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得菜根,百事可为。《菜根谭》,其文简炼明隽,兼采雅俗;其义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每日一读,神清气爽!
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的统治很少有主动出击周边国家和民族,毕竟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含蓄谦逊和内敛保守,然而就是这样的文化性格却经常受到外来民族的侵略,跟中国纠葛最长时间的就是日本了。
日本大化改新以前还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白江口一战被唐朝军队和新罗军队的联军击溃,这一次失败让日本人明白必须要去学习强大的唐朝文化。随之而来的一批批遣唐使,不断地将优秀的中国文化输入到日本,日本也在几百年中低姿态的对待中国。
戚继光
八百多年后的明朝洪武年间,倭寇开始蠢蠢欲动,在明朝初年的惊天大案“胡惟庸案”中,就隐约闪烁着倭寇的影子,这让明太祖朱元璋十分生气,于是提出《禁海令》,将中国沿海封闭起来。
明朝中期,皇帝常年不上朝理政,吏治队伍松散,使得倭寇找到了机会,开始对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进行大规模的骚扰。明朝嘉靖皇帝将戚继光和俞大猷派到东南沿海对付倭寇,这也开始了明朝多年的抗倭战争。
戚继光抗倭
明朝军队常年跟北方的蒙古进行作战,基本上都是以训练骑兵为主,北部边疆的十二卫所都是主要分布着明朝的骑兵,当然明军的火器部队也是很强大的,但是不适用于近距离作战,毕竟当时明朝用的火器要上子弹需要很长时间。
在战斗开始时由于双方位置有一定距离,因此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但是当敌人靠近时,此时火器便失去了优势,明军填装弹药的时间便会给敌人有偷袭的机会,因此明军在抗倭前期,依据传统的作战方式,很难打败倭寇。
倭寇大部分都是日本战国时期破落的武士阶层,因此他们拥有武家娴熟的刀法,这让明军吃了很多苦头。戚继光根据战场上的观察,依照东南沿海的地形地貌、明军所装备的武器种类和倭寇的作战技巧,创立了戚家军的鸳鸯阵。
鸳鸯阵图
戚继光首先在倭寇作乱严重的地区招募新兵,这些人便是戚家军的基础。在戚继光看来,军队的战斗力不仅仅是武器和力量就能反映出来的东西,更重要的是需要一种不怕死的精神,江浙一带的人常年遭受倭寇骚扰,家破人亡的人有很多,这些人对倭寇心怀深仇大恨,将他们编为士兵送上战场对付倭寇,自然是以死相拼,战斗力也就有了保障。
当然也不愿意他们送死,在战法技巧上,戚继光以十二人为一作战基本单位的阵形,长短兵器互助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需要而不断变化。鸳鸯阵阵形以12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重箭、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
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笑,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桠杈,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
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长枪手未刺中敌人,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最后一名为负责伙食的火兵。
“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
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
鸳鸯阵小队编成图
这种阵法灵活多变,成为了东南沿海地区倭寇的噩梦,但是让倭寇害怕的不仅仅是戚家军的鸳鸯阵,而是戚家军严格的军令。由于鸳鸯阵需要极高的协同作战能力,所以每一名士兵都很关键,所以一名士兵出了问题就将影响这个阵法在战场上实际所发挥的战斗力,因此戚继光规定,鸳鸯阵中如果有一名士兵战死,那么余下的所有士兵就将在战后被处死。
这样严格甚至于苛刻的军令,让在东南沿海一带作乱的倭寇都害怕,他们觉得戚继光是一个十分可怕的人,戚继光之所以能够屡次击败倭寇,这得益于自己极高的指挥能力和这样让倭寇都害怕的军令,当然也有人将戚家军称为,中国最早的特种作战部队。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忍冬(微信号:cn13714009507)
诗经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你来了,我心欢喜。
古文观止
荐语: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露石出。望眼处,古文观止。
红楼梦赏析
荐语:字字看来,尽皆是血;十年辛苦,岂非寻常?曲终散,红楼一梦。
青梅煮酒待知音,点击『阅读原文』邀您说文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