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伊卡洛斯的蜡翼
无意跟风,蹄疾步稳,以笔记、原创为主,惟希以心志脱俗谛之桎梏。尽心努力提供有价值的作品观点和有感悟的个人视角。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群学书院  ·  世界上本来没有黄种人 ·  4 天前  
扩展迷EXTFANS  ·  VIP已永久激活,从此无需付费,请低调使用! ·  5 天前  
小兵说了  ·  【小兵说】我可以说,你当然可以骂! ·  5 天前  
小兵说了  ·  【小兵说】我可以说,你当然可以骂!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伊卡洛斯的蜡翼

读书的迷思之三:读书的改进【蜡翼·杂感】

伊卡洛斯的蜡翼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4-30 18:51

正文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三毛


1、读书时间的分配
  精神状态都有自然律在支配,一旦违反一定要遭受惩罚。 晚上读书是“渐入困境”,早上读书则是“渐入佳境”,有一种开展中的状态,所以以后早起一个小时,半个小时用于锻炼和英语晨读,半个小时用于看书

  1)中午/主食:精读的书(社会性、理论性、专业性等)

  2)晚上/美食:实战的书(实用性,现用现学型,指南类等)

  3)碎片/甜食:泛读的书(快餐书,畅销书,科普小说等)


2、读书的空间
  1)固定的空间:办公室电脑上看电子版,房子里看实体书。
  2)不固定的空间:车上,侯人,排队,等待甚至搭电梯,都是可以随时拿起书本阅读的角落,Kindle不二。

3、读书的类型
  现在主要分成两大类书籍:主题类和杂类

  1)主题类是我个人计划里面确定的目标,读书作为其中针对性的辅助手段。我会做计划计划地找相关书籍来读,寻找渊源、建立自己的理解脉络。比较有计划的部分,大概都同时维持三到四个题目。精深阅读的必要性不必多提。
  2)杂类上不限制自己,放纵自己看吸引我的题目,不管它有什么意义、用途。我们不可能理解所有事情,所以有“乱读”的自由
人之移动,其中有一部分看起来没有具体的动机,好像除了去把财富花掉之外,没有积极的目标,然而事实上这里面另有价值。

  譬如中国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西方相信旅游的教育功能,这行动本身一定有一个隐藏的意义。所以在这样的旅途中带故事,带反省、带理论的形式,算是自己的一部分人生旅途,在这样的旅途中,可能可以找到比按照主题目标读书更有意义价值(对于我来说)的东西。


  因此,我给自己一种随机漫步的时刻,我不知道我在找什么东西,就多看几本,每一本都指向过去影响它的书,这些书在历史上有个暗流,往上会溯到上游,往下会到下游,所以不知不觉就把这系统给读起来了。

  两类书,前者在目前要安排更多的时间,因为目前主要要做的是在社会上稳定立足。所列的目标也都是比较基本的技能,而后者可作为每日茶余偶谈一则,放松休憩。


4、主题读书方法

  将所读书籍归类为四层金字塔结构,没有特别需要的话不会再加了:漫步、职业、发展、格栅、心灵。每个方面也有比较具体的目标,具体如下:

  0)漫步:工程、数学、文学、美学、科普(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人类)

  1)职业:法律、财务、税务、英语、写作、表达、效率

  2)发展:经济、金融、心理、管理、社交

  3)格栅:外交、社会、历史

  4)心灵:哲学、神话

  读过的书整理到一个自己的wiki里面,不断更新完善,每读一本就更新到自己的知识系统里面(只是理想化的想法,目前还只能做到积累而已,一直在实验摸索中)。


5、杂类读书方法

  书籍选择上参考一些大牛打造的各领域入门书籍科推荐书单。横向扩展每个领域,达到入门扫盲的效果。以及思考一类参考刘未鹏的“思维改变生活”、“思考的技术与艺术”和“判断与决策”三个书单。

