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交建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交建)官微。中国交建是特大型中央企业,主要从事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以及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中国交建在香港、上海两地上市,业务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交建  ·  模板轻量化给工程提速 ·  19 小时前  
中国城市规划  ·  理论研究 | 县域统筹乡村建设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  3 天前  
中国铁建  ·  中国铁建祝您元宵节快乐!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交建

TOP20 | 上航局上海交建公司: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绿色化转型

中国交建  · 公众号  · 基建  · 2025-02-13 18:30

正文



编者按:

作为中交集团做大工程的主力军,三级工程公司是公司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奋进征程中发挥着基石作用。近期,我们将陆续介绍2023年度TOP20三级工程公司的工作亮点,旨在加强经验共享、互促提升,汇聚发展合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深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


上航局上海交建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党建是第一责任、改革是第一抓手、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断提升党建引领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发展保障能力,聚焦建设、突出主业、专注专业,以“核心能力专精,核心业务特新”为目标,优化产业结构和战略布局,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为中交集团打造TOP20三级工程公司集群持续贡献发展力量。



将党的领导三向融合

建强产业发展引领能力

一是将党的领导融入生产,系统谋划改革路径。 以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批示精神为统领,召开第三次党代会,以打造“现代新交建”为建设目标,围绕“聚焦主责主业、促进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做大”等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坚持将“促改革”与“强发展”统筹推进,系统谋划未来“三步走”发展路径,乘势而上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二是将党的领导融入治理,发挥把关定向作用。 科学界定党组织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方法途径,将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各环节,不断完善党委、经理层两大治理主体的权责范围和决策机制,深化“一张清单明权责”。 三是将党的领导融入文化,全力赋能品牌建设。 积极架设资源联用“桥梁”,打造上海市渣土消纳“一揽子”服务新模式,连续承办两届上海市建筑垃圾管理部行业技能比武竞赛,以标准化服务、精细化管理向管理部门、行业同行展现央企风采,努力打造上海市资源回收与利用“示范品牌”。深度融入“双碳”理念,携绿色低碳业务模式与先进技术装备亮相“碳中和”博览会,多角度、持续性联动传播“低碳品牌”。立足“专精特新”建设,梳理水运业务特色亮点,成功荣获“上海品牌”首个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服务认证证书。

锚定能力提升三向发力

锻造产业发展制胜能力

一是聚焦核心装备建设,持续推动企业主业高端化升级。 以“系统完备、高效使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为导向推动水陆装备建设,顺利建成并投入运营两艘全国最大多功能铺排船旗舰“交通建设九号”“交通建设十号”,自研船舶智能作业系统获得中国船级社自动化认可证书。陆上装备全覆盖安装机械“指挥官”管控系统,多艘船舶适应多元化施工需求,完成驳砂平台、接力泵排砂系统加装等改造工作,大幅提升船舶性能,有效提升企业承接国家战略性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聚焦关键技术打造,加快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 围绕“涉水、涉土”新业务发展需求,积累了热脱附土壤修复设备、基于工业固废的固化剂处理软土技术、新能源无人控藻船等一批新技术、新装备。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土质检测设备,将采样与检测功能整合,满足了行业对渣土快速、准确检测的需求。充分发挥“产学研用”机制效用,成功创建“上海市专家工作站”,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开展绿色低碳等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联合河海大学开展的国家重点研发课题《河湖生态清淤底泥固化及余水处理技术》获得工程建设行业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二等专利。 三是聚焦“人才强基”战略,打造产业发展人才“蓄水池”。 深化职务职级体系建设,健全技术、技能等条线人才发展路线,发挥一线人才培养孵化作用,打造铺排船舶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开展“青藤”人才品牌建设专项活动,聚焦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和青年创新团队建设,搭建优秀年轻干部库等三大人才库。坚持价值创造导向,进一步强化人工效能建设,加强绩效薪酬的正向激励,更大力度激发人才队伍创效能力。

推动体制机制三向优化

提升产业发展保障能力

一是不断创新市场经营模式。 按照“顶层决策、中心统筹、区域协同”管理思路,紧抓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大小齐抓,城镇均占,形成多区联动协同发展新格局。聚焦“水网”“管网”建设等新产业细分赛道,做实做细产业与行业分析,推动经营触角向产业链前端延伸,强化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高水平策划推动合作意向转化为实际成果,实现从“等项目”到“促项目”转变。 二是持续推动高质量项目管理体系建设。 提升项目高水平履约创效能力,落实项目策划、准备、实施、收尾全周期“四四”项目管理重点,以高质量履约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项目数字化管理能力,搭建智慧工地系统,运用AI技术排查现场安全隐患,推广“施工现场三维布置规划系统”等BIM+软件解决方案,连接前期施工设计材料与后期施工成果评估,进一步赋能现场安全、高效生产,推动产业“数智化”转型。 三是持续优化风险防控能力。 牢固树立风险隐患意识,以构建“大合规”管理体系为主线,推动法律、风险、内控、合规“四位一体”体系建设,巩固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成果,有效防范应对重点领域潜在风险。持续贯彻安全环保“五个到位”,锚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应急管理提升、环保管理提升三大工作主线,更好地统筹安全与发展,为打造高质量产业发展新格局保驾护航。


来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