver Pohlmann
数英:UNIT9 专攻高精尖项目,营收上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吗?有没有考虑过,拓展一些市场需求更普遍,也更廉价的业务?
Piero:
UNIT9 的“绝杀”是极富创造力的制作工艺,这也是客户期待获得的。大家不会为了普通的网站 banner 或是常见的线下装置来找我们。
我们的作品并非与所有客户相关,却令所有客户渴望,大家都想一起来做些什么。
当然不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一个很特别的案子,但当这个案子出现,他们就会联系 UNIT9。
针对这样的案子比稿,我们也许会赢,也许不会赢;但只要有机会一直看到这些简报,赢不赢就只是数据比例。一年中只要赢下足够多的案子,就能维持公司的继续成长。
老实讲,我每天都在担心客户数量不够多:
28 年前,当我们规模还很小,我只能往前看 1 个月;今天当我们规模很大,我依旧只能往前看 1个月。
市场对 UNIT9 的想象也许是“非常贵,像个奢侈品”,但事实上我们对好点子都很感兴趣,不会因预算少而拒绝它,总会有办法做成。
数英:“只能往前看 1 个月”…… 这是创新性公司才会经历的情况吧?
Piero:
大家管这叫“科技的利刃(the bleeding edge of technology)”,做这门生意,你会一直被“刃破手”。
我不清楚这是否是创新型公司的特例,但与同行们对话时,我发现许多有志于创新与革新的企业,会是这样。
因为提供的服务太特殊,需要为每一项服务创造出定制化的商业方案,所以在自身增长与规模扩张上,表现力也许不会那么突出,但这能令我们更稳定。
这也是为什么我管 UNIT9 叫“28 年持续创业”。营收压力始终都在,我已学会与之共存,带着它能睡个好觉。毕竟 28 年了,我知道 UNIT9 的运作体系是可靠的,员工是努力的,我们的能力对客户是有价值的。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可控、稳定的部分存在,这些你要尽力;但另一些不可控的,你要接纳。
这或许是岁月带给我的财富—— 快乐与恐惧,我都经历过,它们让我的内心越发淡定。
数英:UNIT9 收了 28 年的创意简报。从你们的经验看,科技的发展是否令人类的 idea 更具想象力了?
Piero:
不少新点子出现在今天,但也变得有些浅薄。
数字 campaign 目前最看重的是新奇性(novelty),
意味着很多 idea 只要做过一次,便不会再做第二次;大家偏好快速上手,但无法重复、深入地思考它。
在过去,一个数字互动 campaign 只存在于特定的网站页面上,它需要被打造得很精细。但今天,对于许多大型数字项目而言,
它的重点是全媒介渠道的连贯覆盖(inter-connectivity),质感上只需要足够好,不需要出类拔萃。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个人会偏好传统的内容形态,比如影视、动画,仍具有被反复打磨的机会。
数英: 当下 AIGC 爆火,UNIT9 有计划成立 AI 部门么?
柴逸飞:
AI 已经在用,但没有成立部门。因为 AI 是每个人应该在使用的工具,就像电脑。
03
技术不是秘籍,好奇心才是
这间在业界被誉为‘dirty little secret(重磅暗器)’的公司,看家本领并非某项制作工艺天下无敌,而是别人接不住的 idea,它真能给做出来。
“但你仔细看看这些项目,
极少情况是我们专门为它发明了新科技,基本都是现存技术,只不过被创造性地组合使用,或是改进,目的是解决问题。
”柴逸飞说。
Brief 是“用水造个人”,但 CGI 手段太常规,于是“空间打印(space printer)”与“动画制作”齐上阵:
按后台程序设好的节奏,水滴从三维滴水台落下,“人”的各种形态“印”在空中;这些定格瞬间被相机铺捉,逐帧连接后,“水人”便动了起来。
2017 戛纳创意节数字工艺金狮作品
不到 10 周,花费 5000 多个工时
拼装 2 万多个零部件
《G Active: Water Made Active》BY:Gatorade × TBWA CHIAT DAY × UNIT9
Brief 是“网球明星与自己的虚拟影像打一场真比赛”:于是用“水雾投影”呈现虚拟人形;用“虚拟引擎数字人技术”创建比赛系统,实现假人的实时动作反馈;该系统同步连接“发球机械臂”,完成回球。
2022 戛纳创意节数字工艺、创新 2 座金狮
世界首场“现实 PK 虚拟”网球比赛
《McEnroe vs McEnroe》BY:Michelob Ultra × FCB NewYork × UNIT9
“技术都在那里,关键是如何创造性地去玩,这才是 UNIT9 最有趣的地方。”
Piero 解释说,面对极致想象,没有完美匹配的、一步到位的技术 ——
每个 brief 都是一道开放题,全凭 UNIT9er 自己创造答案。
他将整个过程形容为“充满惊奇,绝非笔直的道路”,也因此,在员工的众多能力中,他最看重“好奇心”和“解决问题上的固执”:
“我需要对任何事物都好奇的‘通才(generalist)’。灵感可能来自生活各处,ta 需要知道很多,并执着于找出答案。
解题构想是关键,它诞生之后,我们再针对某个特定技术,深入下去。
” Piero 说。
可想而知,跨界、跨领域的“混合”特质,从创始团队一路延伸到每位 UNIT9er 身上:
来自法国,数学专业出身的 Gilles,能从米开朗基罗一路聊到代码编写;来自中国,创新设计与工程背景的柴逸飞,能盯着滚梯的维修现场,一看就是 20 分钟;还有拉小提琴的制作人,经营个人说唱频道的设计师……
办公室里
各位“极客”的 VR 时刻
生日当然要一起过
但普通级别的“好奇心”,对于这间公司来说,还不够。
“无法避免的,一定会遇见自己不感兴趣的案子。”柴逸飞坦言,不爱踢足球的他经常接到足球 brief,因为在英国盛行。
但若带着冷冰冰的局外视角,就不可能为热爱足球的观众打造出美妙体验。
“professionally curiosity,以‘好奇’为专业;甭管喜不喜欢,热情都要调动起来,这是对工作的负责。”他说。
数英:面对史无前例的 idea,如何在“探索和创造解决方案”的同时,确保“效率”?
