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窦综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是窦房结( SAN )及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改变,导致起搏和(或)传出功能障碍,引起各种缓慢心律失常,并伴有脑、心、肾等脏器供血不足的一组综合征。
解剖位置:位于右房的上腔V入口处界嵴的上端
正常传导途径:
细胞组成和特点
血液供应
神经支配
1、窦房结动脉供血减少;
2、窦房结周围神经或心房肌的病变;
3、迷走神经张力过高;
4、某些抗心律失常药抑制窦房结功能;
5、淀粉变性、甲减、纤维化与脂肪浸润、硬化与退行性损伤窦房结;
病程长,发展缓慢,一般在10年以上;
早期SAN受损少,无症状/或症状轻/间歇出现症状;
随着SAN细胞不断↓,纤维组织不断↑,出现窦缓、SAB、窦静止
老年人SAN胶原弹力纤维随年龄而增多,Thery报告:
年龄
年龄>60岁组,纤维组织>60%
Rubenstein提出,有临床症状的SSS平均年龄在65岁
症状
单纯SAN病变(A型)
(1)严重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HR50bpm;
(2)较长的窦性静止,长间歇一般> 1.5s;
(3)频发的窦房阻滞。
慢-快综合征(B型)
(1)在上述各种过缓型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出现下列心律失常之一: 阵发性房颤、阵发性房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快速型心律失常:当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终止时,在恢复窦性心律之前,出现长间歇;
(3)慢性房颤之前,有明确窦性心动过缓史。
双结病变或全传导系统病变型(C型)
(1)交界逸搏间期>2.0s;
(2)交界心律
(3)交界心律伴AVB;
(4)出现室性逸搏心律。
1 、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
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心率23次/分
诊断要点:HR多数
2 、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
窦性停搏
长间歇达2.6s,长P-P不是基本P-P的倍数
诊断要点:
(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
(2)在规则的P-P间期中突然出现较长的P-P间期,长间歇>2s
(3)长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之间无倍数关系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心律
QRS波频率54次/分,P波紧邻QRS波群后,而且倒置,RP'时限小于120ms;
窦缓、窦停搏、交界逸搏心律
3 、窦房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
心脏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SAB)
频发SAB 约占SSS的20%,以Ⅱ°-Ⅱ型多见,Ⅱ°Ⅰ型少见,往往伴有交界逸搏,逸搏心律,逸搏夺获心律
心电图: 二度Ⅱ型表现时长PP间期为基本PP间期的整 数倍;
窦房传导阻滞(SAB)
4、慢-快综合征
病变部位不仅发生于窦房结,心房或结周区也受累(主要为纤维化或变性)。
其发生是由于窦房结功能减退,而窦房结以外的心房组织甚至心室组织由于疾病引起电生理特性改变,兴奋性相对增高。
以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等缓慢心律失常为基础。
伴有以阵发性房颤为最常见的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在快速心律失常终止时,可伴有缓慢心律失常(如窦缓或窦停)的发生。
注意与快慢综合征鉴别。
心房纤颤被长间歇所中段,后又出现快速心房纤颤
房颤自动终止后停搏4.88sec,恢复窦缓
快——慢
慢——快
ECG诊断
1、窦性心动过缓≤40次/分,持续≥1min;
2、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3、窦性停搏>3.0s;
4、窦性心动过缓伴短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终止时窦性搏动恢复时间>2 s。
具有以下心电图表现之一者为可疑:
(1) 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但未达上述标准;
(2) 窦性心动过缓≤60次/分,在运动、发热、剧痛时心率明显少于正常反应;
(3) 间歇或持续出现二度I型窦房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4) 显著窦性心律不齐PP间期差多次超过2 s。
对于可疑病例,需行以下检查,结果阳性可确诊:
动态心电图
阿托品试验
电生理检查(窦房结恢复时间测定)
动态心电图(DCG)
阳性标准:
阿托品试验
电生理检查
原理:以明显高于自身窦性节律的频率快速起搏心房,超速抑制窦房结,当快速起搏突然停止时,正常的窦房结能 较快的从抑制中温醒过来,恢复正常起搏。若窦房结功能异常,则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
阳性标准:SNRTmax(最大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1 500ms 为异常,>2 000 ms诊断为SSS,>4000 ms安置永久起搏器指征;SNRTc(校正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550ms,老年人>600 ms ;SNRT指数>1.8;总恢复时间>5s或多于6个心搏;出现继发性停搏;出现交界性逸搏。
1.病因治疗改善冠脉供血、纠正离子紊乱等
2.对症治疗应用提高心率的药物
3.起搏器治疗
转自:心血管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