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周刊
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如何做出最完美的煮鸡蛋,终于有答案了 ·  8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三联×哈佛商业评论:DeepSeek热潮下, ... ·  14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给企业大佬写演讲稿的我,对“预制金句”过敏了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为什么我们开始说:健康,是养出来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周刊

日本人到底有多花痴?

新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4-09 08:30

正文

宇宙最帅的旅行方式

都在这里了

老艺术家的朋友库索,一个旅日少女。她说,赏樱简直是日本人的人生大事。每年春天,即使趴在电脑前面,脑袋里想的还是樱花、食盒还有酒——上什么班啊,赏樱去啊!

新鲜出炉的京都樱花



几天前的中午,手机跳出来一条雅虎新闻推送:“大家久等了!东京的樱花,开花啦!”配图上,两个气象厅男职员撑伞站在沥沥小雨中,表情虔诚,抬头仰望着那棵指定为观测标本的樱花树,伸出手细数是否开足了五六轮,栅栏外数十名摄影记者扛着长枪短炮对准两人,甚至有人用支架高举起麦,最外层挤着一圈围观群众—— 排场之大,简直让人疑心是凶案现场


这是2017年日本发表的第一条樱花开花宣言,立即成了当日头等大事,从午间新闻到热门推特,从公司茶水间到午餐定食店,人人奔走相告:东京开花了!


▲鸭川边的樱花/库索


在这一天,日本全国其他57棵樱花树下,同样站着气象厅职员。不同的是:他们为没能抢到头筹而懊恼,还将如此每天继续观测,直至那棵树达到开花标准。

外来者难免觉得好笑,但这花痴一般的行为,却是日本人对樱花的真切向往之情:每年从2月起,网络上就会发布樱花开花预测,准确到每个县的具体某一天,隔一周更新一次——好几家机构同时在做这件事,便会有些竞争心,这家说今年是寒冬花开将比往年更晚,另一家就说正因冬天寒冷开花才早。


日本樱花情报网站

身边有位友人下了个APP,以“日本公益财团樱花协会”评选的1000个赏花胜地为地标,实时更新每个景点的花朵长势,用一种娇嗔的拟人态:“再等等哟,人家今天已经长到80%了呢。”

比预测机构更激动的是各路商家,大约从半年前就盘算着如何在樱花季发一笔。

商战在2月正式进入白热化,以星巴克15日在店头推出的樱花奶油拿铁和星冰乐为序幕——没几个日本人会真的喜欢这种甜过了头的味道,但拍照传上Instagram还是能收到很多赞的。


▲星巴克樱花星冰乐 /库索


为了抢占更多市场,同一天便利店亦上架了星巴克樱花特饮。樱花杯的样式越出越多,终于分为2月的上半场款和3月的下半场款,有种刮刮乐刮出“再来一次”之后,从头再战的感觉。2017年的樱花杯特别款还卖到了全日空飞机上,国内航线3月限定,每人限购一个。

抢在开花之前,樱花季已经迎来了高潮。 樱花主题全面入侵日常生活:樱花口味红茶、樱花口味酸奶、樱花口味可乐、樱花口味包子、樱花口味三明治 ……经常去的咖啡豆专门店,包装上下起了樱花雨;每天都喝的伊藤园茶,瓶身一片粉嫩(你是绿茶啊,怎么可以是粉色的呢!)此时人们互相寄明信片,无一例外都是樱花飞舞。


▲星巴克在便利店贩卖的樱花饮品 / 库索


我在3月的某天逛至清水寺,境内还是光秃秃一片,却已经开始贩卖樱花标本,好奇问起,答:“是去年的樱花啊。”——它们竟然用了整整一年时间等待!

樱花大战中最丧心病狂的当属啤酒公司。日本五大啤酒厂商,几乎全都推出了樱花产品——在啤酒里加樱花就实在太乱来了,于是它们只更换了瓶身设计。啤酒还是原来的味道,却多了个乐趣:能将各家产品设计师的审美一分高下。麒麟直接变成了粉色啤酒罐,三得利只是描绘了几朵浓艳的樱花,冷藏后的惠比寿,白色的樱花会变粉……


▲各大啤酒厂商樱花限定(2015年)/库索


至于全日本销量冠军朝日生啤,也在经过一番挣扎后,终于将30年来不变的银色包装换成了限时粉色——这一变化始于2015年,原计划销售30万箱,结果卖出62万箱;次年计划销售40万箱,结果又卖出了60万箱。樱花的甜头滋生了朝日的野心,它们今年的销量目标是:70万箱。

啤酒厂商大打樱花仗,很大原因出于赏樱喝酒是日本人的定番。去年我读过一条新闻:“赏花醉客纵身跳入隅田川,现场出动屋形船救助”。又有另一条:“赏花饮酒急性中毒,共计急救搬送109人


