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13日下午举行。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宣布了一件大事:
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彰显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
此举如此重要且意义深远,那为什么是在海南?海南未来要建成什么样?具体落实该从何做起,怎么做呢?习近平都给出了具体答案。
自由贸易区
是指一国为达到一定经济目的、通过特殊的经济政策和手段而开辟的与其它地区隔离的特别经济区域,一般对进出口商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并且允许在区内自由从事商品存储、展览、拆散、改装、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以促进本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根据不同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将各个国家或地区的自贸区总结划分为
自由港型、工贸结合型、贸易型、出口加工型、保税仓储型
五种类型。
学习参考
香港以及新加坡自由贸易港
的措施制度或成为未来包括海南在内的我国大部分自贸港发展的重要经验。
自由贸易港
是指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口区。对进出港区的全部或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并且准许在自由港内,开展货物自由储存、展览、拆散、改装、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目前排名世界集装箱港口中转量第一、第二位的新加坡港、中国香港,均实施自由港政策,吸引大量集装箱前去中转,奠定其世界集装箱中心枢纽的地位。
自由贸易港会给海南带来哪些利好?
相较此前的自贸区,一字之差,海南获得的是更开放的格局和和更自由的政策。海南自由贸易港就大众而言,还停留在字面理解阶段,那么
海南自由贸易港能为海南带来什么利好?对海南人的生活又有何影响?
华尔街见闻曾就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方向进行过深入报道,其中不少核心观点都可拿来参看。
1. 对外开放新格局——自贸区向自贸港的深化
1)
港口经济,乘数效应带动区域“倍速”增长。
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来看,港口的集群效应体现在通过物流、交通、服务等一体化经济使商品、技术、原材料等资源合理配置,其带来的杠杆经济效益可达
1.6倍,按2017年末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基数计算,港口经济联动影响近45万亿。
2)
探索建设连接东南亚各国运输中转的自贸港。
十九大报告明确将自贸港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顶层设计之下,海南明确以香港、新加坡作为学习参考,在建设全面开放新格局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制度框架下探索自贸港建设。
2
. 国际视角:从自由贸易港国际经验看海南发展方向,七大维度窥探海南未来自贸港发展方向
1)行政体系——完善市场化机制任重而道远,
未来各部门权责分清,改革同步,也将有助于加强各部门间协同效用。海南未来发展方向:精简行政审批,放大市场化功能。
2)投资领域——科技产业园区或成未来投资亮点,
将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吸引外商投资电子商务、游戏动漫、服务外包等领域,着力打造大数据、研发设计、数字内容、物联网、卫星导航等五大产业集群,深入实施
“互联网+”在旅游、金融、农业、海洋、教育、医疗等六大行业的应用。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搭建。
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中提出在海口高新区、海南生态软件园、三亚创意产业园、文昌航天配套产业园、陵水创意产业园、莺歌海高新技术产业园等,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a.文昌打造航天旅游城。b. 互联网产业将打造成“三地两区”发展格局。
3)金融领域——离岸金融盘活国际旅游岛建设是重中之重,
同时要拓宽资金来源,解决资金不足的瓶颈。
新加坡与香港优秀经验:离岸金融业高度发达。
香港方面,作为世界领先的金融中心,实行自由汇兑制度,是亚洲地区唯一将离岸业务与本地业务融合的
“一体化中心”,投融资兑换自由。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历史特征及经济状况等方面来考察,海南省与新加坡刚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情况较为相似
。
新加坡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在很大程度起到了拓宽资金来源、解决资金不足瓶颈的作用,这或将成为未来海南离岸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4)贸易领域——加工与服务类贸易或成未来主攻方向,
提高贸易自由度,扩大贸易范围,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促进贸易平稳发展。
5)海关监管——紧凑化、信息化是大势所趋,
“量身订制”便捷检验监管的合格评定程序,探索邮轮电讯检疫、靠泊检疫等便利化检疫措施,研究邮轮“一站式”监管模式,促进海南特色产业发展。
6)
赋税环境
——海南离岛免税或成“新亮点”。2018年海南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海南省省长沈晓明表示2017年离岛免税销售额超过80亿,同比增长36%。
2018年将提高消费品质,进一步放大离岛免税购物。
新加坡与香港优秀经验:零关税、低税率。
7)
人才流动
——人才强岛战略依旧是国际旅游岛大发展重要基础,
未来加大推送本土人才进入高层次人才行列力度与加强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引进
“双管齐下”。
只有解决人才问题
——海南发展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
问题,才能谈未来大发展之路。
●为什么是海南?
