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大咖说专栏
的第
9
篇原创文章
本文约 1500 字,阅读需要 3 分钟
作者:郭栋(微信号:testingdog)
作者单位: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
01 引言
2017 年 4 月 1 日,国家认监委印发了《关于开展 2017 年度能力验证工作的通知》,发布认监委A类能力验证计划 20 项,B类计划 26 项,汇总 50 个机构的C类计划 900 余项,引起了全国检验检测机构的高度关注,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机构对“能力验证”的概念理解不清晰、对有关政策的理解存在误解,本文试图帮你梳理能力验证的本质及其目的。
02
关于能力验证(PT)
能力验证(Proficiency Testing,简称PT),是指按照预先制订的准则,通过实验室间比对来评价参加者能力的技术活动。一句话:
能力验证活动就是能力验证提供者(
PT Provider,简称PTP
)组织的一场针对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能力水平的“考试”。
简单介绍下PT流程:能力验证提供者负责制定方案(规则),制备均匀、稳定的样品,将样品和作业指导书发放给参加机构,参加方按照PTP制定的规则要求提交数据和结果,PTP汇总参加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给出评价结果和技术建议,参加者根据PTP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进行分析。
03 对能力验证提供者的要求
根据国家认监委《实验室能力验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能力验证提供者(PTP)应当遵循国家标准GB/T 27043《合格评定能力验证的通用要求》(等同ISO/IEC 17043)的相关规定来策划、组织和实施能力验证活动。
PTP可以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求,自愿向认可机构(CNAS)申请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并向获得认可的检验检测机构提供能力验证技术服务。目前我国已有 55 家技术机构获得了CNAS的PTP认可。
04 资质认定和认可对PT的要求
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获得资质认定(CMA)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按照资质认定部门的要求参加其组织开展的能力验证或者比对,以保证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同时,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参加有关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专业技术评价机构组织开展的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或者比对。
而根据认可机构(CNAS)《能力验证规则》的有关规定,申请认可的检验检测机构必须要在相关子领域通过能力验证,而机构获得CNAS认可之后,也必须按照CNAS的频次要求参加能力验证(如半年一次或一年一次)。
由此可见,资质认定管理部门目前尚未将能力验证作为一种强制的技术管理手段,国家认监委和各省质监部门除了在一些重点热点领域组织能力验证计划之外,主要是鼓励机构结合自身管理主动参加能力验证活动。
05 能力验证结果的对待
很多检验检测机构害怕参加能力验证,担心能力验证结果不满意资质会被处罚,一些检测机构的管理者要求实验员必须获得PT满意结果,否则就要扣工资甚至转岗,这都是对能力验证政策的误解。
首先,能力验证的本质,是通过“考试”,让检测机构发现自身在技术或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而通过预防和整改措施进行改进;
其次,既然是“考试”,那就存在试题合不合理,评判严格还是宽松的问题,因此要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PT的结果。
综上,国家认监委从未对结果不满意的机构进行过处罚。
06 能力验证的费用
能力验证的费用一般在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一些检测机构反映PT价格过高,认为“不就是一瓶水一根钢筋一块布”吗?其实,能力验证价格除了PTP的人员、管理成本外,样品的选取和制备(往往是定制),特别是样品均匀性、稳定性测试成本都很高,因为要能够确保每个参加者收到的样品是一致的、可比对的。此外,PTP要对参加者的数据结果进行科学的统计学分析和评价,并给出有价值的技术建议,这些都需要PT专家的脑力投入。
(本篇完)
本文经原创作者“
郭栋
”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通过小编联系作者授权。
关注「木青观察」,回复数字
101
,查看热门文章
1《顺势而为,打破检验检测认证发展困局》
2《在“互联网+”消灭第三方认证的危机下,认证机构如何转型?》
3《改革攻坚,走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的下一程》
4《新形势下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QI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5《我与认证培训的十年》
6《用二十年从业经验讲述TL9000衡量指标在质量目标建立过程中的借鉴意义》
7《服务认证是什么?》
8《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我国自愿性产品认证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