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15号,也是我们万众瞩目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因此汽车的投诉、召回等问题也是备受关注瞩目的。虽然近两年召回数量在600万规模是较好的。但汽车行业在传统燃油车逐步向电动化转型过程中,汽车从一个机械产品转为机械电子产品,同时智能网联的新突破也带来新体验。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新的用户满意度提升的挑战,行业各方需要有效应对。
1
、汽车投诉和召回增多是普及过程的必然
汽车产品投诉率和召回批次高,主要还是因为汽车产品普及逐步的进入家庭,而且在过去几年汽车市场高速增长带来的整个的消费群体快速的普及,很多人都是属于首次用车的群体,对汽车的感受相对来说很重视,同时SUV产品等新品又在快速的推进。因此,一些新产品在产品升级发展过程中问题相对比较多,然后也形成投诉的热点,另外一个,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敏感程度比较高,也引起了整个投诉率相对比较高的一个特征。
2020年召回有190批,总体相对回归稳定。召回数量在658万台,同比2019年下降11%。由于12月召回数量巨大,因此形成同比累计增速的巨大波动。
针对性投诉问题凸显。汽车产品额度比较大,而且赔偿力度也相对较大,因此形成了很多的天价赔偿案。这些投诉案例也激起了消费者对投诉的比较关注的和积极投诉的情况。
2
、汽车行业投诉较多的原因
近期的汽车品牌投诉率较高,主要还是因为汽车的产品占据整个社会消费的比例比较大,汽车消费目前在
4
万亿规模,占规模以上消费品总额
13
万亿的
30%
左右,消费占比是相对较高的。而且
2500
万的汽车年产销量的规模大,用途覆盖面广,使用环境复杂,因此用户数量多,投诉自然高。
其次,汽车是世界标准化产品,各国汽车产品相对一致性程度较高,加之国际零部件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明显,召回问题的牵扯面自然也就更大,汽车召回具有国际联动性。
第三就是汽车产品的投诉的渠道比较健全,有完善国家的投诉网络体系,同时也有社会的监督体系。所以汽车投诉一直来说属于一个相对比较顺畅的投诉运行状态,投诉抱怨也是容易形成批次性关注问题。
3
、消费者投诉领域覆盖很广
在消费者协会公布的去年汽车多达
3.5
万例的投诉案例中,因产品质量投诉案件、合同问题及售后服务方面的投诉案件是主要问题。其中,传统能源车型中,主要体现在如驾驶过程中刹车失灵,发动机、变速箱故障等;合同争议大,如合同上的“订金”和“定金”;变相加价、隐性收费、违背消费者意愿搭售商品或服务、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还有售后服务良莠不齐、维修保养乱象多等等。
从召回问题统计看,汽车产品投诉比较高的领域主要还是集中在发动机变速箱等一些运动件体系,这些产品由于工作环境严酷、使用频次相对较高,而且应该说如果运动件出现风险的问题可能性相对较大,因此投诉问题相对会比较突出一些。
自2016年以来。安全带和气囊等是召回主体,安全带带来的召回影响是最大的。在16年和18年基本都占到着召回数量的一半儿以上的状态。
2019年的发动机和制动系统的召回数量相对较大。2020年的召回新增是动力电池,问题压力较大。
同时对招商领域的一些问题也应该引起关注,尤其经销商在销售过程中采取的变相的加价,还有对汽车服务系列,尤其是保险金融等方面的隐形的收费,然后啊,使消费者付出不合理的负担,或者消费者对整个的未来的这个支出啊,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理解,然后导致消费者抱怨投诉情况比较多的情况,应该加以改进。
4
、电动化带来更多的社会责任
今年两会的会议代表的提案热点也是发展新能源,加速推进产业转型。而电动化带来的新的课题必然也是消费者的痛点。
,新能源汽车被投诉的主要问题有电池、电机、续航、变速器、制动系统、车身附件及电器等内容,其中,电池衰减、冬季续航不达标是车主投诉的重灾。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升,私人消费者更多选择新能源车,而新能源车与传统车的使用差异性也是部分消费者倍感不满,甚至充电问题,二手车不好卖等也成为了一些抱怨的课题。电动化转型带来的环保与便利是有目共睹的,产品技术的不断提升也是很快的。
随着车企领军人物对电动车的政策与产品的强烈关注,新能源车的产品会越来越好。投诉的问题随着销量暴增而逐步常态化。
5
、智能与自动驾驶的考验
汽车的智能化转型带来的新的考验也是很大的。汽车从四个轮子加沙发变成四个轮子加手机,加上的智能网联设备也是要经受消费者的全面体验和感受,抱怨投诉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从消协统计的投诉排行表中,汽车及零部件从投诉占了3.5万台规模。而通讯类产品的投诉也达到3万间的规模。趋势看,汽车是从机械产品变成机械加通讯产品的一个组合,未来汽车所面对的投诉将会更加的复杂多元化。也就是汽车日益成为大家离不开的工具,是我们的移动空间,而此时带来的用户的全方位的体验,必然带来投诉以及对企业产品的这个更加严苛的考验,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