习近平指出,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成为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独特优势。海南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对于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习近平表示,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彰显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欢迎全世界投资者到海南投资兴业,积极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共享中国改革成果。
●海南要建成什么样?
习近平提出,党中央最近研究制定了《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希望海南广大干部群众抓住机遇、再接再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发挥自身优势,大胆探索创新,着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让海南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
●具体怎么干?
习近平提出,海南要坚持开放为先,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具体怎么干?习近平提到了这
18件事
:
1、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人才体制、财税金融体制、收入分配制度、国有企业等方面的改革;
2、支持海南设立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产权、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场所;
3、要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卫星导航、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4、要加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打造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
5、国家支持海南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设立海南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区;
6、要重点发展旅游、互联网、医疗健康、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7、要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密海南直达全球主要客源地的国际航线;
8、要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实现离岛旅客全覆盖,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9、要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10、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支持海南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加强深海科学技术研究;
11、党中央支持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经验;
12、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率先建立现代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体制,积极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热带雨林等国家公园;
13、要严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立健全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
14、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
15、鼓励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海南设立分支机构;
16、鼓励海南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17、支持海南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允许外籍和港澳台地区技术技能人员按规定在海南就业、永久居留,允许在中国高等院校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优秀外国留学生在海南就业创业。
18、要支持海南建立吸引外国高技术人才的管理制度,构建更加开放的引才机制。
在今年4月3日,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关于实施海南省总体规划的决定》
,宣布海南省总体规划正式实施。该决定的通过确立了海南总体规划的法定地位,也意味着海南
“多规合一”
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深情嘱托在全岛掀起一场更为深刻、更加有力的绿色变革。
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国海洋报》在头版位置以“坚持‘生态立省’建设美丽海南”为题,刊发了对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刘赐贵的专访。刘赐贵在受访时表示,
建设美丽海南离不开美丽海洋
。
刘赐贵说:“建设美丽海南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把海岛建设好,把海洋保护好,把包括海洋在内的城乡全域建设好。没有海洋、海岛的美丽,就没有美丽的海南。”他表示,海南有很多优势,最突出的是
全国最好生态环境、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的优势
。这“三大优势”是海南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将继续用好用足海洋。
作为一个海洋大省,海南一直在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肩负着这份特殊的责任,海南先后出台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等多部相关法规和制度,开展了六大造林工程,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构筑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高度。
鼓点激昂,步履不停。2017年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明确要
“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
,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5个月后,海南省委七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农村新建住房高度不得超过椰子树”“永久停止中部生态核心区开发新建外销房地产项目”等9000余字、30条要求举措,深深刻上“生态文明”的烙印。
海南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海南省委七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的30条要求举措建立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落实。在措施上完善制度体系:
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出台新的
市县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通过考核“指挥棒”作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落实海南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海岸带资源破坏及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真正
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落到各级领导干部头上
。
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
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推进省以下环境保护工作的垂直管理,加大综合执法力度。
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组提出的56个问题逐项限期整改;持续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加大投入,力争用3年时间完善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
这是一场关于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变革,而海南,正在以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举措、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成效,将生态文明建设征程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推进。
2018年2月5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政府印发《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表示,对海南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不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需要,也是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这也包括海洋在内。
海南大部分地区是农村,只要农村振兴了,海南就能实现均衡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在刘赐贵看来,海洋强国一定要包含海洋生态。
既要海洋经济的繁荣,也要生态的美丽
。
海南最大的本钱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要让绿水青山释放红利,就要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新机遇
。海南省省长沈晓明总结指出,海南主要从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2015年以来,海南将互联网、旅游、热带高效农业、医疗等12个
符合环保要求的产业
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着力建立绿色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效果立竿见影,过去5年,海南十二个重点产业发展加快,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1.4%,占经济总量的53.7%。
绿色经济不仅激活着城市发展,更深刻地影响着海南广大的乡村地区。
琼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桑养蚕、稻鱼共生、养蜂等产业;保亭以“旅游+新农村”模式全力推进“美丽乡村游”建设;五指山大力发展茶叶、忧遁草、五指山蜘蛛等热带山地高效农业;白沙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全国全网直销。这些都成为海南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的例证。
今年,海南还将正式实施新的市县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取消部分市县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
,把生态环境保护同时立为负面扣分和一票否决事项。
“我们要用最好的生态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者,让全省人民共享生态福祉,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刘赐贵强调,海南“破坏生态的项目一律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