  如果途中遇到困难,或者新做一件事,没有什么思路的话,就是找书来读。新设定一个主题,快速的研究解决它。逐渐锻炼自己这种遇到问题分析解决的方法。

期间遇到友人推荐书籍,可以立刻找时间读,以作交流增进感情。

  杂类书的笔记不需要求和主题类一样严格,一段话,一句话也可~


6、与书交流,任何事情都放胆去做

  读书就要真正相信书,跟书反复交谈。我认为书很少说错,也不会让人无所依从,只是,我们不应该只按照表面来理解,而是必须反刍,扣问作者的鬼魂。
  很多人看书是因为觉得应该看书,而不是真的喜欢看书、想跟书做交流。而真正的阅读,是要和作者讨价还价,这样才能真正得到东西。如果只是听作者单方面地说,那只是鹦鹉一般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
  所以读书就要读到自己的心里去,读到的每一本书尽量读懂作者的意思,也要给出自己的意见和评价。感觉不错的书可以多写一些,主题类的书不断深化完善丰富主题内容。


7、读书对于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作用
  书里头讲的故事,让人向往的行动、概念跟某些生活的情节,不知不觉地会引诱你。有天如果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借用了或重复了所看到的东西,有些可能不适合,但有些就很契合,一点一滴就变成自己的东西。

  真实的人生是在书之外,所以,最终的对照一定还是要到生活上来。但人生苦短,不是有那么多机缘来接触那么多东西。

  遇到诱惑了,就想各种办法,找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用它。


8、对待书以外要读的
  我们小时候读书环境那么糟,为什么还可以创造出那么大的力量来?小时候那音乐,图画,电影什么,虽然现在看起来很一般,但是他们依然深深烙印在脑海中,那份遇到他们对我的震撼的感觉给了我一次次的动力。

  这份动力使我知道,我一定要去追寻。等到真的站在美术馆那张画前,眼眶就热了起来。我们来自那个时代,那么贫瘠的环境却可以把人带到那么多地方,真是很神奇。

  我真正要寻找的,是能带给自己力量的东西

  书其实是一个召唤,是要你去见真实世界本身。现在有更多更好的书,可是书不是凭借的全部,有更多可替代的东西,所以书反而没有过去那么有力量。更多的力量分散到书以外的那些“书”里了。

  所以对于其他的“书”,主动去接受,去寻找,去读它们。


9、养成自己的读书方法

  不需要太多的方法,只要遵循《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讲的,四种读书方法,严格执行,这里摘录这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方法(另外两种是基础阅读主题阅读):


  1)检视阅读

  -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 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除非你能回答前两个问题,否则你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在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须先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书,如果你又读得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2)分析阅读

  第一个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四个规则
  - 对书籍进行分类,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 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 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 发现作者的意图,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找出一本书到底在说什么的规则
  - 我们简称为“找出共通的词义”。 你必须抓住书中重要的单字,搞清楚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个单字的。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 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 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三个阶段:说明的是批评式阅读的条件,而在这样的阅读中,读者应该能够与作者“辩论”
  - 要求读者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
  - 恳请读者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
  - 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作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


10、读书工具

  1)硬件:Sony DPT-RP1或reMarkable,选择一款,目前继续使用我这个老家伙~
  2)笔记:Mind Map、Evernote、豆瓣、微信公众号、Tags、GoodReads,结合++

  3)时间管理:GTD、番茄、Scrum,统一++

  4)交流平台:豆瓣,知乎等,增加++

  5)实体书获取渠道:网店、书店、图书馆、二手书市场、借书网站、友邻友人,用熟++

  6)电子书获取渠道:自定义搜索引擎、网络、网盘、网友BookZZLibrary Genesis,扩展++;

  7)复习:自己的笔记,以及别人的书评书摘,更新++

  8)书以外所要读的东西:报纸、书刊、杂志、专题、文献、电视、网媒、演示文稿、讲义、公开课、讲座等等,参与++

  9)读书方法,锻炼++



— 附:读书二十法 —


  1)抛弃“书本只要精读一册”的观念:只要阅读自己所需信息的那几页,阅读书本的目的即已算达到了,就象食物有季节性一般,信息这种玩意儿,也是在你最需要它的时候,最能够使你记牢;


  2)最好并读几册书,吸收信息的效果更好:应用读书的TPO(时间Time、地点Place、场合Occasion),来选择内容适当的书本,同时进行阅读最有效果;


