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云无心是我
食品工程博士,食品行业资深研发人员,《吃的真相》系列文集作者。本公号主要发布与食品有关的科普,并向食品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婚姻的真相:跟谁过其实都一样 ·  昨天  
Foodaily每日食品  ·  面条大王也入局,“ ... ·  2 天前  
润农畜牧报价  ·  2025年2月4日 ... ·  3 天前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67岁张铁林混血女儿近照曝光!颜值美到犯规, ... ·  3 天前  
Foodaily每日食品  ·  “躺瘦”成真?韩国爆火的减肥神药口服版GLP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云无心是我

木耳为什么变成“毒药”?同种毒素还会出现在这几种食品中

云无心是我  · 公众号  · 美食  · 2021-04-25 10:17

正文

媒体上经常看到“黑木耳中毒”的新闻,通常是当事人食用了久泡的木耳,然后中毒被送进ICU抢救。比如在网上随手一搜,就能得到这样的报道:

这并非媒体耸 人听闻。

黑木耳导致中毒的案例确实存在,其实质是“米酵菌酸中毒”。

1、米酵菌酸是怎么来的?

1930 年代,印尼发生了椰子发酵食品导致的食物中毒。后来,科学家们从导致中毒的食物中找到了罪魁祸首——米酵菌酸。

产生米酵菌酸的细菌被命名为“椰毒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很容易在食品表面生长。在25到37 ° C 之间都可以生长,在26 ° C 左右、中性偏酸的条件下长得最好,并且能产生大量米酵菌酸。

这种细菌本身很怕热,正常的烹饪就足以杀灭,但是杀灭前产生的米酵菌酸就很顽强,正常的烹饪不能消除其毒性。

米酵菌酸的潜伏期很短,使用后快则30分钟、慢则12小时就会发病,拖到1到2天之后CIA发病的虽然有但非常少。一般的发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严重的会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燥不安、惊厥、抽搐,最严重的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2、黑木耳中为什么会出现米酵菌酸

黑木耳中通常并没有米酵菌酸或者椰毒假单胞菌。在泡发的过程中,如果环境中有这种细菌,就可能进入到泡木耳的水中。如果泡发的水温合适,就能快速增殖——如果泡的时间长,它们也就能产生米酵菌酸。

这也意味着,只要泡发的时候稍加小心,“黑木耳中毒”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一种方案是低温泡发,利用低温来抑制椰毒假单胞菌的生长和分泌毒素;

另一种方案是用温度较高的水(超过40 ° C ),高温可以抑制椰毒假单胞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温度高也能让木耳在更短的时间内就“发好”。泡发好后就及时清洗,然后放在冰箱保存或者及时烹饪。

3、鲜银耳的中毒风险很高

银耳是跟木耳有点类似的食材。传统上,银耳都是晒干之后再保存销售的。

现在,随着物流的发达,“新鲜银耳”的销售与购买成为可能。新鲜食材的吸引力,使得电商平台上出现了许多以“新鲜”为卖点的商家。

但银耳非常容易被椰毒假 单胞菌污染。 1984年,山东出现了第一起新鲜银耳造成的中毒,接着河南郑州也出现了一起,中毒总人数高达110人,死亡9人。

后来,各地纷纷加强了对“鲜银耳”提醒与监管,我们所看到的中毒事件也就逐渐减少。

从理论上说,并不是说新鲜银耳就“一定”存在毒素,而是“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的新鲜银耳才可能会有毒素。但是,不管是被细菌污染还是产生了毒素,都难以通过肉眼识别,店家也不大可能都通过检测再来销售。

“存在毒素的风险”,是要由买家自己来承担的。固然是“中招”的可能性不大,但要知道:“米酵菌酸中毒”无药可解,“抢救”也只是辅助维持,指望身体自己“抗过去”。

在“银耳的新鲜”与“避免中毒”之间,舍弃新鲜银耳是更加明智的选择。即便是被污染的银耳,在晒干的过程中米酵菌酸的毒性可以被去除94%-97%,也就构不成威胁了。吃干制银耳,也就不需要担心中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