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廉蓉城
宣传法纪、传播廉洁、沟通互动、激浊扬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本地宝  ·  超详细!成都商转公贷款申请流程→ ·  昨天  
清廉蓉城  ·  始终坚持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遵循 ·  4 天前  
清廉蓉城  ·  中国纪检监察报:四川深化整治形式主义 ... ·  6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2025年成都少儿互助金开始缴费!查询入口→ ·  1 周前  
成都本地宝  ·  四川4亿元消费券又来了!领取入口→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廉蓉城

天下成都·濯锦丨严而不残 其良吏与

清廉蓉城  · 公众号  · 成都  · 2024-10-15 17:03

正文






成德眉资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当前,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正深入推进,按照《关于协同监督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意见》,四市着力推动廉洁文化“同兴共享”,共同绘就成德眉资“清廉地图”。


成都市纪委监委联合成都日报持续推出的“天下成都·濯锦”廉洁文化副刊第二十二期,寻迹成德眉资四地历史上的廉洁人物,从中挖掘务实建功、为民立德、清廉树品的历史故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让正气充盈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持续涵养崇廉尚德社会风尚。



陈希亮(1014年—1077年),字公弼,北宋眉州青神县(今四川眉山市青神县)人,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北宋著名良吏,著有《辨钩隐图》《制器尚象论》和《陈公弼文集》等。


陈希亮年轻时曾在成都游学,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考中进士,历知长沙、临津等县,又知房、曹等州,后任提点江东刑狱,徙河北。陈希亮为官以国家利益为己责,以百姓民生为己任,享誉当世,流芳千古。












初入官场 获名“青天”



陈希亮中进士后的首个官职是长沙知县。初入官场的陈希亮便遇到一个棘手的案子——长沙县寺庙中有一个叫海印的僧人,因为和章献皇后一家关系密切,时常进京出入后宫,颇得皇上信任,被皇上敕封为国师。海印和尚仗着国师的身份,与朝中权贵往来甚密,他虽不为官,却颇有势力,乃长沙一霸,没人敢惹。陈希亮听闻海印在长沙县欺男霸女,霸占百姓田产财物,无恶不作,民众敢怒而不敢言,即令县衙捕头立即将其缉拿归案,但捕头告诉陈希亮,长沙几任地方官都不敢招惹海印。陈希亮闻言大怒,令捕头立刻抓捕海印,就地法办,并将海印所霸占的田产财物归还。长沙百姓见陈希亮不惧权势,为民除害,人人拍手称快,直呼他为“陈青天”。


后来,在任京东转运使期间,陈希亮又碰到一个案件。潍州参军王康赴任路上经过陈希亮所辖之地博平,遇到绰号为“截道虎”的恶霸拦路抢劫,王康不从,“截道虎”和手下便对王康及其女儿进行殴打,几乎致死。部分官员惧怕“截道虎”的势力,不敢过问,甚至还有官员和“截道虎”沆瀣一气,纵容其恶行。但陈希亮并不畏惧,在掌握了“截道虎”的罪行证据后,立刻将其缉拿归案,流放海岛,同时上书朝廷,弹劾纵容“截道虎”恶行的相关官吏,让多名涉案之人受到应有的惩处。

陕西凤翔县东湖公园中的凌虚台 蒋蓝 摄





 抗洪救灾 巧架虹桥




皇祐元年(1049年),仁宗皇帝调陈希亮任滑州(今河南滑县)知州。当时黄河洪灾频发,滑州鱼池埽一带河水暴涨,眼看就要冲垮河堤,一旦河堤缺口,下游诸县将遭受灭顶之灾。陈希亮火速组织动员全滑州的力量来护堤抗洪,甚至将朝廷派驻滑州的近卫亲兵都悉数派到防洪大堤参加抗洪。为鼓舞士气,陈希亮“坚卧不动”,白天在大堤上指挥抗洪抢险,晚上就住在河岸边房子中,直到滑州安全度过汛期。


陈希亮的治水之功还体现在宿州知州任上,彼时,宿州有一条河叫汴河,汴河上的桥梁在雨季常被冲垮。庆历六年(1046年),陈希亮知宿州,遇到大雨侵袭成灾,便冒雨察看灾情。原来,汴河乃朝廷的交通命脉,通过大运河转运的物资大多都汇聚到汴河上,再转运到都城开封。如果架起较多桥墩巩固桥梁,将影响桥下行船效率,但若少架桥墩,大水一到,桥梁又容易被冲垮,实为两难。如何既有利于行船,又能保障桥不被冲垮?陈希亮苦思冥想,经过日日夜夜的设计筹划,构想出一种新的造桥方案——不在湍急的流水中建桥墩,而是采用独特的弧形结构,桥身直接飞跨两岸。构想和设计完成后,陈希亮便筹集钱粮,征集能工巧匠进行修建。


最终,汴河之上架起一座崭新的木桥,桥身如虹,飞跨两岸,桥上行人来往,桥下舟楫畅通,百姓亲切地称之为“虹桥”,朝廷知晓后,也下诏褒奖陈希亮,并大力推广此类设计。如今,在《清明上河图》中还可看到当年陈希亮发明设计的“虹桥”。


《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其结构就来自于陈希亮的设计





放粮安民 处断积案




在陈希亮担任凤翔知府期间,有一年发生饥荒,老百姓纷纷外出逃荒。当时的官仓中储藏有大量朝廷的战备粮,但在没有皇帝御批的情况下动用官仓粮食,将犯杀头之罪。作为知府的陈希亮一边命人快马向朝廷报告灾情,同时决定开仓赈灾,向老百姓出借粮食,以解燃眉之急。同僚担心他未获圣旨就开仓放粮,会有杀身之祸,粮官也担心粮食借出去后若收不回来,恐朝廷怪罪。但陈希亮指着自己的脑袋厉声说道:“我以身家性命作保,出了事我一人担着。”好在灾情之后,当地粮食丰收,老百姓纷纷将所借粮食归还官仓,储存的陈粮也因此换成了新粮,陈希亮开仓借粮之举受到百姓的称赞和朝廷的肯定。


