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爸爸真棒
K12原创教育资讯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融合教育探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岛日报  ·  张学友,传来好消息! ·  12 小时前  
青岛日报  ·  张学友,传来好消息! ·  12 小时前  
苍梧晚报  ·  胡歌,突发新消息! ·  昨天  
苍梧晚报  ·  胡歌,突发新消息! ·  昨天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差点成影帝!章子怡提问杨子《再见爱人》是演的 ... ·  3 天前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差点成影帝!章子怡提问杨子《再见爱人》是演的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爸爸真棒

逆袭后的寒门青年,最后都怎么样了?这个耶鲁毕业生的故事令人唏嘘

爸爸真棒  · 公众号  ·  · 2024-05-05 11:47

正文





五一 · 教育反内卷专栏

Zhen Bang

每年藤校放榜季,也是新一季“世界Top牛娃”亮相的时候。


今年比较特殊,藤校生里大佬的孩子特别多,有科技巨富二代,也有政要名流家族。 中产阶层表示苦不堪言,从幼儿园开始补数学英语,也比不过别人出生就赢在起跑线。


但与此同时,还有一群人似乎也更有爬藤优势——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来自年收入低于6.8万美元家庭的高分申请人,也比普通人更有可能被录取。


“拼不过富人,比不过穷人。”这是中产家庭的自嘲,但事实真是这样吗?五一小长假最后一天,让我们来阅读一本畅销书——《乡下人的悲歌》。

绝大多数藤校生,都来自 社会经济背景俱佳的家庭
New York Times整理过藤校生源的详细数据:耶鲁大学19%的学生来自收入top1%的家庭,69%来自收入top20%的家庭,而来自收入最低20%家庭的孩子,只有 2.1%。

图片来源:New York Times

这2.1%孩子的故事,让人深思:他们是谁?如何长大?又是凭借什么强大的韧性和毅力考入藤校?
一本畅销中美的 《乡下人的悲歌》 ,揭示了答案:部分“逆袭”的孩子,来自被长期忽视的美国“铁锈带”白人群体,他们从经济、精神上贫困到令人震惊,却在舆论、政策上很少得到重视(←文末有送书福利,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乡下人的悲歌》书籍封面和作者 万斯


“割裂”的人生

本书主人公万斯,拥有两段“割裂”的人生:
一方面,他是美国精英阶层一员



本科只用1年半,以最优异成绩双学位毕业,紧接着被耶鲁法学院录取,师承著名的“虎妈”蔡美儿,毕业后成为律师协会成员,在顶级律所工作,娶到耶鲁相当聪明的女同学,人生赢家。

另一方面,他却集齐“悲惨全套大礼包”



出生在美国“铁锈带”最穷的白人工人阶层家庭,家里没人上过大学,同龄人吸毒、辍学、犯罪、未成年就做父母。万斯父亲长期缺席,母亲频繁换男友、精神暴躁、虐待儿童,后来染上毒瘾,导致他常常居无定所,高中时也开始尝试吸毒,逃课、堕落,人生岌岌可危。

从一个问题青少年,到耶鲁法学院毕业生、社会精英一员,中间发生了什么?一个美国版逆袭故事,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有什么启示?

▽点击看 万斯 的演讲▽


一个在动荡家庭长大的男孩

万斯的 妈妈19岁就生了第一个孩子,在万斯四五岁的时候, 他的生父和母亲分手, 这是万斯童年最难过的事。从此,他的生命中开始频繁出现走马灯一样不同的“养父”,往往万斯还没来得及和一个人培养感情,母亲就和这个男友分手了。
但当时他母亲还算正常—— 对儿子学习很重视 ,经常带他去图书馆读书借书,提醒儿子“能接受教育是多么大的幸福”。对万斯的要求也高,参加科学竞赛,母亲会帮他从头到尾改装作品,很严苛。
然而,从万斯9岁开始, 家庭开始迅速变糟
母亲开始和养父频繁争吵、砸东西,万斯每晚都在心惊胆战中入睡, 他的成绩开始变差 。随之而来的,还有 身体和精神的变化 ,变胖、莫名疼痛,易怒、爱生气,而万斯到长大才知道,这些变化是因为 承受了 太重的精神压力 。即便成年,万斯每每想起这种激烈的争吵,还会紧张得呼吸困难。
紧接着, 母亲的精神状态更糟。 她开始酗酒、彻夜不归,并将暴力施加给孩子,掌掴、手拧轮番上。
甚至还有一次, 差点害死万斯 ——母亲把车开得飞快,要和儿子“同归于尽”,以至于万斯在惊恐中跳下车,狂奔到一户人家求救,“我母亲想要杀死我”。后来母亲撞破别人的门,被警察带走,而瑟瑟发抖的万斯,被祖父母接回了家, 那是他生命中最恐怖的一天。
这就是万斯的童年。如果他继续按照这样的方式成长,毫无疑问,监狱或死亡可能是他最终的归宿。



