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苍龙生活号
「麻辣娱投」是微博签约财经自媒体、界面JMmedia联盟自媒体,由清华北大文化产业研究教授与资深文娱商业记者团队共同创办,聚焦文化产业,纵深泛娱乐细分领域报道,更多的发掘与更远的探险,使我们得所遵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冷丫  ·  你俩当我面,在酒吧“补上” ·  2 天前  
云峰早点报  ·  网友在贵阳街头偶遇会爬楼梯的消防车 ·  3 天前  
冷丫  ·  她有老公,我和她很久没玩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苍龙生活号

《这!就是灌篮》系列火爆,阿里体育盘活CUBA的第一步

苍龙生活号  · 公众号  ·  · 2019-10-29 20:54

正文


“一档综艺节目,能做到——给各路不看球一般只看电视剧/男团女团/唱歌跳舞综艺的观众推广普及篮球,让那些不打球不看球的观众、看了节目以后产生对篮球的兴趣、去打球——真的就蛮有意义了。 ”知乎网友如是说到。
一款真人篮球节目,让微博上的饭圈女孩儿和虎扑上的“钢铁直男”纷纷热血沸腾。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 就是灌篮2》里究竟有哪些说道?

这背后究竟又藏着多少优酷和阿里深度布局的野心与计划?
让看综艺的外行,看热闹

原来是抢过来男友放着NBA比赛的电视切换到综艺,现在是为热血灌篮少年打call的“灌篮女孩”,《这! 就是灌篮》是如何让她们“判若两人”的?

对不熟悉篮球规则的外行女孩儿而言,《这! 就是灌篮》在以下三点深深的抓住了她们。

一是真人竞技的新鲜感与刺激感,和众多追求节目效果多次彩排或者是根据剧本表现的综艺节目不同,《这! 就是灌篮》所有比赛全都是一遍过,无剧本,既有弱队爆发以弱胜强,又有种子选手发挥失常饮恨出局,这种真人竞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反转刺激,最大程度的提升了节目观感。

二是综艺化的表现手法,相比传统篮球比赛转播的快节奏和专业的战术解说,《这! 就是灌篮》在特效、剪辑及配音上做出了极大的改变,比赛和幕后花絮只选取出最精彩的片段拼接成一期节目,对于女性观众而言,她们只需要关注球进没进,动作帅不帅,极大地降低了“看篮球”的门槛。

第三点则是: 颜值即正义,这里的高颜值,是不同于娱乐圈“精致化”男明星的另一种帅气,有上百个高高瘦瘦的运动男孩,有男篮队员的颜值担当孙悦,有阳光开朗帅气的白敬亭,出境的NBA球员也是韦德(登上GQ杂志封面),尼克杨(NBA第一潮人)这样的高颜值运动员,溢出屏幕的荷尔蒙,女孩儿们怎能不爱?

让看篮球的内行,看门道

如果说第一季是综艺大于竞技的话,那么第二季是竞技大于综艺。 节目总制片人彭正圆这样说到。

在第一季首开篮球综艺先河并获得广泛认可的同时,导演组在第二季更加注重于回归篮球本身的魅力。

在节目观感上,碎片化的剪辑减少了,浮夸炫酷的特效减弱了,嘉宾互动及幕后花絮也更加贴近与比赛本身,这反映出来的是娱乐性与竞技性的此消彼长。

在出场嘉宾上,摒弃了第一季周杰伦和李易峰等文娱明星,而是选择了多位前国手(丁锦辉、孙悦、王仕鹏)及NBA球星(韦德、哈斯勒姆、尼克杨),让他们为比赛本身注入更多专业性。
韦德与哈斯勒姆助阵

在参赛球员上,扩大了选拔渠道,涌现出了更多的优秀选手,既包括成名已久的街球选手,也包括海外参选的华人,CUBA的优秀选手更是直接入选。 这些高水平的“非职业”选手既给比赛注入了真刀真枪的竞技性,同时还有一种接地气的真实性。

这无疑让年轻的男性观众大呼过瘾。

和遥远的NBA甚至是CBA比赛相比,这些和她们年纪相仿的同龄人在场竞技,极大的引起了他们打球或者参加大学比赛时的共鸣。 没有商业比赛的包装和诸多限制,而是在全国人的注视下为篮球与热爱而战。

所有观众,见证的多是篮球与青春最纯粹而迷人的魅力。

就像篮球评论员苏群所说的: 篮球场上所有可能出现的元素,都淋漓极致的展现出来。 老冷、绝杀、对飙、逆转,应有尽有。

在综艺的外衣下,在球场上迸发出血脉膨胀的激烈碰撞,荡气回肠,百转千回,对于二十啷当岁的小伙子们来说,这实在是太美妙太有吸引力了。




大文娱+大体育,打造中国的“NCAA”

