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五一假期的前一天,滴滴出行突然宣布完成超55亿美元新一轮融资,布局国际化与前沿智能交通科技。
滴滴官方并未披露具体的投资方。只是说:“投资者的支持体现了对滴滴管理层的领导力和战略布局的高度信任。”
不过,据知情人士称,此轮投资方包括软银、银湖、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机构。且融资的主要投资方已将投票权委托给滴滴管理层,加强了管理层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对于上述消息,滴滴公司表示不予置评。
知情人士还透露,伴随着巨额融资,滴滴估值也将由上轮融资的340亿美元上升至突破500亿美元。如果消息属实,它将成为估值全球第二的公司,排在它前面的仅剩其全球最大竞争对手Uber的680亿美元估值(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三家“独角兽”公司分别是Uber、蚂蚁金服以及小米,这三家公司的估值分别达到了680亿美元、600亿美元和450亿美元)。
从去年年底的“滴滴一下,无人应答”,乘客怨声载到,到今年受“京籍京牌”“沪籍沪牌”的网约车政策影响,赶走外地司机,再到快车价格由10块涨到13元,费用与北京出租车价格大体相同。市场和用户对滴滴的批评声音不断。
柳青在被采访的时候答道——靠市场补贴过日子的是不可持续的,数据和用户体验在未来更是滴滴的发力点!
有数据显示,今年3月,滴滴的用户渗透率已降至1.4%,相比历史最高值2%,下降幅度超过了30%。
司机被赶跑了,乘客也心寒绝望了。“滴滴已死,伪共享经济破产”的舆论甚嚣尘上。人们不禁要问,此时的滴滴还能获得如此高的融资,原因何在?
“国际化与前沿智能交通科技”,我们顺着滴滴的思路往下看。
一方面,滴滴在从出行领域向外延伸。目前看来主要是无人驾驶和智慧城市。
另一方面,出行市场的蛋糕还会做得更大,否则也不会在滴滴之后诞生共享单车(且滴滴在4月27日还新增了“ofo单车”入口,并在全国逐步推广,出行场景继续丰富)。具有国际化思维的滴滴终于正式将触角伸到国外。
这些其实在今年1月份,滴滴出行CEO程维的年会演讲上已经有所体现。在针对2017年的计划上,程维提到了四个关键词:修炼内功、智慧交通、专车决胜、国际化、洪流落地。
显然,“智慧交通”和“国际化”应该就是滴滴发展的着力点。
早在去年,便与多个城市的政府部门达成战略合作,试图联手政府,打造智慧交通产业发展生态圈。滴滴的野心也不小,要在智能交通行业,成为全球最大的智慧交通综合服务提供商。
令人更感兴趣的是,有关滴滴进军无人驾驶的消息不断传出,最新的一条是4月19日,媒体传戴姆勒正与滴滴谈合作,目的或为无人驾驶。
今年3月9日,滴滴宣布将在美国硅谷成立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并借此探索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彭博社更是爆料称,一位滴滴内部人士表示该公司高层正在考虑是否接受来自软银的60亿美元融资。如果该交易达成,这笔投资将会主要用于支持滴滴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与Uber和谷歌展开竞争。
结合“智慧交通”概念来看,滴滴声称智慧交通可以用App收集司机驾驶数据,为无人驾驶打基础。
关于“国际化”,虽然收购了 Uber 中国,但 Uber 留给滴滴的却不是一个能够撑起数百亿估值的市场。二者合并之后,每天打开这两个应用的人数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在去年8月1日到11月17日期间,每天打开滴滴出行的用户比例从4.5%下跌至3.4%,下跌幅度达到了27%,而优步中国的数字,则从原来的0.5%下跌至0.1%。
国内市场收缩,滴滴不得不去海外了。
海外前景无疑是有的。程维年会演讲上提到,中国有13亿人口8亿的网民,全球有60亿的人口30亿的网民,中国公司大概是美国公司1/4的规模。他还透露,“下一个阶段滴滴的国际化,不会像上一个阶段那样更多的通过合纵联横的资本投入,我们会有精锐部队成立滴滴远征军,去到巴西、日韩、欧洲,今天一部分的团队已经选拔出来了”。
要走海外这步棋,滴滴不得不面对它的竞争对手Uber。后者在美国、印度、东南亚都非常活跃,比如印度已经成了它在美国以外订单量最大的国家。今天 Uber 运营的 500 个城市分布在地球上每个有人居住的大陆,在超过 20 个不同时区相互沟通。它分布在欧洲和美国的工程团队已经习惯了几年来的开发协作。
早前和滴滴结成“反 Uber 联盟”的 Grab、Ola 和 Lyft ,他们所在的市场,也是 Uber 投入最大的几个市场:北美、印度和东南亚。中国市场的补贴大战在这些地方也同样上演着,投资人跟着 Uber 的榜样,都想在当地扶持一个滴滴出来。
所以说,滴滴这次要上真正的考场了。它和Uber的仗,还要在国外继续打下去。
引用程维年会上的例子:
1989年有一个电影叫《回到未来》,电影里面绝大多数对于未来的想象,在2016年都实现了,我相信今天我们对于未来的创想,会因为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奋斗而实现。我们希望立志成为一家世界级的科技公司探索科技的边界,推动未来5到10年整个交通和汽车产业的变革,让我们一起努力。
千亿美金起步,挑战无人驾驶,全球市场份额至少占一半,一个代表中国未来的世界级公司。这才是滴滴真正想要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