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渐近投研
顺势而为,循序渐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清廉蓉城  ·  中国纪检监察报关注成都:居有所安 ·  2 天前  
清廉蓉城  ·  案说规纪法丨公“费”变私肥 ·  昨天  
成都本地宝  ·  成都印钞有限公司/四川电网/高校/街道办..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渐近投研

流动性的螺旋式收缩

渐近投研  · 公众号  ·  · 2024-07-15 11:20

正文

2024年6月新增社融3.30万亿元,市场一致性预期为3.22万亿元,符合预期。新增人民币贷款2.13万亿元,市场一致性预期为2.13万元,符合预期。M2同比增长6.2%,市场一致性预期为6.7%,不及预期。

6月社融和人民币贷款数据和市场此前的预期基本一致,差 别不大。 不论是从总体还是从结构上来看,虽然4、5月社融数据和6月数据都有较大差异,但是数据背后所反映的问题以及问题的严重程度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经济仍然偏弱,但和此前弱的程度基本一样,还没有看到更大的风险。

从企业存款和居民存款的维度来看, 6月存款仍然在从企业部门向居民部门转移,企业和居民部门的风险偏好仍然偏低。

6月企业部门的总融资水平和同比数据重回下行。 在上个月短暂反弹之后,6月企业部门总融资继续下行。2022-2023年过快膨胀的企业融资,到了今年迎来了最终的“清算时刻”。我们推测这暴涨暴跌的企业部门融资,很多都是由政策套利的“空转资金”组成,因此2022年-2023年企业部门总融资的快速上行,没有带动经济的上行。现在出现的企业部门总融资快速下行,也并不是什么经济“风险”的信号。

接下来让我们从社融的各个分项来看一下这个月社融数据具体的情况。

居民部门贷款增量对社融贡献为负。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少增2443亿,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1428亿。

6月居民部门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均明显弱于往年同期。不过从幅度上来说并未出现恶化趋势,比往年同期偏弱的幅度和4、5月基本相同。从4-6月的居民中长期贷款数据上我们能明显看到517房地产政策落地后,基本可以说是“毫无影响”。无论是在按月公布的居民中长期贷款数据,还是30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面积、二手房挂牌价格都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动迹象。

当下房地产仍然困在在我们之前反复强调的房地产行业“供过于求”的现象中。因此除非大家的持有周期超过短周期内库存消化(1-2年)的阶段,否则不建议考虑房地产尤其是房地产开发方向的投资。

企业部门贷款增量对社融贡献为负。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少增749亿,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6233亿,票据融资同比少减428亿。

过去两年中表现最好的企业中长期贷款在6月出现了明显的下行。不过我们认为问题不大。一是因为企业中长期贷款的下行是相对于2022年、2023年的异常走高的数据而言,如果和2021年及之前几年进行对比,今年的企业中长期贷款数据仍然是相当高的。

二是按照常理来说,如果这部分贷款的下行主要是由真正的贷款需求下行带来的,那么央行应该更倾向于扩大宽松以稳经济。但从4、5月央行整治资金空转,借入国债试图做陡利率期限水平,增加临时正回购的措施来说,很明显央行将这部分“异常”减少的数据定性为套利资金的压缩,所以才会在信贷数据持续走低的情况下,选择相对紧缩的政策而非进一步宽松。

从经济基本面而言,当下偏弱的经济和偏慢的基建支出速度应该也是企业中长期贷款下行的原因之一。后续随着政府债券融资的提速、基建支出的加快,这部分融资应该也会对企业中长期贷款做出一定的支撑,减缓下行的速度,但不太可能在短期内逆转这种下行的趋势。

表外融资对社融贡献为负。 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减1356亿,信托贷款同比多增902亿,委托贷款同比少减55亿。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同比多减,这和企业其他融资分项的减少趋势大体一致。

直接融资对社融贡献为正。 其中,企业债券同比少增121亿,政府债券同比多增3116亿,股票融资同比少增546亿。

政府债融资规模虽然较上个月环比回落,但相较于去年同期仍然处于高位,仅次于2022年那一轮基建发力时的融资规模。考虑到仍未发行的政府债券规模,我们认为后续的政府债券发行情况是要么某个单月异常高拉动社融超预期,要么此后每个月都维持在8000亿的水平上,不太可能有单月较低的数据出现。

企业债相较于去年同期变动不大。股票融资仍然受制于IPO及再融资的速度偏慢,这主要是由于在投资者压力下,监管刻意放缓相关融资节奏导致的。

最后看一下M2的数据,M1同比由-4.20%下降至-5.00%,M2同比由7.00%下降至6.20%。 6月的M2、M1延续了上个月的趋势,M2同比继续下行,M1跌幅扩大,主要原因还是我们之前提到的信贷需求不足、经营和购房需求降低导致的货币流转速度变慢以及央行整治“资金空转”,压缩低效贷款规模。从这点来看,这一轮经济下行周期中的问题仍然存在,由于需求不足,企业和居民部门避险倾向不断变强,这一问题还是没有看到显著的改善。 (节选自渐近投研会员内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