在《这! 就是灌篮》第一季播出时,阿里体育正忙于拿下CUBA的独家运营权后的赛场运营。

待到这一季筹办时,腾出手来的阿里体育迅速参与到其中。 阿里巴巴集团在年初对阿里体育和阿里文娱又一次强调了融合联动,要求两大板块尽可能快速高效的并轨而行,所以阿里体育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第二季的联合出品方。

这一并轨让《这! 就是灌篮2》竞技色彩更浓。

CUBA的球员活跃是《这! 就是灌篮2》与前一季的一个显著不同,本季总共121位选手中,有40位来自于CUBA,而且CUBA全明星赛的24位选手更是获得直通参赛资格。


在优酷平台上为CUBA选手一路开绿灯,这是阿里体育拿下CUBA运营后的重要一步。

通过万亿级的大曝光,引领更多的人关注CUBA的潜力球员,这是 在七年10个亿拿下CUBA的独家运营权以后,阿里体育创始人兼CEO张大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阿里体育接手CUBA,看中的是高校中超过2700万,年龄在20岁上下的大学生,这个群体才是篮球运动的中流砥柱和最大消费群体,所以阿里体育不惜重金拿下CUBA的运营权。


而摆在阿里体育一个最大的难题是: 对于无法参与到CUBA比赛中的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他们并不会关注到CUBA。

和NBA(即便NBA最近陷入风波当中)及CBA相比,CUBA获得的关注度实在有限。

而阿里文娱旗下的节目,则可以为CUBA 亟需曝光提供一个最大的跳板。 让更多的人注意到这些潜力四射的年轻人,关注到他们同样在打出赏心悦目并且竞争性十足的比赛。

在美国最受欢迎的篮球运动,并不是NBA,而是被称为疯狂三月的“NCCA64强赛”,全美64个大学生球队争夺全美篮球冠军。 其收视率远高于NBA常规赛(2017年创造历史记录的11.3%),甚至NFL总决赛举办日期都会选择为NCAA64强赛让路。

在美国热度极高的NCAA

为什么NCAA有如此之高的收视率?

Reddit(美国一个社交论坛)这样说: 天天抄你实验作业的室友在场上为学校荣誉而战,你家对门那个不苟言笑的黑人小伙原来是个篮球天才,你女儿的男朋友所在的球队即将登上全美电视台直播,当你身边的普通人都走上这个大舞台时,你有什么理由不去见证?

这就是NCCA的魅力所在。

阿里体育重金拿下CUBA的目标,就是将其打造成中国的NCCA,一个由大学生主导的全民关注的篮球盛宴。

这一切都需要得到广泛的受众基础和观众的认可,所以借力大文娱平台得到低成本的曝光机会推广潜力CUBA的明星球员,这是阿里体育在优酷平台上注入的一点“小私心”。

大阿里所有人,都在为其体育帝国的构建群策群力, 另一个直接的例子就是,全资收购篮网队的首个华裔NBA老板蔡崇信,为《这! 就是灌篮2》派出了篮网队的医疗团队,用全世界最先进的运动健康管理团队为专业的比赛助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 就是灌篮2》正是战斗吹响号角的开始。

未来的挑战依然存在

就《这! 就是灌篮》这档综艺节目本身而言,阿里文娱与阿里体育取得的成就已经足够瞩目,1季和2季的豆瓣评分高达8.1和7.7,第二季播出九期以来,观看人次超过2亿。

但未来的挑战却依旧。

对阿里文娱来说,篮球综艺节目虽然是优酷平台的原创综艺,但是其制作门槛并不高,也易于复制,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效仿。 在第一季取得大火后,腾讯火速赶制出《我要打篮球》这一款高度类似的同类节目,并且迅速迎头赶上引发观众讨论。 第二季的评分和收视人数略有降低也有竞品分流的原因。

在腾讯甚至爱奇艺加入竞争后,这块蛋糕势必被瓜分,优酷手中能守住多少流量,《这! 就是灌篮》系列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目前还不得而知。

而对阿里体育而言,面临的挑战显而更大。

大文娱只是在做一场综艺节目,而大体育则希望这场综艺可以成为撬动CUBA市场的大杠杆。

对于CUBA而言,在过去的20年中,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鸡肋位置,观赏性一般,商业价值较低,并且自身造血能力不足,这样的积疾显然不是通过一个提高曝光度就能解决的。

更重要的是,作为对飙对象的NCAA,每年为NBA输送的海量的优秀球员(NBA球员百分之90%来自于CUBA),但对于CUBA而言,每年输送到CBA的球员不足1%,多年前被称为CUBA最有统治力的清华天才控卫曾令旭,到了CBA之后也只是泯然众人的普通球员。

将观众的目光引入CUBA比赛和优秀球员上,只是第一步,后续的CUBA在运营的方方面面该如何去做,才能留住大家的关注,这显然是一个更加艰巨的挑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