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自:环境工程与科学
1月17日,中国科大俞汉青院士、合肥工业大学张爱勇教授、华东理工大学邢明阳教授(共同通讯)在Angew. Chem. Int. Ed.发表了题为
“
Ultrafast Water Purification by Template-Free Nanoconfined Catalysts Derived from Municipal Sludge”
的研究论文,开发了一种从城市污泥中制备无模板的纳米限域催化剂用于活化PMS快速降解污染物。
纳米限域催化是一种反应在纳米级环境中空间受限的过程,已成为催化研究的前沿,特别是在环境应用中。
纳米限域提供了一套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如改变的电子态、增强的质量和电子转移、不同的相行为和改变的反应途径,这些特性可以极大地影响反应动力学和选择性,这对氧化催化和污染物降解等过程至关重要。
与传统催化剂相比,纳米复合系统在提高活性氧物种(ROS)生产的效率和耐用性方面具有优势,这是高级氧化过程的一个关键方面,包括非均相芬顿样催化。
尽管有这些优点,但精确和可控地合成稳定的纳米催化剂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限制了它们的工业可扩展性和可负担性。
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最新进展导致了模型纳米限域系统的开发,如多孔材料、纳米笼和纳米管,这有助于阐明纳米限域效应。
然而,这些系统往往成本高昂,结构不一致,可操作性有限,在工业条件下稳定性差,降低了它们对大规模环境修复的适用性。
这些局限性凸显了对新策略的需求,这些策略可以同时解决复杂水处理应用中的可扩展性和性能问题。
在类芬顿的异相催化剂界面上进行纳米强化,为推进水净化中的氧化过程提供了前景广阔的途径。本研究介绍了一种从市政污泥中合成纳米限域催化剂(S-NCCs)的无模板策略,这种催化剂经过专门设计,可优化活性氧(ROS)的生成和利用,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快速降解。利用选择性氢氟酸腐蚀,在原位将原子分散的铁中心限制在微多孔碳基质中,从而创建了一种结构。这种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污泥中的硅和铝含量,防止金属团聚,并精确调节铁活性位点的化学环境。因此,S-NCCs 促进了非自由基反应机制向自由基/非自由基混合反应机制的转变,显著提高了 ROS 的效率、稳定性和污染物降解率。这些催化剂具有卓越的污染物去除性能,与非限域类似物相比,它们对苯酚和磺胺甲恶唑等化合物的降解效率提高了 261 倍,超过了大多数最先进的类芬顿系统。研究结果凸显了纳米限域催化在环境应用中的变革潜力,为可持续水净化提供了有效且可扩展的解决方案。
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分享前沿学术成果,无商业用途。如涉及侵权,请联系
公众号后台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