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营销之美
洞察时代的营销之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芋道源码  ·  18.6k ... ·  20 小时前  
芋道源码  ·  java 插入式注解的打开方式! ·  20 小时前  
芋道源码  ·  深度解析 DeepSeek 的蒸馏技术 ·  2 天前  
芋道源码  ·  DeepSeek火了,会AI的人淘汰不会AI的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营销之美

专访赤马马骏:做影视广告的“中央厨房”

营销之美  · 公众号  ·  · 2025-01-17 14:41

正文


提到赤马传媒,大多数人对这个名字可能没有什么明显的感知,但是提到他们赤马制作的作品,OPPO 小人国奇幻之旅、阿里巴巴平昌奥运会《小的伟大系列》、胡歌QQ阅读APP等热门刷屏广告,大家可能就不会感到陌生。


赤马传媒成立于 2010年 ,有着十数年的国际影视项目运营经验,2016年赤马成为中国首家高端商业影视广告新三板上市企业,旗下拥有产业链公司ND器材租赁,CraftCreations后期,CastadivaChina 全球协拍公司,选景科技,唯宇华科技(广告公司saas ERP)等,是一家集创意、拍摄、后期制作全流程服务的综合型影视广告制作公司。

跟赤马结缘是由于我的上一段创业经历,那个时候他们以高质量的海外制作服务闻名圈内,我和他们在不少项目上有合作。如今斗转星移,市场和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趁着年关,我和赤马传媒的创始人马骏相约聊了聊剧变之下的破局之道,期待这个影视广告OG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点新的思考。

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从行业动荡聊到市场变化,再聊到技术的冲击以及未来的趋势,最后又谈到作为一个管理者这些年心态以及管理模式的变化。如果把这些思绪规整起来,我总结一下赤马似乎是从一个影视制作公司逐渐转型成为了一个影视内容的“中央厨房”,或者用更时兴的互联网术语是在做一个影视内容的服务“中台”。


在我看来,企业想要向前发展,需要锤炼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抗风险的能力, 而赤马的“中央厨房”结构是一个不错的抗风险模型,是可以降低管理制作成本、快速应市场的变化、融合技术创新、高质量完成客户需求的一种生产模式。



谈创新研发:用特色菜抓住顾客的“胃”


前面提到我与赤马的渊源,那个时候他们是上海提供海外拍摄服务的TOP级公司,有着丰富的海外拍摄经验与资源。谈起这段经历,马骏说到那个时候之所以有这种标签与定位,是想从无数没有特色的制作公司中突围。赤马起步时,就有过一些和国际化公司制作的合作,积累了不少海外资源;除此之外马骏英语专业的背景,让他在各种海外信息与资源获取上有了很大的便利;再加上那个年代很多品牌预算充足,品牌们都追求用好的内容引爆市场。


综合这几方面的原因,赤马乘上了“内容消费升级”的东风。



他们最早的客户是OPPO、VIVO手机,在日韩、东南亚拍,后来又去西班牙、葡萄牙、捷克等欧洲国家拍,到后面在北美、南美甚至非洲都有拍摄的经历,甚至去到过很小众的拍摄地:以色列特拉维夫。


那一段时间的经历,马骏觉得是形成了一个飞轮效应,大家觉得赤马拍国际片品质不错,像好莱坞的水准,更多的企业就找他们来拍,他们有更多优秀的作品,更多的客户就又会找上门来,是一个良性的正向循环。

第一次“研发”尝试就让他们以“国际制作”的标签在业内站住了脚, 马骏也持续地在“研发“事业上投入精力。就像联合利华卖调味品不能只是把产品上到货架,还要不断利用这些调味料去研发新的菜系,去引导市场的需求

一直以来马骏都是一个狂热的技术爱好者,市面上出现了新东西,他都会想方设法去把制作资源弄到手,比如说之前比较火的AR广告、裸眼3D、CG技术结合真实户外、AIGC广告。


他不单单是研究国内资源,国外资源也研究。他有好奇心,也有链接资源的通路。收集到这些信息之后,他就会找机会去跟客户提报“如果你们想创新,想用最少的投流成本去让他自传播,那我们可以尝试某某新技术。”他想传递给客户的是“但凡市面上看到的新技术,赤马都能以一个很高的性价比覆盖 。“


谈代理公司:每盘“菜”都有自己的特色

整体的滋味才会丰富美妙

在马骏看来,影视广告的合作链条中,广告代理公司是解决前端的问题,赤马作为制作公司是解决中后端的问题,当然有一些小的创意自己内部也能消化,但是系统性的创意工作代理公司的作用还是无可取代。

他说自己非常敬佩有创意能力的创意公司或者创意人,他认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提炼核心strategy的能力,这是一个集团化的系统作业,它可能是有一组人花两月时间去深耕出来的。好的创意公司是在前端把品牌需要传递的核心信息给提炼出来了,这可能就是一句口号,像“怕上火,喝xxx”、“中国妈妈就选xx奶粉”。然后他们中后端要做的工作就是利用好的制作水准把这些概念给传递出去。而如果让后端的公司来承担前端的工作,那样效率上就会有很大的损伤。

当然分工合作不只是提升效率,也是给行业提供一个百花齐放的土壤。就像我们出门就餐,除了标准化的连锁餐厅快速满足饱腹需求,也需要各具特色的独立餐厅让人慢慢坐下来品尝风味,越丰富的差异化供应,我们的生活就越有滋味。 在广告行业,这些差异化就来自于一家家独立的agency,一个个热店的主理人,是他们的存在给这个行业不断注入活力。


谈AI技术:AIGC就像“预制菜”

能解决短视频内容的产能问题

谈到AI技术,马骏来了精神。他说为了紧跟潮流,自己现在每天都在听AI学习班的课程。对于目前AI在影视行业的应用,他说除了AIGC在视频内容里面的应用,很多制作公司也在尝试在利用AI来生成脚本,生成文字脚本后可以通过AI渲染出动态内容,可以很好地提升提案的效率。


此外,一些甲方或者代理商正在用AI工具去产出核心创意,有人做出来一个AI的SaaS系统,你只需要把策略、定位、受众等brief需求精准地描述出来,它就能根据需求产生创意。而且这个工具他会像人一样去思考,很深入的思考,他思考得越久说明产出就会越精准。

而对于目前需求量巨大的短视频内容,他说AIGC的批量产出能力能解决大部分的产能问题。 他给我举了一个例子,说自己前阵子去拜访了一家本土广告公司,他们就是用AI批量生产内容。比如说某品牌出了新品,在短视频平台上就会有大量的内容需求。他们就在网上把这些已经发布的视频全部抓取出来,然后按照一些逻辑拼凑出来,短时间内就能产出2, 000 条短视频,然后他就可以把这些短视频打包就卖给客户。也就是说只要算力够,电脑数量够,你就能利用AI轻松解决产量问题,实现所谓的短视频内容“刷屏”。 AI生产内容的强大能力,再加上媒体矩阵的分发,让消费者的注意力被“预制”了。



谈管理系统:降本增效是让整个体系变得轻盈

当然要从一个影视广告的制作公司变成一个前后端顺畅协同的供应系统 ,除了开头提到的器材、后期、协拍选景等不同服务板块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内部运行体系的升级,只有软硬件一起升级,才有可能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率,从夫妻老婆店”升级成“麦当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