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花儿街参考
这里是一个贪财好色的地方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花儿街参考

9月1日,你再也回不去的恐怖故事

花儿街参考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8-31 11:11

正文

花儿街 参考 · 出品



作者 | 林默 王机智


我对于九月的印象一点儿都不美好。


因为这个月的第一天,意味着巨额的债务清算,意味着又一度的失去自由,意味着新一轮的敌我斗争再度展开。


因为这一天,开学了。


阳光很亮,却不刺眼。风拂过我们长着青春痘,凹凸不平的脸。校长站在遥远的主席台,念着年年不变的台词。



有人面露不羁;有人下定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有人在人群里搜寻那个魂牵梦萦的背影,找了半天没找到,忽然开学典礼结束了,看到她转了过来,“我擦,一个暑假,她怎么胖成了这个样子”。


我们问到了8个与开学有关的故事,在这个你不用站在操场上听讲话,却可能在电脑前当乙方的日子;在这个你不用下那么多决心,因为不会再有那么多选择给你的日子;在这个你再也不用回去,也不能回去的日子。


1


@长不大的小小孩


二十多年某一天,我正流着一条鼻涕在幼儿园排队打秋千。我妈忽然出现在园门口,在跟老师简单交流了几句后,把我带走了。


我妈说“带你去个人更多的幼儿园,过两天咱再回来”。


我被带到了一间,小朋友们都规规矩矩把手背在身后,听老师讲课的教室。这里的老师很严肃,这里的课间休息时间很短,这里根本没有人排队打秋千。


我很不喜欢这间幼儿园,但我再也没能回到之前的那间。


在一个9月1日,没有一丝丝准备,我妈托了个熟人,提前一年把我送去上学了。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我才意识到生活发生了忧伤的、不可逆转的变化。一件叫做学习的事,代替吃好睡好玩好,成为考核我生活的主要 KPI。这场KPI考核赛,一直进行了十几年。


此后那些披星戴月放学的日子,我偶尔会想起那个9月1号,我妈欣喜地拉着我去上学的上午。


她想着让我提前一年入学,领先在起跑线上。我想着换个地方吃吃喝喝。


生活常常就是这样,我们拉着手,各怀心腹事。


2


@吃饭不积极,脑袋有问题


初一开学第一天,特别兴奋。


倒不是因为要投入到知识的殿堂,而是学校终于有食堂了。去食堂打饭,听着就freestyle,小盆友才回家吃盛好的饭呢。


十一点二十七分,上午的第一堂课还有三分钟结束。我忽然听到楼道里,传来千军万马奔跑的声音。那隆隆的急促的声音让我有点儿慌,这是地震了吗?


老师用力地敲击黑板,“注意听,还没到吃饭的时候呢”。原来,大家是去夺食的。


等老师给我们的脑袋里灌满了知识,我们跑到食堂,已经灌不饱胃了。大大的餐盘里只剩下两个菜可以选,我都不爱吃。


之后的三年,每天临近中午,我的腿部肌肉就不自觉地紧张起来。老师哪怕拖堂几分钟,楼梯间传来腾腾腾的跑步声都能勾得我内心痒痒,无心学习。毕竟吃饭这件大事,刻不容缓。


在那之后,我一直坚守着一条人生准则,做人做事,别耽误别人吃饭。


3


@大内总管


复读那年的开学季,不在九月,提前了一段时间。


九月一号那天,偷偷点开朋友圈,看到几个昔日同学秀他们结束了军训,开始大学生活,顿时觉得自己是个十足的loser。



眼泪一滴滴掉在那堆用过一年的高三教材上,我觉得自己就像那些教材一样,陈旧,不合时宜,错过了自己的时代。


后来复读一年,考上重本。


又到了九月一日开学的那天,在校园的林荫道自拍了一张。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有时候不过是我们的来的比别人的晚了一些。


4


@六十分万岁


将上大二的那个开学季,上学期因为生病缺考一门,要回学校补考,买好了票,却在临行前得知爷爷去世。


已经到火车站检票了,想着大不了挂科明年再考吧,于是放弃上车,回家跟着父母处理老人后事,两天不眠不休,第二天晚上凌晨坐飞机回学校,翻了一遍书,参加第三天早上的补考,然后惊险过关!


一切可以弥补的事情都不算什么。


5


@300斤樱木花道


高一那年的九月一号,我上了一堂让我受益终身的课——下午的室外活动课。


我走到篮球场旁边,被一个飞出来的球直勾勾地砸到头上,差点儿把我脑袋里的水都砸出来。


一个造型很流川枫的男生从球场里跑了出来,电光火石间,我们两个男人对视了一眼。



为了照顾篮球场周边围观女生的情绪,我忍住剧痛,大度地把球扔给他。


他很懂得知恩图报,高中三年,我不好意思传给女生的纸条,都是他一手抱着球,一手帮我交给女生的。


虽然,没有一个成功的。


现在,我们都成了肚子上胖出半个球的中年人,碰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还是一个球的碰撞


6


@小姐姐你好哇


高三开学第一天,班主任在讲台上训话:“快要高考了,我们不允许有早恋的事情发生……”班主任视线在班级里绕了一圈,在看到她时,顿了一下。


那天放学后,我率先冲出教室,来到停车场,等了好久,才看到她磨磨蹭蹭地和朋友一起出现,我跟在她身后,直到朋友都和她分开,才敢与她并行。


我还没说话,她已开口,“你想考什么大学?”我说,“你想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好了。”


后来我去了她想去的大学,学了我不想学的专业,她发挥失常,去了另一个城市。我们没能熬过异地恋,分手收场。


多年之后同学聚会再见,她说“任何时候,都不要让感情成为做决定的唯一因素”。 其实我很想告诉她,我们都很幸运,有过那么一次,感情是我做决策的唯一考量。



7


@one岁


刚上大学那年的九月一日,本应是在我前十八年最让我兴奋的开学日,因为在高中老师的教导下,大学=自由这一概念深深根植在我的脑海中。“新生活要开始了!”我对自己说,但是却在来北京的第二天遇到心情滑铁卢。


爸妈送我来北京,因为来得早,所以多玩了几天,其中一天就遇上了传说中的北京(购物)一日游,然后四点钟起床,上车,还没睡个囫囵觉就被叫醒,交钱。再睡醒就到了长城,导游说随便爬爬得了,一个小时就走;接着就到了一个卖果脯的地方,买买买;再然后就到了卖玉石的地方,买买买。其他人玩得高兴不高兴我不知道,反正导游挺高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