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黄石港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现场查看非法采砂船只
长江之美在浩浩渺渺,守护之法在一严到底。
作为长江鄂东段刑事案件集中办理的指定机关之一,黄石港区检察院办理涉江案件时以“严”字贯穿,近年来,随着案件办理经验累积,该院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打击方法——非法采砂“链条式”打击。
“延伸产业链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这个规律在某些犯罪行为中同样适用,我们在办案中发现,沿江非法采砂便有这样的‘隐秘’产业链。”黄石港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薛青松介绍。
为了精准打击非法采砂产业链,检察官在办理非法采砂案件时,并不局限于一案一办,而是通过研判分析,引导侦查方向,着力通过办理一案挖出犯罪的上下游产业,形成全链条打击。
2023年办理的王某某、沈某某等6人涉嫌非法采矿案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从这个最初的盗采江砂的案子,检察官一路挖出码头卸砂、收砂、买砂等若干犯罪环节,从一案变三案,将整条灰色产业链连根拔起。
同时,黄石市检察机关严格落实一案多查制度,加大内部监督线索移送力度,在综合履职中让严惩与保护齐头并重。
比如柯某干等人非法采砂案,这是阳新县检察院在办理柯某干等人涉黑涉恶案件中发现的线索,调查显示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柯某干等人组织40余艘“三无”采砂船,在鲤鱼洲区域采江砂共28.5987万吨,获利1128.6654万元。
该案中,阳新县检察院刑事检察部门和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同步介入侦查,迅速查明全部案件事实。经司法鉴定中心对案涉生态环境损害进行鉴定评估,认定柯某干等人非法采砂行为对长江水环境、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等均会造成负面影响,造成生物资源损失费用巨大。后武汉海事法院判决支持检察机关全部诉讼请求,被告柯某干等12人被判赔偿生态损害赔偿费用4012603元。
这些案件的办理,向社会释放出明确的信号,黄石市检察机关重拳出击守护长江生态环境绝不手软,对涉长江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绝不姑息。
阳新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巡查网湖湿地
繁花相簇的五月,网湖湿地更显秀美。
王港湖垸,去年还是河堤纵横,分割开裂的湖面,如今已再度归入网湖怀抱,露出了它的秀美“真容”。
“这个案子是我们扩大‘保护圈’后的协作办案成果。”阳新县检察院青年检察官彭易杰说。
去年,阳新县检察院与黄石市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兴国镇政府、半壁山管理区等14家单位会签《关于建立环网湖流域综合治理协作机制的意见》,并与网湖湿地周边12村镇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聘请19名村民担任“益心为公”志愿者,及时收集可能损害网湖湿地生态环境的案件线索,形成“检察+行政+志愿者”工作合力,筑牢网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屏障。
这个案子就是在“保护圈”建立后,由阳新县水利局发现线索后,移交检察机关,双方协作联动,共同推动办理的。在双方共同作用下,这里摆脱了历史遗留问题,退垸还湖面积达5200多亩。
流域综合治理从来是个“综合性”工程,在持续的办案中,黄石市检察机关意识到,单打独斗不如扩大“保护圈”,加强区域协作配合,才能真正实现从“恢复性”治水向“预防性”治理转变。
类似的故事,在大冶湖也在上演,去年7月,黄石6家基层检察院联合签订《环大冶湖生态检察区域协作机制》,建立了信息交流共享、案件办理协作、生态修护协同、联席会商、业务素能提升协作、风险防控和舆情应对联动处置等机制,正式开启了环大冶湖流域综合治理公益保护共建之路。机制促推下,两级检察机关立办大冶湖流域案件16件,形成了流域治理的合力。
“这样的守护合力,在黄石已逐渐织密成网。”黄石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秦国文说,近年来黄石市检察机关在办理长江流域综合治理案件时,格外注意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其中,有意识地扩大办案影响力。
2023年年底,黄石市检察院组建了一支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和市民代表组建的“检”微知著观察团,深入办案一线,实地探访检察助力流域综合治理的故事;铁山区检察院将公开听证会被搬到了大冶湖畔,以案说法让村民意识到在大冶湖禁渔期内非法捕捞、贩卖螺蛳是违法行为;新晋“网红”翡翠湖边,在代表、委员、人民监督员的见证下,检察“蓝”将监督之力融合在守护底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