樱花酸奶、樱花啤酒、樱花咖啡豆 /库索


若想见识日本上班族的真实醉态,没有比樱花季更好的时机 ,尽管岁末时人们也喝酒,但多是在居酒屋,大庭广众之下喝到醉醺醺满街乱窜的场景,也算是季节限定产物。

这就是为什么,对于不少日本人来说,樱花季的回忆一点都不美好。他们悔恨交加地想忘记这些回忆:“喝醉了,一直在摸课长的头。”“喝醉了,把孩子扔下一个人回家了。”“喝醉了,爬上樱花树掉下来了。”“喝醉了,对着垃圾桶倾诉了一夜心声 ”“喝醉了……”


▲日本人在樱花下喝酒/库索


日本人把赏樱叫做“花见”,并非字面意义上的看花而已,它必须要具备某种意义上的仪式感,正如人们达成的“必备三元素”共识: 群樱、饮食和群集

除了家族和友人,如今这种活动更多地存在于职场之间,衍生出一种说法:新职员入社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去樱花树下占座。

赏樱名所一席难求,在一棵好看的樱花树下铺上野餐毯之前,有好几个要权衡的前提:距离车站的距离,距离便利店的距离,距离停车场的距离,距离厕所的距离……到了周末,提前一晚就去占座的景象,也是不足为奇的。


赏樱 的屋形船/库索


“花见”始于平安时代,直至江户时代之前,都还只是一种贵族间的小众活动,今天京都的很多赏花名所,以平安神宫为代表,从前是只有贵族才能进入的地方。

平常农民会在樱花满开的时节,带着食物和酒登上附近山丘,赏花和饮酒都是其次,主要是进行名为“春入山”的神事——将支配着冬天的山神送走,召唤支配田耕的田神。说到底,是一种自然敬畏。

原本用来祭祀田神的料理,如今发展成了高级的花见便当。大多数人不再自己动手下厨,百货公司的地下一层是便当百宝箱,人均3000日元,就能吃到日本最高级料亭的味道。


▲下鸭茶寮的春季便当/网图


去年某杂志评选花见便当排行榜,东京新开花料亭的木箱鲷鱼寿司便当和京都下鸭茶寮的扇形红豆饭便当分别拿下东西第一,两家都是要花几万日元才能吃一餐的百年老铺。


也有高级的花见便当会卖到5000至8000日元之间,大多需要提前3天预约,内容真的是超级豪华,装在木箱或是竹笼里,外面包着上等的风吕敷,深究食材,多达20几种,皆为旬物,多数未曾见过。

赏樱活动细数不尽,赏夜樱和搭屋形船是最常规的两种,也是模仿古时贵族风情。我搭过帝国酒店的花见屋形船,需要提前数月付款,明确表示概不退还。沿着大阪市内的淀川往返一程,约一个半小时,人均6000日元。


赏樱的屋形船/库索


河岸两旁栽满了樱花,满开时也算是胜景。开船后不久端上来午餐,是简单的意大利料理套餐,有种东西结合的微妙感。那天极冷,花开得稀稀落落,并未感受到古人心境,回家却多吃了两颗感冒药。


过了几日,听说满开了,又去岸边赏了夜樱,树下摆满了卖小吃的屋台,正如夏日祭典般热闹——在日本鲜少遇到难吃的餐厅,我怀疑它们全部出来摆屋台了。

赏樱的屋形船里吃午餐/库索

赏樱的屋形船/库索


樱花季的京都就更加恐怖了,三个月前已经不太能订到便宜的酒店。日本过去的大文豪必然都写过到京都赏花之事,如今摊头杂志每年的春季号依然雷打不动是京都赏花特辑,四月第一周的哲学小道上,夜以继日挤满了自拍的观光客。

京都人必然也是瞧不起东京的樱花的,就算上野公园每年涌进300万赏花客又如何呢? 你们的樱花都在公园里,我们的樱花可是和古寺在一起 ”所以东京的樱花只能走流行文化路线,倒也走得不错。

2013年日剧《最完美的离婚》播出后,年轻人都多了一个在目黑川赏樱的梦,背得出那封信的一个段落:“光生,我们俩并排走在目黑川的时候,我偷偷看过你,看DVD的时候、读书的时候,我总是偷偷看着你,心里自然而然地充满了喜悦。嫁进可以看到樱花的家里,和讨厌樱花的人一起生活,但我比你所想的更加依赖你。”


▲《最完美的离婚》剧照

目黑川两旁都是民家,要想住进可以看到樱花的家只能求助民宿网站——我查到过一家,岸边的樱花树直接伸进二楼阳台上,平日里房价不过2万日元,四月初飙升至10万日元,还真的有人提前半年就预约了。

关于日本人为何对樱花执念至此,有过各种各样的精神性和民族性分析,说这种要经过漫长寒冬才能绽放却短短两周就凋零的早死的花,正是武士道精神的一个隐喻。

但也有人厌倦了过度解读,给出更一针见血的总结: 日本人这种民族啊,根本就是对“期间限定”四个字不能抵抗 ,赏樱的花痴心情,跟看到秋季限定栗子口味的哈根达斯定会忍不住掏钱包的心情,并无两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