站在悬崖边上的高中和来自外祖母的救赎

高中第一年,万斯已经离悬崖不远了,但他自己不知道。

平均GPA才2.1分,不写家庭作业、翘课。更糟糕的是,万斯此时开始尝试吸滥用药物,人生眼看要滑向不见底的深渊。

而这时, 万斯有了一个幸运的转折点 ——他离开母亲,和阿嬷(外祖母)住在了一起。

阿嬷是一位强悍的乡村老太太,抽烟枪、说脏话,敢提枪和小偷正面刚。不过,她对自己的孙子好得没话说,每当万斯无法忍受母亲的暴力,阿嬷就是安稳的避风港。

阿嬷对他有很高的教育期待 ,她说“如果我们家有一个人能成功,那肯定就是你,你会是一名律师、医生,而不是高中辍学生”;她还给万斯种下希望的种子:“如果你想要那种可以在周末和家人一起度过的工作,你就得去上大学,然后有所成就”。

阿嬷尽管不富裕,也愿意“斥巨资”给万斯买学习用品 。当时她家并没有移动电话,也没有上档次的衣服,但她买了180美元的图形计算器,以至于万斯心生愧疚,不得不以十足的努力投入学习中去。

阿嬷还禁止万斯和吸毒的孩子一起玩 ,还会恐吓说“如果在看到你和这些孩子一起,我会开着车从那个孩子身上碾过去,永远不会有人发现的”。

万斯 与祖母
和阿嬷一起住的三年,万斯的学习、行为发生了 肉眼可见的改善。
安定的生活环境,阿嬷提供的慈爱和安全感,让他可以专注于学业,在毕业时获得了 可以上大学的SAT好成绩 。有研究发现, 一个充满爱的稳定家庭,一个能提供安全感的慈爱成年人,一份高的期待 ,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帮他们取得成功。
在万斯的人生中,阿嬷就是万斯黯淡生活的救赎者,是他破碎飘摇家庭中稳定的精神支柱。


选择参军,人生逆转的开始

高中毕业时,万斯已经得到俄亥俄州立大学和迈阿密大学的录取。
但激动过后他发现,上大学欠下的钱,足以在家乡买一座大房子。于是他开始忧虑:
  • 金钱 上来说,自己还没准备好,也因为没有接受过理财教育,而不知道如何存钱和偿还;
  • 能力 上来说,因为有过堕落的前车之鉴,自认为没有毅力和高等教育所需要的严谨态度, 持续获得好成绩
于是, 万斯决定成为海军陆战队一员 ,在军队完成对自己能力、意志和精神的 社会化教育
事实证明,万斯做的这个决定,完全是对的。参军以后,他已经学会像一个成熟的成年人一样生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他学会了理财 ,明白了作决策要进行战略性思考; 他学会了坚持忍耐、全力以赴 ,长途跑步时追上大部队,攀爬绳子时坚决不放弃。
更重要的是, 他改变了对自己的期望 ——小时候习惯于失望的他,因为“ 习得性无助 ”,觉得自己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而在军队,他意识到 努力了就会有结果, 自己也能赢得他人尊重,也开始期待有更好的人生,还规划了自己的未来—— 去好大学读法学院。


一年半用最好成绩大学毕业

却去不掉自己的原生烙印

从海军陆战队回来不到3个星期,万斯开始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上课。
这么多年一直害怕自己的未来像家人一样堕落, 他有了很强的心理动力 迅速把自己调到“魔鬼”模式——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晚上熬夜写作业,每天只睡3-4个小时,拼命学习。
同时,因为实在贫穷,他还要去找工作、赚时薪。然而这时候,万斯发现一丝异样的端倪——原以为自己已经逆袭成功,但找工作的时候, 才觉察到自己身上深重的家庭烙印。
他几乎不具备什么社会化常识 ,不知道面试要穿西装,只穿着卡其裤和战队战靴去面试,可想而知没通过。后来买了好看的西装,才得到了兼职工作。
他尽管学习了理财, 但因为缺乏从小生活的历练,他做了一系列糟糕的财务决定,没能办信用卡。
他缺乏健康意识, 尽管在军队学会健康饮食,但因为 从小在家吃油炸食物和快餐, 依然在大学饮酒过量、顿顿快餐,导致突发单核细胞增多症,尿液酱油色、体温43度,在家病了3周才好。
这让他突然有了危机感,于是,他变得更拼命,暑假上课、课时翻倍,每天睡3小时,短短1年11个月,就结束了四年的大学课程,以最优异的双学位成绩毕业。

