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科技研究
聚焦中国金融科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慧田哲学  ·  有一种逻辑陷阱叫“注射式洗脑” ·  10 小时前  
慧田哲学  ·  罗素:五个方法教会我们如何避免愚蠢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科技研究

政策周报(第52期)|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五部门鼓励企业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日期来了

金融科技研究  · 公众号  ·  · 2024-12-30 15:53

正文





本周人物

95后AI“天才少女”


95后AI“天才少女”罗福莉,雷军千万年薪邀请

AI大模型的风终于吹到了小米。据证券时报报道,小米创始人雷军以千万年薪招揽DeepSeek开源大模型DeepSeek-V2的关键开发者之一罗福莉,领导小米AI大模型团队。公开资料显示,罗福莉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专业。2019年,还在北大读硕士的她在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国际会议ACL上发表8篇论文(其中2篇一作),登上了知乎热搜。(来源:红星新闻)



第一部分:国内金融科技监管政策盘点


1.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管理办法:强化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保护

12月27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数据安全治理、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安全技术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风险监测与处置等方面提出了81条具体管理办法。《办法》旨在充分发挥监管的“指挥棒”作用,通过强化政策要求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压实主体责任,完善内部机制,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确保客户信息和金融交易数据的安全。(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2.金融监管总局:鼓励外资银行深度参与中国经济发展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消息,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召开外资银行工作委员会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交流座谈会。座谈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国际司司长姜波介绍了近期中国经济金融的发展情况,并充分肯定了外资银行在华经营发展取得的成绩。他指出,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根据外资银行的业务和经营特点,探索实施适度的差异化监管,推动解决了一批影响外资银行发展的重大问题。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关注在华外资银行发展动态,积极研究回应并推动解决外资银行提出的各项诉求,并鼓励外资银行深度参与中国经济发展,深耕中国市场,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来源:新京报)


3.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12月2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办法》坚持问题导向,完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条件规定,加强对拟任人合规和廉洁从业情况的审核把关,秉持严宽相济、过罚相当原则,区分行政处罚的种类对相关人员任职作出限制,同时进一步压实金融机构对于高管人员适格性管理的主体责任,推动高管人员恪守诚信,履职尽责、廉洁从业,促进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有效保障高质量发展。(来源:经济观察报)


4.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保险公司不得将直接或间接股权投资作为通道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印发《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第6号)》。其中提到,保险公司开展股权投资,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建立覆盖底层资产的关联交易控制机制,履行关联交易审批及信息披露、报告等职责,防止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公司的利益。保险公司不得将直接或间接股权投资作为通道,变相突破监管规定,违规为关联方或关联方指定方提供融资。(来源:新浪财经)


5.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出炉

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现场发布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3327.0万个,与2018年末相比,增长52.7%,从业人员42898.4万人,增长11.9%,个体经营户8799.5万个,从业人员17956.4万人。(来源:新京报)


6.银行理财年末盘点:站稳30万亿大关

2024年,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稳中有升,增长超4万亿,站稳30万亿元大关。其中两家管理规模超过2万亿的股份行理财子“巨无霸”保持稳定,另有多家国有大行理财子今年规模增长明显。分产品投向来看,今年理财规模增长的主要来源是固收类理财,而现金管理产品因收益持续走低,规模缩减近万亿元。机构预测,明年理财规模或可增长至32-33万亿元,多资产固收+产品在利率下行环境下有较高吸引力。(来源:财联社)


7.财政部:我国明年将从5个方面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12月23至24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有关负责人表示,明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为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保障。具体包括:一是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二是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三是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精准投放,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四是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促进财政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五是进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财力、兜牢“三保”底线。(来源:央视新闻)


8.国家发改委:优化面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指出,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加强物流、通关等信息共享,优化面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畅通人民币输出与回流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商业银行以直接参与者身份接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有序探索数字人民币在跨境贸易领域的试点。(来源:金融界)


9.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日期来了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12月25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召开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决定。根据决定,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25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日前召开主席会议,建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于2025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来源:网易)