Piero:
当你总在处理未知情形,总在解决新问题……自然而然的,经验会让你很擅长做这件事。
另外,UNIT9 处理案子的手法挺另类:常见方式,是先站在现实角度去审视 brief,于是你会把大量精力放在前期调研、评估、调整方案上;
但我们会将现实层面的考虑放在后面,先把想法开到最大值,以最快速度给出最多解决方案,再与客户一同探讨出“最靠谱”的那一个。
这是我们在直面未知时,挺特别,也挺有效率的策略。
数英:你们可曾拒绝过哪个 brief,因为它“太扯了”?在时间、预算等现实条件的约束下,任何 brief 都能被执行出来么?
Gilles:
我们不处在评判 brief 的位置上,只负责让它变美妙。时间、预算……这些也可以是朋友,共同形塑案子的边界。
Piero:
我们的目标是用技术实现一种视效,一种体感,因此一定有办法呈现。
做不出来唯一的原因,是客户不愿按现实情况调整想法。
柴逸飞:
“飞天扫帚”确实没做出来,因为客户只想要个真扫帚,并非其他可行的替代方式。但就算是这样的 idea,我们也不会说“不”,而是思考如何让技术最大程度贴近客户想要的那种体验,让整件事情实现客户想要的 PR 价值。
做任何事情,初次尝试一定存在风险,但有办法提升案子平稳落地的几率:比稿成功后,我们会先小范围测试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而且“一边做,一边调整”是 UNIT9 工作常态,大家对“变化”适应度极高。
如 Piero 所言,我们做的不是纯科学,它更偏艺术,是有调整余地的。
数英:UNIT9 可曾考虑打造一些能够市场化的科技应用产品,或是长期的线上游戏?毕竟一个 campaign 存在的时间挺短。
Gilles:
创意广告确实如烟花一般稍纵即逝,但这也正是它的伟大之处。
我们曾开发过一个名叫
《Lifesaver(救生)》
的移动端免费 app,以沉浸式互动影片的形式,生动呈现急救场景:你面对的不再是沉默的人体模型,而是现场的尖叫声与紧绷情绪;你将在每个关键节点亲自做出选择,并通过与手机、平板的互动,体验到为他人做心肺复苏的实感。
Piero:
其实这些一直都在发生。UNIT9 有自己的游戏品牌、故事片品牌,我们还参与推出了世界上最轻的折叠自行车 Hummingbird Bike(蜂鸟)。
但这些长期项目只存在于 UNIT9 的内核之外,否则我们将在各方面陷入冲突:
思维方式上,我们是“像小孩一样充满好奇心,总在探索新领域的人”,与“一生只痴迷于一件事情的人”处于两个世界;经济层面上,
UNIT9 在行业中的角色是“创意引擎”,是做前测的先锋,让其他人从中获取灵感,而非长期、深入地经营某一个项目。
04
制作好一个故事,仅此而已
“UNIT9 为什么不拓展成创意代理商?因为这样能令我们保持纯粹。”
Piero 直言,
在广告的整个生产链中,需要被他们捍卫的,不是品牌绩效,而是受众体验。
正如他在公开自我介绍中提到
[注 2]
,伴随着 UNIT9 在市场站稳脚跟,他确认了自己对品牌营销不感兴趣,热情只在于“讲好一个故事”,不论是用镜头语言,还是用代码和科技零部件 ——
“一个网站不只关于信息基建,而是当你在浏览它时,你在经历什么:首页就像小说的开头,或电影的开场白,是那个故事的起始。”
“但对于用科技制造幻象的魔术师来说,现实又意味着什么呢?”
“现实与魔术,都是在脑海中制造一种相信(make-believe)。但魔术,是用更浪漫的方式,建构眼前的世界。”
尽管是超越现实之上的想象
UNIT9 也曾用电影镜头
讲述过现实中最不浪漫的一面
假若叙利亚战争发生在伦敦
小女孩将经历什么?
拿下 2014 戛纳创意节金狮的短片
《Most Shocking Second a Day》BY:Save the Children × Don't Panic × UNIT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