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播 |雪冬
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更多音频可在喜马拉雅搜索:张德芬空间
要分清自己和别人的东西很容易,但要分清自己和别人的界线,却是很多人面临的难题。
有一种人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社交中表现得很强势,人越多的场合越兴奋,但不太给别人留出发表意见的空间。而有一种人,很容易被忽视,习惯于倾听,感觉自己在包容,很多时候自己都是默默奉献,却得不到应有的感谢。
似乎善良和宽容,反而让自己没有存在感,特别是和别人发生冲突时,想要保持自己的立场,最后却只能在心里生气。我们常常疑惑“为什么我心怀善意,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但是正如爱默生所说:“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所以,我们该如何在生活中建立自己的边界呢?
《美国队长1》
当试图去建立界线时,才发现自己的内心有很多声音在阻碍:
我可以在有界线的同时,仍然是个有爱心的人吗?
合理的界线是什么?
如果别人因为我的界线而受伤呢?
为什么设立界线让我感到愧疚和恐惧?
对别人设立界线不是很自私吗?
这些都是和界线有关的问题,有一本经典书籍《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由Henry Cloud和John Townsend撰写,它详细阐述了在各种关系中的界线问题,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建立自己的界限?
如果给界线一个最简单的定义,那就是知道我有什么,我的责任是什么。
我们是如何在放弃界线的呢?
在一次亲子夏令营中,两个孩子因为争一辆自行车起了冲突,我问他们,需要我帮助你们解决问题吗?站在一旁的妈妈突然愤怒了,屁大点事!解决什么!
随着怒吼,她眼眶泛红,因为想要控制哭泣,脸上的肌肉抽搐起来。等她情绪平静下来后说,自己是佛教徒,佛教教导人要忍辱,所以她通常不愿意和人起正面冲突,即使是孩子被欺负了,她也会说服孩子接受。
但是,委屈和愤怒却不会被说服,忍受的时间越长,她的情绪处在一触即发的状态。再花更大的力气去压制,已经不能奏效。
《过犹不及》的作者提出,所谓界线并不是一堵墙,而是把对自己有所助益的东西留在界线内,把对自己有害的挡在界线外。
但许多人却把界线的功用用反了。把不好的东西牢牢禁锢在界线内,就好像总是对坏事说“好”,实际上让自己承受了无益的后果。
比如,小时候受到虐待的人,因为受到极大的伤害,把心深深封闭起来,痛苦都深埋在心中。习惯了封闭,伤害无法表达出来,也阻碍了自己获得新的体验,所以更容易发生被伤害的事情。
一些孩子因为年幼,心理上还无法承受分享,但被父母教育“你这样很自私”,甚至强行分享。为了不受到自私的道德谴责,他渐渐习惯去分享一些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东西,对自己和别人东西的归属非常模糊。
又例如,前几天一位大学生和我谈到的,为了和同学相处好,即使自己有安排他也会答应邀请,担心如果拒绝会遭到疏远。一个人长时间假装自己喜欢某件事,很难分清自己和环境的边界。
无法说不,无法拒绝,会屈服在别人的要求和需要中,把自己和别人的差异性降到最低,以免发生纷争。这么做的风险是,我们无法保护自己。
对坏事说好是界线问题,但是对好事说不,也是界线问题。
例如,对别人表达欣赏,是以自我贬低为基础的,觉得别人所言所行已经很好,自己似乎不能再做出更好的贡献。界线就像一面墙,把好的东西挡在外面,遇到不能向他人求助,不能确定自己的需要,不让别人进入自己的世界,认为自己的问题或者渴望,都是不好的,有破坏性的。
界线虽然是一个从童年建立起来的自我边界感,但几乎要等到我们成年后,才开始感觉到缺乏界线的问题。
例如,小时候对妈妈的要求无法拒绝,是感觉不到的,可是成年后,一旦拒绝妈妈的要求,就发现她非常受伤,整个人退缩到角落,好像自己会失去她。这实际上是碰到界线,产生的情感退缩,受伤而无法面对。
除此之外,我们在面对界线时,最常出现的反应还有,藐视界线,会不自觉把比自己弱势的人视为渺小;因为想保护别人,而过度的控制;或者缺乏界线,观念和行为都缺乏常性。
《过犹不及》中提到的“将好的东西留在界线内,把坏的东西挡在界线外”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就好像一面有弹性的墙,或者一道可开可关的门,作为主人,有权利决定门的开关,而不是无助地任由他人来控制。
《爱我就陪我看电影》
有一个困扰的问题是,自己真的已经在努力建立界线了,为什么还是经常感到痛苦?改变什么时候才会发生?