10.国资委: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会议强调,要切实抓好国有企业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加快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抓好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更好发挥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来源: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11.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报告》指出,金融系统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稳妥化解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健全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大局。(来源:金融时报)


12.财政部印发方案 组织开展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

财政部近日对外发布通知,印发《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选取部分中央部门、中央企业和地方财政部门,从2025年初至2026年底,组织开展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来源:央视新闻)


13.证监会发布5项金融行业标准

证监会12月27日发布《期货经纪合同要素》《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备份能力规范》《证券期货业数据模型 第5部分:期货公司逻辑模型》《区域性股权市场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规范》《区域性股权市场企业、产品和投资者编码规范》5项金融行业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来源:券商中国)


14.我国高铁运营里程约4.7万公里

记者12月26日从国家铁路局召开的全国铁路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截至目前,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约16.2万公里,其中高铁约4.7万公里、地方铁路超2.5万公里。据国家铁路局局长费东斌介绍,预计2024年全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超8000亿元,投产新线约3000公里,其中高铁约2300公里。铁路客货运量保持稳步增长。费东斌表示,铁路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有力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预计全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同比增长11.7%左右;货运发送量约51.8亿吨,同比增长3%左右。(来源:新华社)


15.南京拟出台城市数字治理地方性法规

南京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12月25日召开,《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若干规定(草案)》继首次审议修改后,再次提交常委会审议。据介绍,作为全国首部城市数字治理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此次立法既突出城市数字治理作为新兴领域的制度前瞻性、示范性,为后续数字治理场景延伸做好制度预留,又兼顾社会治理的实际,为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抓手。(来源:澎湃新闻)


16.上海试点“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国内“唯一”服务让1亿元质押贷款落地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上海市数据局联合印发的《上海市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存证暂行办法》从12月8日起正式施行,目前已经审查通过并公示158件数据产品,其中74件产品在上海数据交易所实现了挂牌交易,首单1亿元的质押贷款已经落地。(来源:上观新闻)


17.五部门:鼓励企业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健全数据资源管理机制

近日,国家数据局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其中提出,提高数据治理能力。鼓励企业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健全数据资源管理机制。推动数据管理相关国家标准贯标,规范开展数据治理能力评估,强化企业数据治理和质量管理能力建设。(来源:国家数据局微信公号)


18.全球最快高铁列车来了,CR450动车组样车发布

12月29日,中国发布CR450动车组样车,标志着铁路科技创新重大突破。CR450动车组运营时速将达400公里,成为全球最快高铁。该动车组具备更高速、更安全、更节能、更舒适和更智能的特点。国铁集团将进行线路试验和考核,以期早日投入商业运营。CR450科技创新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科研项目,旨在研发更安全、环保、节能、智能的复兴号新产品。(来源:观察者网)


第二部分:行业观察


1.小米正搭建GPU万卡集群

12月26日,记者获悉,小米正在着手搭建自己的GPU万卡集群,将对AI大模型大力投入。小米大模型团队在成立时已有6500张GPU资源。记者据此向小米方面求证,截至发稿,小米暂未置评。(来源:界面新闻)


2.北京信托、国泰君安等于上海成立私募基金

近日,上海百联国泰君安创领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出资额20亿元,经营范围包含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该合伙企业由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国泰君安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来源:证券时报)


3.菜鸟CFO刘政加入蚂蚁集团

继蚂蚁集团宣布总裁韩歆毅将从2025年3月1日起正式接替井贤栋任蚂蚁集团CEO一职后,空缺高管逐步补位。目前韩歆毅除了担任蚂蚁集团总裁,还兼任首席财务官(CFO)一职。财新获悉,近期,菜鸟集团CFO刘政加入蚂蚁集团,将接替韩歆毅,担任蚂蚁集团CFO。(来源:财联社)


4.李想:AI对于理想汽车意味着未来的全部

12月25日晚, 理想汽车 董事长、CEO 李想 在2024理想AI Talk直播中称,AI对于理想汽车意味着未来的全部,“造车肯定是要造的,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我认为,这个智能化讲的不是传统的软件智能,而是真正的人工智能,这是造车往下延续的一个必经之路。汽车将从工业时代的交通工具,进化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空间机器人。”李想称,2030年可能有50%的概率做一辆“有趣”的超级跑车,但它一定是AI跑车。(来源:凤凰WEEKLY)


