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下厨房
菜谱更全,人气更高的美食社区。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酒局来一粒,醒酒排毒!酒后吃一粒,过年喝的尽 ... ·  昨天  
润农畜牧报价  ·  2025年2月18日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下厨房

提前尝口春天的味道!鲜糯可口,馅多到兜不住,根本吃不腻!

下厨房  · 公众号  · 美食  · 2025-02-17 12:00

正文


这个“小白胖”,第一次出现在堂测现场的时候,还有同事以为这个是小馒头。


结果上手一捏, 外皮Q弹有韧性 。扯开外皮, 里头馅料饱满 。一口下去, 肉香米香充盈口腔


笋丁爽脆,雪菜增香,豆腐干混合着馅料渗出的汁水,吃完就只能说两个字: “好吃!”



像厨房君一样的打工人,家里冰箱总是少不了一些速冻蒸点。起床后找出几个往锅上一扔,就可以去忙其他事,等待早餐填满肚子。


不过普通的蒸点吃多了总是有些腻味,直到这个“白胖子”的出现, 荤素搭配 大块馅料 有种不同于肉糜内馅的爽脆。


让厨房君直呼: “这也太太太适合当早餐了!”



其实“白胖子”的大名叫做 桐庐米粿, 是浙江桐庐境内的特色小吃,尤其盛行在江南农村一带。


米粿的外形浑圆可爱,内馅更是大有文章,上锅蒸熟会变得更加莹润油亮。



浓浓米香,爽脆馅料。如今这个小小的米粿早已走出桐庐这一方天地,成为 抖音热卖30万单 的爆款小吃。


而我们找到了抖音爆款的同供应商,更让人放心的是,这位厂家同时也是去年 杭州亚运会的官方指定 供货商


价格也很亲民, 2袋才39.9元,合下来一个不到2块钱 口感超绝,绝对是又一个早餐神器!



团团圆圆“小白胖”,

风风雨雨数百年。


据桐庐当地人回忆:“小时候,米粿只能在三个节日里才能吃到,“ 春节、清明和时节 (农历十月廿一)。”


因此,米粿又经常被称为 “团圆果”, 也就是在一家人团聚之时,才能享用这种美食。


现在的米粿,什么时候想吃就能做。但其自身所特有的地域文化属性,依然让它能出现在桐庐周边乡村的喜宴、寿宴等一些较为隆重的场合上。


桐庐人聚在一起做米粿,图片来自杭州日报


手巧的桐庐妇人在每年亲人团聚之时,做好一个个米粿,送入蒸笼。蒸熟的米粿如同上了一层光洁油亮的白釉,看着就惹人喜欢。


图源杭州日报


扯开外皮,内馅迫不及待地跑了出来。肉丁、豆腐干碎、雪菜沫、春笋块,不同的食材香味交织,又被米香拢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独属于米粿的诱人滋味。



据传,北宋南迁后,北方人吃不惯南方的大米饭。有个巧妇,把米粉捏成小碗状的形状再蒸熟,用它当做主食,叫米窝,这便成了米粿的前身。


后来,为了方便携带, 聪明的巧妇把米窝的扣子收上,形状像水果,就取名叫米粿



古人利用南方食材根据北方口味创造的特色美食,也难怪厨房君的同事会 把米粿错认成小馒头。


而拥有百年历史的桐庐米粿,在2014年成为新增的36道新杭州名点名小吃之一,也被 桐庐县列入第一批非遗工坊名单



从建材总监到亚运供货商,

返乡创业有奇迹。


这次合作的厂商也不普通,是 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官方指定供应商。


厂家提供的供应商证书


令人意外的是, 工厂老板在成为米粿专家前 ,并未涉足过食品行业,而是每天跟钢筋水泥打交道。


老板徐晓宇 是桐庐本地人,大学毕业之后一直在杭州工作,返乡创业前,他已经在一家大型建材工资任职工程总监。


来自亚运会的感谢信


“来回杭州市区和桐庐老家的时候,我总会带一些米粿给同事尝尝,”徐晓宇说。


让他没想到的是, 小小一个米粿竟然在同事之间收获了好评



“在杭州市区,我看到建德豆腐包、缙云烧饼、沙县小吃,这些品牌都做得风生水起。我想, 桐庐米粿也有这个潜力呀 !”


徐晓宇拉了几位同学、朋友一起,成立了 一个专门制作桐庐米粿的公司



为了满足机械化生产的条件,他们走访了不少当地做米粿的匠人,花了两年时间, 自行研发了一条生产线


车间机器生产实拍


为了让面皮富有黏性又软弹不易开裂, 米粉也经过了精挑细选 。经历了无数次的调配试验,才得来了水与米粉的配比,使其不在速冻过程中开裂。



徐晓宇老板说: “我对这个桐庐米粿有情怀的。”


尽管创业初期颇为艰难,但徐老板依然坚守着要做好米粿的初心。凭着口感,来自桐庐的“白胖子”,很快在消费者中口口相传,正以 每天近10万个数量 ,发向全国各地。



家乡的美食,也让他的企业从村里的厂房,搬入了当地的产业园,成为了当地的 龙头企业


如今,米粿已经在当地形成了 1亿元规模的产业 。这道老祖宗传下来的美食,正为后人带来一片致富的福荫。


不添加防腐剂,

还原米粿本来的味道。


小小的米粿,它的风味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


上世纪六十年代,物质匮乏,米粿里包着的,以腌菜和萝卜丝为主,偶尔条件宽松,才会有少量的肉末。


桐庐人做好的米粿,图源桐庐发布。


到了八十年代,香干、腌菜,成为了米粿馅的主力。


据当地居民回忆:“慢慢的,大家生活条件好了,腌菜就很少用到了,更喜欢包新鲜的食材进去。”


米粿的内馅历经演变,逐渐变成以肉丁、豆腐干碎、雪菜沫、春笋块为主,也就是大部分人 桐庐人心中最正宗的味道



而六道云庐为了留存这份原始的风味, 拒绝在食品中添加任何防腐剂。 只用自然的食材,创造一个个鲜嫩的美味。


馅料中的猪肉也 只使用每日配送的鲜肉,拒绝冷冻肉。


配料表清晰可见,不添加任何防腐剂。


小小的米粿,也要有 专业化车间 来生产,保证每个米粿的质量。


工厂生产实拍


除此之外,厂家还向我们提供了两个口味米粿的 送检证明 ,严谨又让人放心。


(往下滑查看更多)


米粿能走出桐庐这一方天地,离不开它背后无数桐庐人的努力。当它成为许多人餐桌上的新宠时,这一份坚持与努力便是值得的。



冰袋泡沫箱双重控温,

质朴风味锁鲜送达。


由于米粿中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为了防止小小米粿在运输过程中产生质量问题。产品发货时 会使用保温泡沫箱外加冰袋进行低温打包,物流采用顺丰或京东,保证尽快送达。


厂家会尽最大努力保证各位厨友能收到完好无损的米粿,跟家人一起享受这份 来自桐庐的礼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