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左上角蓝字“老吕考研”关注我们
并点击
右上角
●●●
菜单栏
,选择
“设置星标”
每晚12:00
,老吕陪你考研
无论你在哪 请记得收听 老吕说写作
【考研倒计时】距离2020考研还剩68天
这里是每周一到周五,都会定时更新的老吕说写作,今天是第86期。新的一周也是开始用运用科学原理,去构建我们写作底层思维架构的第6期,希望大家能够收获满满。“
永
远没有人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
。
”
往期回顾
♪
点击上方△
绿标
即可收听讲解
1
1.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2.青蝇嗜肉汁而忘溺死,众人贪世利而陷罪祸。(班固)
3.利益根本不是别的东西,只是我们每一个人视为幸福所必需的东西。(霍尔巴赫)
4.利益是人类行动的一切动力。(霍尔巴赫)
5.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
6.商业合作必须有三大前提:一是双方必须有可以合作的利益,二是必须有可以合作的意愿,三是双方必须有共享共荣的打算。此三者缺一不可。(李嘉诚)
7.世界上有两根杠杆可以驱使人们行动——利益和恐惧。(拿破仑)
8.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王夫之)
9.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拜伦)
10.凡百事业,收效愈速,利益愈小;收效愈迟,利益愈大。(孙中山)
2
1、 资产的定义
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 经济人假设
含义一:
认为经济人具有理性即个人追求自利最大化,完全为利己主义。
含义二:
人们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往往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3、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
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4、 破窗效应
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5、 劣币驱逐良币
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币驱逐良币也可以泛指一般的逆淘汰(即劣胜优汰)现象。
6、 短视效应
指因为一时目光短浅而做出某种规划,致使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多用于对一些公共事业或行业内规划的不理智,相对应的错误举措称为短时行为。
7、 信息不对称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
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8、 定位理论
定位是对产品在未来的潜在顾客的脑海里确定一个合理的位置。
9、 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一种过程型的激励理论。
该理论认为,如果某种刺激对人的行为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
若不利,则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失。
因此管理者要采取各种强化方式,以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大类型。
(1)资产的角度:企业为仁实际上是筑造了一种无形资产,为仁的企业往往会未来会给企业带来积极的经济利益流入会带来良好的社会反响,符合消费者的心理期望。在增加曝光度的情况下,社会公众也会因此关注到企业,进而发生消费行为,增加企业的收益,这与进一步弥合了企业的创立目标。
(2)财富积累的角度:奉献社会与追逐利润并不矛盾。只要是合乎法律法规的,不违背道德的利益追求,都是被允许的。当追求仁义与扩大自身利益高度契合时,两者会形成协同效应,促进财富的积累。
(3)经济人假设:企业的设立是为了利益最大化。其所作的一切行为都是追逐经济利润的增加,但是在自由的市场机制及完备的规则之下,不仅能够实现企业自身的利
益,也能使得整个社会实现最好的福利状态。简单来说,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整体利益。
(4)马太效应:市场机制下马太效应会起到调节作用,富者越富,为富会进一步提高资源的聚集。
(1)短期:为仁往往需要付出相应的经济利益,短期来说是与企业建立目标相违背的。
(2)长期:长期来看,企业为仁可以形成光环效应,有利于品牌及消费者口碑的建立,降低了企业的营销广告成本。
(3)破窗效应、劣币驱逐良币:现如今,制度和监管已经日益完善,如今的求富而抛仁义者,往往会付出更高的长期成本。虽然为富不仁能带来短期的经济利益,然而,从长期来看,不仁损害了企业的信誉,提高了市场上的交易成本,对于企业的长久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产生“破窗”,进而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互害现象。
(1)短视心理:趋利是人的本能,当短期利益极具诱惑性时,人的侥幸心理作祟,认为弃义的成本对于高额的利益而言不值一提,就会唯利是图、背信弃义。
(2)资源稀缺:为仁需要成本,而企业资源往往是有限的,这使得某些企业很难去做追求公利的为仁之事。
(3)信息不对称:市场信息是不对称的,这为某些为富不仁实际上提供了外部条件——商家往往是信息优势方,即使做出以次充好等不仁之事,也很难被发现。
(4)劣币驱逐良币:当市场上的商家都倾向于做以次充好、鱼目混珠之事时,会形成逆向淘汰的效应,导致出现互害的列别驱逐良币的效果。
(5)规则:规则起到了约束企业行为的作用,古时由于规则监管的缺失,为富者又具备相应的信息优势,他们为谋取利益而罔顾道德规矩时,往往不需要付出违法成本,因此为富者常常不仁;而坚持道义的为仁者,在市场交易中反而成了受害方,因而为仁者往往不富。
(1)定位理论:企业应以“打造品牌”为中心,以“消费者服务”为基本点,以创造充足的经济利润为前提,为消费者创造利益,促进整体社会收益的增加。
(2)强化理论:政府应完善当前的法律法规,对为仁的企业进行奖励,对为富不仁的企业予以惩罚,借由完备的规则及市场机制,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好。
【老吕说写作】第86期 学习笔记
4
🙇🙇🙇
【老吕说写作】#写作练习阶段# 话题18
“非典”期间,板蓝根一下子成了抢手药,供不应求。不少小企业从眼前利益出发,不顾大义,大肆涨价赚钱。面对这种情况,石家庄神威药业坚守企业口号“以义取利,利义共生”,毫不犹豫地选择降价,并千方百计扩大生产,平稳市场上的药价。他们固然是商业企业,重视利益,但从长远看,放弃眼前的小利选择大义,却能赢得长久的信誉。果然,“非典”过后,神威药业销售业绩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