5.阿里发布开源多模态推理模型

12月25日, 阿里云 通义千问发布业界首个开源多模态推理模QVQ-72B-Preview,具备视觉理解和推理能力,可解决数学、物理、科学等领域的复杂推理问题,阿里云称,QVQ不但能感知更准确的视觉内容,并据此作出更细致的分析推理,还会质疑自身假设,仔细审视其推理过程的每一步,经过深思熟虑后给出最后结论。目前,QVQ-72B-Preview已在魔搭社区和HuggingFace等平台上开源,开发者可上手体验。(来源:36氪)


6.广汽发布第三代人形机器人

12月26日,在2024年中国机器人网年会新品发布环节, 广汽集团 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GoMate是一款全尺寸的轮足人形机器人,全身拥有38个自由度,采用了行业首创的可变轮足移动结构,融合了四轮足、两轮足两种模式。四轮足稳定状态下高度约1.4米,两轮足站姿高度可达1.75米。四轮足模式下,机器人可稳健上下楼梯、爬坡、单边越障;两轮足模式下,机器人动作灵活高效,空间占用更小。公司称,远程控制与AI自主控制相结合,因此GoMate即使在复杂环境中也能够精准定位、灵活避障,并以高效的方式完成各种任务。(来源:界面新闻)


7.超200名国家一级演员在抖音直播

12月25日, 抖音 发布《2024抖音演艺直播数据报告》,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有213名国家一级演员在抖音直播,直播演出超3.2万场,三年间,国家一级演员的开播场次增长了16倍。截至目前,已有150家省市级文艺院团以经纪机构形式入驻,76家基层文艺院团加入抖音直播。过去一年,3446名文艺院团演员在抖音直播间演出23万场。国家一级演员是中国文艺界的最高职称,属正高级。(来源:中国新闻网)


8.微信发布2024年AI功能总结

12月26日, 微信 官方公众号“微信派”发布2024年AI功能总结,在过去的一年中,微信AI功能包括“扫一扫”和“刷一刷”推出的识人和识物功能;“微信刷掌”伸手识别手掌可以刷开地铁、便利店、加油站、运动馆;通过微信小程序教育平台的AI助手,生成基础代码,可以检查代码错误;公众号创作者可以使用公众号后台的AI配图;问答方面则有微信读书的AI问书、微信输入法的问AI和搜索里的AI问答,AI给出的答案不来自普通搜索引擎,而是引用自文献。(来源:财新网)


9.阿里云成为春晚云计算AI独家合作伙伴

12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宣布, 阿里云 成为总台春晚云计算AI独家合作伙伴,春节期间,阿里云全球云计算基础设施及AI技术将支持全球华人云上看春晚。这是总台春晚史上首次引入云计算AI合作伙伴,此前,总台已与 阿里巴巴 签约2025年春晚独家电商互动平台合作项目。(来源:极目新闻)


10.跨年演讲赛道再次拥挤:雷军、张朝阳,还有他们

跨年演讲赛道再次拥挤,罗振宇和吴晓波迎来第十个年头的跨年演讲。互联网大佬张朝阳和雷军也将加入,分别带来量子力学和轻松聊天主题的演讲。董宇辉在西安筹办跨年乐享会,中科院等机构带来科学演讲。中国科技馆的北辰之夜将盘点科学文化热点,央视跨年演讲则邀请企业带头人分享品牌故事。(来源:三言科技)


第三部分:国际观察


1.马斯克的xAI又融到了60亿美元

12月24日,埃隆·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公司xAI在其官网宣布已完成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8亿元)C轮融资,此次融资将用于进一步加速他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未来技术的研发。目前xAI公司的市值已超过400亿美元。据《福布斯》报道,本轮融资共有97位投资者参与,最低投资额为77593美元,但文件并未透露投资者的具体身份。xAI在官网宣布,投资者包括贝莱德、A16Z、沙特集团控股公司Kingdom Holding、富达、红杉资本和AMD等。(来源:澎湃新闻)