在《过犹不及》书中,作者做了个比喻:邻居从来不给草坪浇水,你打开水龙头,水全部洒到他的草坪上,而自己家的草坪却发黄枯萎。邻居看到草坪长得很好,觉得自己的庭院没有什么问题嘛!他不负责任而过得很快乐,自己负责却过很凄惨。
所以,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建立界线需要给自己多一些耐性,有些表现能让我们确定自己正走在良性建设的路上。
首先是不满。
一个觉得自己开得起玩笑,别人说什么都不会生气的人,现在却在意起来,觉得不满、生气、委屈,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一笑了之。实际上情绪一直都在,它会用各种方式表现,而明确地让自己感受到,是一件好事,说明界线开始发挥作用了。
渐渐的,你会发现自己开始喜欢有界线的人。
这样的人容易让人觉得舒服,不会随意附和别人的看法,也不会在看法不一致时,表现得很有攻击性。说不和说好时,都带着尊重。身边有这样的人,你会获得很多支持,当他表达界线时,会觉得欣赏而不是生气。
不过,一开始建立界线,改变过去的习惯,我们一定是笨拙的。就像小孩式的说“不”,鼓起勇气说出来,甚至会愤怒到失去理智。这是一个必经的练习阶段,内心会冒出很多反对的念头,或许我就是做不到,我表现得太差劲了。
而一旦到达成年人式的说“不”,笨拙的感受就拨云见日了。在此之前我们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去体验建立界线的艰难,也帮助自己更加成熟,那么,成年人式的说“不”既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又尊重对方,那些压抑的情绪得到纾解,表达自然也就没有伤害性了。
最后,一开始的愧疚自责,会渐渐转变为愉快和满足。
建立起开放的界线意味着,知道自己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有做得到的事情,也有做不到的。界线会被一次次的挑战,但自己不会混乱无序。
《超凡蜘蛛侠2》
个人的经历和体验不同,对调整界线的方式也不一样。一般来说,面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最大的阻碍不是不清楚界线,而是强烈的情绪反应。以下的步骤可以帮助我们厘清问题,同时也照顾情绪。
01、知道自己的感受
别人的评价让我觉得很难受吗?那个人让你觉得不堪忍受吗?有这些感受是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的自然反应。
02、发现自己是怎么被侵犯界线的
想想自己的界线是如何被侵犯的,通常会有模式,比如某朋友借了钱总不还,在聚会时会经常评价你,或者无休止地找你帮忙。
03、确定自己建立界线的方式
设立界线的原则是,告诉对方不要继续这样对自己,比如,在还钱之前不会继续借钱给他,不要继续这样评价我。
04、稳住自己的情绪
表达界线之后,两个最常见的反应是,第一是对方反应强烈,第二是自己觉得愧疚。这些反应都很难去控制,最好的方式是稳住自己,知道自己的感受和反应都是有意义的。
05、不要对抗
面对对方强烈的反应,你可能更加想守卫自己的界线,但是争吵正说明我们对自己的反应不够自信。接受对方的反应,和别的朋友谈谈这件事,效果会更好。
06、确认自己好的感受
平复愧疚感最好的方式是和自己待一会儿,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你会确定,难受并不是因为建立界线,仅仅是当下的一种情绪反应。
作者 | 陈禹霏,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接受精神分析训练,从事心理学应用性开发,曾参与运营百万级心理学课程项目。专业的关注点和擅长领域,儿童发展和教育问题的解决,成年后的个人成长需求解决,包括恋爱、与父母的关系处理。
主播 | 雪冬,电台主播,二级心理咨询师 ,冥想引导师 ,身心灵成长探索者。
···
拜拜啦!过去的伤痛 | 15天情感整理术
每个人都想拥有美妙的人生,那我们要如何才能获得?很多时候,由于我们的内心存在很多负面的想法,从而我们阻碍了通向幸福的道路。
新春情感整理术其实就是放掉过去情感的垃圾,放掉周围物品的杂物的垃圾,然后轻装上阵,创造自己想要创造的未来。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