  3)先看目录的话,很容易理解书的内容:对一本书来说,目录好比是一幅地图,或者是一个罗盘针,利用目录抓住书的纲要,再选择你自己想要阅读的章节,只要熟读那些章节也就够了;


  4)重要之处,可以多读十分钟或二十分钟:对读书来说,最重要的并非阅读的时间,而是一种敏锐的判断力,知道应该熟读哪一部分,应该放弃哪一部分;


  5)只要弄懂一本书的“关键字”,即可迅速地理解内容:如果一开始就打上记号的话,再次阅读时的效率就会变得更好;


  6)遇到难解的文章时,不妨在“然后”、“因为”等的连接词加上记号及编号:把书中内容改成浅显易懂的言语,或者把文章分割成几段阅读;


  7)把文章分割成几段阅读;


  8)去掉书本书套,对封皮和宣传带子,再阅读:以找出信息的观点来看,书本跟报纸,杂志并没有什么两样。书本是一种获得信息的道具,再防止污损阅读书本,这未免太“本末倒置”了;


  9)与其一面阅读、一面记笔记,不如直接写在书上比较方便: “书写”必然要耗费很多时间。并不是说记笔记是坏事,不过,为了这种工作耗费太多时间的话,重要信息的收集将受到影响,结果必然会使效率降低;


  10)画线可利用四色笔标示重要的程度:重要的部分使用笔画线,次要者使用笔画线,参考程度则使用绿笔画线;


  11)书页上角打上重要度标志以方便重读及检查:这些记号是表示该页的重要程度;


  12)不必要的书,不妨陆续处理掉:没用的书籍堆积如山,又有什么用呢?反而还得浪费宝贵的时间去整理它呢!具有抛弃不用之书的勇气,方能有效地使用时间与空间;


  13)购买书本时,看看作者的经历、介绍等,再决定是否有阅读的价值:同时看清最后一页就不难知道,这书是否已经过时,信息是否已经失效;


  14)“参考文献栏”能使你买到有益的书:每逢找不到想要的书籍时,虽然不直接地发生作用,仍然应购买跟它有关连的书籍,再利用它的参考文献。这些参考文献复印下来,再根据需要,向书店或者出版社购买;


  15)选购书籍时,必须从标题去掉装饰的言词,再考虑是否购买:每逢到书店购买书籍时,就很习惯地把夸大的标语,以及浓重的修饰语除去。而一旦被修饰过度的广告词所迷惑,购回无用书本的话,势必造成时间与金钱的浪费;


  16)从“入门书”学习新事物,反而会使效率底下:因为“入门书”被整理成简洁的文件,只列出一般的要点,且解说往往不够充分,因此显得枯燥乏味,同时,又比较难以理解。这样,与其阅读所谓的“入门书”,不如阅读以这个问题为重点的小说,或者有关某人在这方面的传记,如此这般,扩充你兴趣的范围,效果将更为良好;


  17)阅读原文书时,尽量避免频繁地翻字典:站在效率的立场来说,能够把握全体文章的意思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够把握全体内容,即使看完整篇文章后,再查字典,也可以从单句所具有的复数含义中,找出更适切的意思,当然就能够更为精确地把握内容;


  18)把书店的电话号码、营业时间、公休日记录下来:一发现有自己需要的书本,即可立刻打电话到书店,先问他们有没有存货以后,再前往购买;


  19)巧用电子设备,比如用“耳朵”读书:如此一来,你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到自己必要的信息。而且,当你在从事别的工作时,可以巧妙利用自己的时间;


  20)躺在床上看书,一感到困倦立刻停止,效果比较好:在黑暗的环境里读书会伤害眼睛,且疲劳的头脑也无法吸收信息。


如果有谁甘愿从事这样的事业,那么,单元他像到远方朝圣一样,为这一虔诚的计划做好准备,但愿他不惜时间,不怕困苦,不畏权贵,克服自己的虚荣心和自卑心,就像法国法典上所说的那样:讲真理,只讲真理,完全讲真理。——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微信公众号:蜡翼(Vicareicaros)

不定期更新个人读书笔记与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