2.丰田首次在中国单独建厂生产电动汽车

当地时间12月23日据外媒报道,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决定在中国建设生产电动汽车(EV)的新工厂,在上海生产豪华汽车雷克萨斯。以往丰田在中国的生产一直由合资企业承担,此次丰田将首次单独建厂并运营。多位相关人士证实了上述消息。丰田计划在上海建设工厂,力争2027年左右投入使用,主要生产在中国销售的雷克萨斯品牌汽车。丰田计划到2035年对在全球销售的雷克萨斯实现100%电动化,到2030年销售100万辆电动汽车。到2030年,在中国、北美和欧洲销售的所有雷克萨斯车都将是电动汽车。(来源:参考消息)


3.OpenAI拟制造人形机器人

12月25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OpenAI对机器人重新产生了兴趣:投资于开发机器人硬件和软件的初创公司,如Figure和Physical Intelligence,并重启了四年前解散的内部机器人软件团队。现在,OpenAI可能会将这种兴趣提升到一个新层次。根据两名直接了解讨论的人士的说法,该公司最近考虑开发一种类人机器人。不过,不要过于兴奋,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任何潜在的类人机器人似乎对OpenAI的优先级低于其许多其他技术和产品,例如其备受赞誉的推理模型和能帮助自动化各种软件工程和分析任务的代理人。然而,OpenAI甚至考虑开发类人机器人这一事实,突显了其日益增长的雄心,旨在涉足从搜索和网络浏览器到服务器芯片和数据中心规划的各个领域。(来源:第一财经)


4.六只比特币共同基金即将在以色列上市

12月25日,据CoinDesk报道,在获得以色列证券管理局(ISA)批准后,六只追踪比特币价格的共同基金将于下周在以色列正式上线。这六家公司都将于12月31日开始运营,分别由Migdal Capital Markets、More、Ayalon、Phoenix Investment、Meitav和IBI提供,管理费从1.5%到0.25%不等,其中一只基金将采用主动管理,试图超越比特币的表现。(来源:CoinDesk,12.25)


5.俄罗斯在对外贸易中使用比特币

12月25日,据路透社报道,俄罗斯财政部长安东·西卢安诺夫表示,为了避免西方监管机构的审查,俄罗斯立法发生变化,允许公司使用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货币进行国际支付。西卢安诺夫表示,作为实验制度的一部分,政府允许使用在俄罗斯开采的比特币用于外贸交易,并合法化包括比特币在内的加密货币开采。(来源:Reuters,12.25)


6.美联储考虑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测试做出调整

近日,美联储宣布,鉴于法律环境的不断变化,不久将就重大改革征求公众意见,以提高其银行压力测试的透明度,并减少由此产生的资本缓冲要求的波动性。美联储打算提出的变革包括但不限于:披露确定银行在压力下的假设损失和收入的所有模型并征求公众意见;平均两年的结果,以减少压力测试导致的资本要求的逐年变化;确保公众可以在情景最终确定之前对每年用于测试的假设情景发表意见。这些修改建议不会对总体资本要求产生实质性影响。(来源:界面新闻)


7.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发布人工智能风险管理指南

12 月 23 日,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 FINMA 发布使用人工智能时的治理和风险管理指南。指南指出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快速应用带来诸多风险,如运营风险(包括模型风险、缺乏稳健性等)、数据相关风险、IT 和网络风险、第三方依赖性及法律和声誉风险。监管中发现大多数金融机构处于发展初期,治理和风险管理结构仍在建立。FINMA 提醒受监管机构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管理和监控,并提供相应措施信息。此举旨在加强金融中心声誉,帮助机构通过投资明确业务战略、良好风险文化和治理及主动风险管理,在变化环境中持续保护业务模式免受风险。(来源:人大金融科技研究所)



本期责编

宋泽英、李潇科


主编

闵文文、朱霜霜



END


今天是周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