嘉祐二年(1057年),陈希亮调任开封府判官,因朝廷三司积案太多,卷宗堆积如山,朝廷便令陈希亮同时负责开拆司(宋代官署名)的工作。到任后,陈希亮立刻组织人手将案件分门别类,自己带头日夜加班拆阅卷宗,清理积案。在此过程中,陈希亮处理了积案无数,为平民百姓主持公道,备受赞誉。


《凌虚台记》宋 苏轼





磨砺苏轼 心胸宽广



陈希亮和同乡苏轼还有一段同事经历。苏轼中进士后,曾任凤翔签书判官,而当时的凤翔知府正是陈希亮。当年,苏轼因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名动京华,年少气盛,恃才自负,陈希亮有心磨其傲气,便故意磨砺于他。


某日,一个下级小吏因慕苏轼的才华,当着陈希亮面称其为苏贤良。陈希亮随即反驳:“一个小小的签书判官,称何贤良?”此话让苏轼颇感难堪。不仅如此,苏轼文笔极好,但每次呈送给陈希亮的文稿,都被要求一再删改,这让苏轼大为不悦,觉得自己被有意刁难。甚至,当苏轼求见陈希亮被拒绝时,还作《客次假寐》进行暗讥:“竭入不得去,兀坐如枯株。岂惟主忘客,今我亦忘吾。同僚不解事,愠色见髯须。虽无性命忧,且复忍须臾。”但年轻的苏轼哪里知道,这是陈希亮有意磨砺他的性子,好让他日后在仕途上少吃亏。


后来,陈希亮在凤翔建起了一座凌虚台,想请苏轼作记,苏轼心想机会难得,便在文章中写下讥讽之语,如“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等。谁知陈希亮读后,令人不易一字刻石,并慨然感叹:“吾视苏明允,犹子也;苏轼,犹孙子也。平日故不以辞色假之者,以其年少暴得大名,惧夫满而不胜也,乃不吾乐耶!”可见陈希亮心胸宽广,暗中对苏轼这位有才华的后辈极为关注。


苏轼著述颇多,但几乎不与人写行状墓表。但陈希亮去世后,苏轼却破例为他作《陈公弼传》,文章中写道:“公于轼之先君子为丈人行,而轼官于凤翔,实从公二年。方是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与公争议,形于言色,已而悔之。”此后,当有人称赞苏轼的为官才能时,苏轼则答曰:“我是从欧阳公及陈公弼处学来的。”在与友人聊天时,苏东坡也曾言:“吾蜀前辈有吏能者,唯何圣从、陈公弼二人而已……”言辞之间充满了对陈希亮的尊敬与推崇。










希亮轶事

以德报怨

陈希亮在官场上以“白脸青天”的形象著称,内心却有大爱,且品德高尚,为人称道。苏轼在《陈公弼传》中写道:“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陈希亮幼时父母早亡,依靠哥哥为生。其兄是个性情偏狭,心胸狭窄的人。16岁时,陈希亮决定外出求学,其兄趁机霸占了家中田产,只将乡邻们向陈家借款的30万账单给了他。陈希亮也不计较,他把那些借债的乡邻都找来,当面一把火将借据全部烧掉,然后背起行囊就外出求学去了。


后来,陈希亮金榜题名,进士及第。此时他哥哥年事已高,身体很差,两个侄儿陈庸、陈渝尚未成人。陈希亮不计前嫌,一边服侍兄长,一边教养侄儿。后来,两个侄儿也高中进士。陈氏一门三杰,轰动眉州,时人称其为陈门“三俊”。


善办外交

陈希亮知凤翔时,有于阗国的使者要到京城觐见,路过秦州时,秦州的经略使以客之礼款待于阗使者。可这于阗使者把客气当福气,在泰州时骄横无理,不仅毁坏馆舍中的家具器物,还放纵手下到街市上窃掠食物,商户们无法,只得关门歇业。


陈希亮以前接待过契丹国使者,判断大概是充当翻译的人员从中挑唆,便派人持符节见于阗国使者,并告诉翻译:“入吾境,有秋毫不如法,吾且斩若。”当于阗使者离开秦州来到凤翔时,慑于陈希亮的威严,恭敬拜见,陈希亮则“命坐两廊饮食之”,并派人礼送出境,其间凤翔无一人受到骚扰。


宽严相济

陈希亮一向对于自己的属吏十分严格,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犯了错误的属吏,陈希良在严惩的同时也会给予其改过自新的机会。陈希亮在长沙任官时,有个叫曾腆的老吏,欺负陈希亮年少,就在眼皮底下干起了玩弄律法的勾当。陈希亮知道这种事情有一就有二,且一定不止曾腆一人如此,便首先抓住曾腆这个典型,问罪于他,警示旁人。


曾腆见状惊慌不已,连连磕头,表示愿意改正,陈希亮原谅了曾腆并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之后,陈希亮要修筑县学,曾腆感恩陈希亮不计前嫌,主动捐资助学,并送同族子弟入校求学,后来他的孩子中有的得中进士,成为良吏。

(上下滑动浏览)


完整内容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编辑:王雪钰 
校对:程廷静 陈艾
来源:成都日报
更多精彩↓

成都高新区原一级巡视员徐富艺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金沙讲坛·濯锦系列”成德眉资专场廉洁文化活动“德阳站”开讲


融“绘”贯通丨对在考试、录取工作中有违规行为的处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