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子弹正打在他的眉头上,在两只蓝色的眼睛当中,仿佛又开了一只黑眼睛。”
以前,我总认为这就是战争中最可怕不过的场面。
然而在经历了这七十多分钟以后——
《佛在耻辱中倒塌》
委屈,想哭,心口疼,嘤嘤嘤。
看在这片如此沉重的份上,请容我先撒个娇。
还记得在2001年时,文明世界的巴米扬大佛被塔利班炸毁,自此,阿富汗居民们就只能在颓圮的佛教遗迹中辛苦求生。
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汉娜·玛克玛尔巴夫才拍摄了这部影片。
虽然汉娜出生在电影世家。
但是能在19岁时就拍出这样具有民族高度的影片,我只能说,惊为天人。
更何况,这还是她首次尝试电影长片——
2008年,该片荣获柏林电影节水晶熊奖。
在常年经受战乱的阿富汗地区,女人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不仅如此,她们还得将全身都笼罩在连帽的长袍中。
即便是只有六岁的芭缇,也是从小就过着这样的生活。
看着她照顾妹妹时笨拙的手法——
真是既好笑,又心疼。
直到她听到了一阵朗朗的读书声。
从那刻开始,芭缇的内心里竟燃起了对知识的渴望。
为了不被邻居家的小男孩嘲笑,芭缇装作自己识字的样子。
殊不知,她连书都拿反了。
也许人都一样——
越是被看不起就越是要奋发向上。
对于芭缇来说,她再也不想做阿巴斯口中的小阿姨了。
于是,她学用着大人的方式,将妹妹的手脚捆绑起来。
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我要去学校,我快要迟到了。
在寻找学校之前,芭缇先是来到了一家文具店。
当看到别人已经拥有学习用品时,她羡慕的眼神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可那能怎么办?没有钱,芭缇也很绝望啊。
就这样,按照文具店老板所说的方法,她从家里拿出了四个鸡蛋来到市场上换钱。
然而一个不小心——
讲真,这应该是有史以来最令人心疼的蛋碎吧。
拿着剩下的两只鸡蛋,她可怜巴巴的继续穿梭于人来人往的市场。
然并卵,没人愿买她的鸡蛋。
当偶然看到别人手里大把大把的钞票后,芭缇自言自语的说:你要那么多钱干嘛?一只蛋只要5卢比,我要买笔记本去学校。
还记得她临行前对着文具店老板的再三交代。
也许这就是信念吧,芭缇最终拿到了笔记本——
不夸张,她当时嘴角上扬的表情,你能记一辈子。
不料,在上学的路上,她遭遇了一帮小男孩的围攻。
原来,在孩子们无事的日常中,“战争”居然成为了他们的游戏。
几乎是在一瞬间,崭新的笔记本“支离破碎”
而这一次,相信纸飞机它再也不能代表童真的美好了。
据说当时此片在法国上映的时候,曾创下超过两千万的票房佳绩。
虽然片子仍有它粗糙的地方,但至少数据显示,它足够的深入人心。
比方说片内大量的特写镜头。
每一次出现,都会让观众有种四目相接的情绪触动。
其实伊朗电影大多这样,别看都是小成本制作,可总能轻松的就感动了你。
其中最关键的——
它们惯用以小孩子的角度来说故事。
例如,1999年的《小鞋子》也是这样。
当梦想与孩子牵扯在一起,起码,它还可以是种正能量。
不像《佛在耻辱中倒塌》,我却只看到了黑暗——
孩子最干净,也最容易被污染啊。
所以说战争带来的可怕并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的死亡音讯,而是这群被称为是祖国的花朵们,他们,是否遭受了心灵的污染?
“他们为什么要把你抓起来?”
“因为我的眼睛,他们说这是狼的眼睛。”
又或者是——
“因为我漂亮。”
通过这些小女孩,我们几乎可以想象到阿富汗百姓在恐惧支配下的懦弱。
以及这群邪恶的孩子们,他们所代表的,可能是阿富汗的未来。
在这个国度里,似乎文明距离他们越来越远。
因为就连最后的一丝纯真,也会被无情抹灭……
回想芭缇为了争取座位而拼尽全力的样子。
还有她想要得到存在感的小小身影。
最后,竟归为这么一句“真理”——
为了让你得到自由,死去吧。
是的,直到看见芭缇的倒下。
这才终于明白了到底什么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
不瞒你说,我曾经觉得这句话特别的傻。
可是当我真正看到了一个芭缇——
没有战争的摧残,我们才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
所以和不和平的先不说,至少,这个世界它需要宽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