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儒
(1896年9月2日—1963年11月18日),满族,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著名书画家、收藏家。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溥儒 己卯(1939)年作 碧山秀水四景屏
旧王孙溥心畬在同时代画家中的特殊身份,使他能够饱览别人难得一见的深宫藏画,深受“古法”熏陶,以至逐渐形成其艺术上的独特风格。
渊博的学识和儒雅的气质反映在他的绘画上,也使“北宗”山水少了直露锋芒的狂野之气,多了一些笔势流畅、淡雅脱俗、峻峭清新的明秀雅逸。
大千翁曾说:
“中国当代画家只有两个半,一是溥心畬,一是吴湖帆,半个是谢稚柳。
另半个已故去,那就是谢稚柳之兄谢玉岑。
于非闇在《艺圃》上以“南张北溥”为题写道:
“张八爷(张大千)是写状野逸的,溥二爷(溥心畬)之图绘华贵的。
论入手,二爷高于八爷;
论风流,八爷未必不如二爷”。
此《碧山秀水四景屏》便是其山水画的代表作。
画作扑面而来一股萧疏高逸、古雅清寂中平添了一层韵味。
他的画面上经常出现的亭台楼阁、高古人物,虽然气派豪华,自有一股王家气势,但又总要加上寒林、淡雪、孤帆,以至一番景致如静水映月,镜中之花,可望而不可得。
溥心畬虽然有“北宗”山水代表人物之称,他早期绘画用的多是南宗画法。
他在自述中也提到:
“初学四王,后知四王少含蓄,笔多偏锋,遂学董、巨、刘松年、马、夏,用篆籀之笔。
始习南宗,后习北宗,然后始画人物、鞍马、翎毛、花竹”。
由南宗入手的溥心畬在继承北宗山水特征的同时,并没有失去南派山水的秀润之色,而是提出自己的认识,并在实践中有所突破。
先生自言:
“如若你要称我为画家,不如称我为书家,如若称我为书家,不如称我为诗人,如称我为诗人,更不如称我为学者”。
先生在作品上大多用行书书写自题诗,其书写笔势流畅,气韵连贯,此四屏上的书法题款同样字字珠玑,书法卓绝不凡,飘逸潇洒。
先生的山水画无论水墨还是青绿均取古法,用绢或矾纸为主,笔是弹性极好的狼毫。
在动笔之前,他心中的山水早已成竹于胸,它们是大自然的形态与精神领悟有机的组合体。
那些看似熟悉的小桥、山石、草木,对其本质的把握除了来自于画家长时期的观察,还得自于他敏锐的洞察力。
目之所及,心之所思必然会在画面上有所反映。
其山水画取景奇峻,构图既有密不透风,也能疏可跑马,充满意趣。
他的笔墨技法放任自然,却恰到好处,收之为收,放当之为放,寒林重迭,楼观精致,严密中渗透一种萧散旷澹之象。
他的画一般着色不多,但并不是不重色彩,而是强调色彩的意趣,设色主要以浅绛为主再施花青。
画中的亭台楼阁虽有“界画”的特点,但设色淡雅,并不像一般界画那么工整华丽但却生动异常;
近景小桥上的人物凸显著古意,流露出向往山林的归隐之心,反映了画家当时精神生活的幻想化状态。
业务联系电话:15899791715
————中国书法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热点,传播最及时的书画资讯;
坚守传统,打造专业书画权威平台。
投稿及广告推广合作请联系:
廖伟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往期经典
(直接点击标题可进入浏览)
书画高清资料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倾仰情深——赵孟頫手札高清大图全集
起居佳胜——苏轼手札大全
虽远为慰——王羲之传本手札墨迹十三帖
极感远意——黄庭坚手札大全
名家访谈
【对话名家】補砚斋访谈录
【名家面对面】系列专访之一 —— 石开先生访谈 (上)
【名家面对面】系列专访之一 —— 石开先生访谈 (下)
经典专题
《石渠宝笈》特展布重量级展品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