俄亥俄州立 大学 官网


在耶鲁最重要的一课:

社会化学习

毕业后,万斯开始申请法学院。
耶鲁有小班教学、独特的评分体系,以及很丰厚的经济资助,所以他尝试了申请。也正是这时候,他才明白, 因为有足够多的经济资助, 所以“ 对最穷的学生来说,最贵的学校反而最便宜” ,比如哈佛学费有4万,穷孩子只要交1300美元就能上。遗憾的是, 穷孩子根本不懂这些规则。
进入耶鲁以后,万斯 不停受到震撼的冲击。
阶层冲击



在这里,95%同学都来自中产以上家庭,家庭完整、衣食无忧,同学家长不是神经科学家、民权律师,就是印第安酋长。大多数耶鲁毕业生担心“年薪16万不够花”,但对万斯,这些钱简直是巨款。更尴尬的是,在最贵餐厅参加晚宴兼面试时,万斯还因为分不清葡萄酒种类、不知道刀叉使用顺序,和没喝过苏打水而闹了笑话。

自信冲击



万斯原以为自己能写一手好文章,却被一位严苛的教授批:“太差了,一堆糟粕一样的句子,令人作呕”,而小道消息说,这位教授觉得“耶鲁只应该录取本科哈耶普斯的学生,而不是州立大学的穷孩子”。

环境冲击



英国首相居然随便就来做讲座,拐角处也能突然偶遇纽约州州长,一下子从边缘小镇来到学术中心,他有点觉得不可思议。

但是,尽管遭受了诸多冲击,一个好学上进的人不会选择消沉。而万斯在大学阶段 最重要的社会化学习 ,也开始于此。
成为一个社会化的人



他观察到,名校和高阶层人找工作,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出击,寻找自己的社会人脉牵线搭桥。因此,要很好地融入集体,在会议中保持主见,学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成为一个社会化的人。

搭建关系网络、培育自己的社会资产



关于职业、专业的关键信息,很多来自校友圈、社交网络。良好的关系网络,是有巨大价值的社会资产。挖掘并利用社会资产的人会胜出,让资源闲置的人就会浪费机会。而如何运用闲置资源,是他这种孩子的短板,需要不断学习。渐渐地,万斯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也遇到了后来很重要的人生导师。

善于求助他人



在耶鲁,教授通常能提供非常大的帮助,万斯鼓起勇气求助耶鲁教授“虎妈”蔡美儿,听取了她非常多中肯又专业的职业建议,明白了自己是否应该申请法官助理职位,是否应该为了工作放弃女朋友。

蔡美儿还帮他建立了长期目标,给了他法律界切实的工作建议。万斯明白了, 社会资产并不仅仅在于你通过熟人获得工作,还在于从朋友、同事、导师身上学到的东西。

万斯 和他的老婆

「 写在后面的话 」

至此,万斯的“逆袭”可以算是告一段落了。
耶鲁毕业后他拥有了令人艳羡的工作和家庭,也在书中梳理了自己“成功”的因素—— 外祖父母一直以来的慈爱,稳定家庭带来的安全感,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以及参军和上大学时他对自己的社会化改造,遇到的各种“贵人”,共同帮助他走向逆袭之路。
但同时,因为自己的原生家庭至今仍在泥沼,他依然饱受易怒、情绪不稳、噩梦等精神困扰,以及“母亲更加颓废”的一次次惊吓。
大多数人只看到“逆袭”的光鲜结果,却很少有人看到主人公在这过程中遇到的 冲击、挣扎、自我改造,以及内在永远改不掉的一部分。
而这本《乡下人的悲歌》,揭示了 逆袭故事中不完美的一面 —— 因为前期家庭缺失的教育太多, 考入名校不是苦孩子的happy ending,而是另一段艰难挑战的开始,熬过去的人,才能不重新“掉下来”。
一曲乡下人逆袭的悲壮之歌,也是一部小镇青年的爬升史 。你,我,每个想要爬升的人,都应该学会这样的自我改造。


假期福利

👉5月1日

2024年美国版书单《What Kids Are Reading》PDF

👉5月2日

2025FALL牛剑申请要求汇总

👉5月3日

Reading A-Z Close Reading 科学类精读材料PDF

👉5月4日

男女生申请美国理工牛校录取率对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