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腾讯科技
”,选择“置顶公众号”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文 /
辩态
微信公众号 / PingWest品玩 (ID:wepingwest)
“做米粉是一件辛苦事。”
这是我的好朋友W君和我见面时的第一句话。W君就职于高大上的投资机构,是圈内小有名气的投资经理,去年的年薪40万,家里刚拆了个四合院。
简单来说,他是那种3万元以下的消费品买之前眼睛都不会眨一下的人。
做小米粉丝确实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每周都需要抢购的购买机制真是让人烦不胜烦,耗费很多的时间心力。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来讲,直接搞成预约排队制才是最省事也是最公平的,但是小米这个破机制竟然从一开始保留到了今天。
不过,自然此君不会因为买不到而烦恼,毕竟对他来说抢不到就去闲鱼加价买也是轻而易举,就算价钱翻倍他也会毫不在乎的买下来,W君的苦恼源自于自己只能做一个地下米粉。
土豪做个“地下Mi Boy”,好累哦~
W君周围的同事用的都是iPhone,至多有一些人用三星或者华为,在这些人之中使用小米会显得格格不入。用W君的话说,自己还没有牛X到在这个圈子不穿西装去面试的地步,自然也没资格正大光明地用小米,更别提敢于宣称自己是米粉了。
这个逻辑在外界看来是有点荒谬的,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评价一个人的主要依据不是他消费什么,而是他产出什么,一个人用什么手机和工作能力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
但中国社会本身就是十分巨大的概念,从每次春晚内容就可以看出来国内不同人群之间价值观撕裂有多么严重——你觉得前两年春晚网络梗玩的好,但8亿农民兄弟根本看不懂。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同僚、上司乃至是下属就一定是通情达理?你能保证你身边的人不会因为你用了小米就对你的品味,你的判断力乃至你的工作能力上纲上线产生怀疑吗?
尤其是W君这样做投资经理的,穿衣如果邋遢一点,甚至穿的廉价一点,都会被上司点名批评教育一番。投资经理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做选择,选择怎么样的智能手机W君自己说了不算,他只能选择一款不被环境质疑的手机。
早年职场人对QQ邮箱的种族歧视现在转移到了智能手机上,微博大V@性感玉米 甚至总结了一个“小米三大定律”:
大多数情况下,外界并不会管你因为什么喜欢小米,他们只会粗暴地认为,你穷,你追求性价比,你品味不高,进而判断你的工作水平也不够高。一个用小米的产品经理会不会被质疑?
我现在已经想到评论区一片感人的骂声了。比如:说到底你就是穷,为什么你不用三星、索尼等等等等。还有:你不会root吗?你不会用绿色守护么?连Root都不会用什么Android机,你这种品位低下、动手能力又差的人就只配用小米,怪不得品玩的网站(不是我做的!)这么难用!都是你这用小米的产品经理害的!托马斯真是瞎了眼!
没错,骂得对!一个不会Root手机,不会用绿色守护,不用调教Xposed框架,也不愿意把iPhone当成主力机的人是没有资格做产品经理的!我也很痛恨自己为什么要作践自己当一个米粉,辜负了同事和用户对我的期待,每个礼拜还会有那么一天没法安心工作搞得魂不守舍。
但我觉得,这锅都得让小米自己背——是小米自己的宣传,定位和产品优先级去向导致了今天的局面,只不过我们米粉需要为此承担代价,代价就是米粉们没法用小米的产品,至少在某些场合下没法正大光明地用。
要是小米自己不把自己作践的这么low,我们米粉不也就不用承担那么多苛责了吗?
小米的直男(癌)思维
我的索粉朋友评论尸说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索尼的粉丝们买索尼手机都是花了大价钱的,少说也要三五千,而索尼的手机难用(尤其在国内)又是公认的,但是这从侧面说明索尼的品牌溢价很高,粉丝花钱是在充值信仰。
小米手机最被人称道的就是性价比,他的消费者往往最关心的是小米手机同等配置比其他家便宜多少,也就是说,小米的品牌溢价是负的,米粉信仰都是负数。
雷军的这种理工科思维和个人喜好在小米的宣传策略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很多人老说雷军的发烧友宣传方式毁了小米,在我看来这就是纯属胡说,任何一个产品都可能有顶部用户和底部用户,华为也有“花粉”,魅族也有“煤油”。如果小米至今仍在坚持发烧友这一宣传策略,处境绝对不会这么被动。
用“发烧”一词宣传自己的产品非常顶级,也算不上什么大的失误,顶多就是给人太强的极客感,让人担心不够亲民,但是发烧和low毕竟还是两个概念。本质上,“发烧”没有价格上的含义,在用于形容器物时,是个中立偏褒义的词汇。
不知有多少人还记得,在小米1代问世之初,不少媒体就拿着“发烧友”的名头黑雷军,说雷军这个小米手机一点也不发烧,成本其实控制的很好,与其说是发烧,倒不如说是性价比比较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雷军做了一个性价比很高的手机,说成是发烧机,不失为一种给自己贴金的宣传话术。
是的,时隔多年之后,雷军在小米6的发布会上又提“性价比”了。
结果现在友商价格都在走高,小米面临品牌升级困境的时刻,雷军竟然抛弃了逼格相对较高的“发烧友”,把“性价比”这几个大字贴在了自己的PPT上,真是不知道怎么想的,是准备把小米手机这个系列就定位为“性价比旗舰”了吗?
性能好不好,价格低不低产品自己会说话,是最不需要宣传的品牌调性。除了小米之外,打着灯笼只有神船那样的公司才把“性价比”往PPT上贴。
雷军是不是压根儿没想过,真的有人买小米手机不是因为小米的性价比高,而是真的就是为了买小米手机?
如果说“性价比”这个宣传口号反映出来的只是小米管理层与一部分其高净值用户的思维错位,那么小米的运营手段、营销手段和代言人选择则彻底暴露了这家公司的宣传短板,甚至让人怀疑公司内有内鬼。
小米商城中的”热门评论“永远不乏贬低女性的幽默,但最新评论中并非均是如此,可见小米可能有意在引导。
在小米官网商城看看任意一个商品的评论,都会发现调戏客服妹子的商品评价往往居首位,如果只是个别现象也就罢了,然而每一个商品存在这个现象就让人很费解了:小米的运营是觉得这样子会让用户觉得亲近吗?并不会,这只会让稍微有点品位的人觉得非常没品位。
再说说代言人,红米请了三位尴尬至极的艺人,既不红,又没有实力,颜也吸引不到什么迷妹粉丝,当年刚发布红米Pro时还搞“刘诗诗带你品茎头”,玩痰盂营销的把戏。梁朝伟作为前代影帝本就和红米note2的用户群格格不入,而且小米还在note2发布之后立马就发布MIX了。
note2在MIX面前显得多尴尬呀,我想梁先生事后看红米海报上的自己都会尴尬癌发作吧。
小米就是从头到尾这么作践自己,搞得我们米粉也跟着受苦受罪,还得像祥林嫂一样专门写篇稿子倒苦水,强烈建议雷军好好清算一下市场部门吧,没准儿已被友商渗透成筛子了。
要知道,稍微对生活有点追求的用户,都不希望自己和这么low的品牌搭上关系。
以MIX的用户群,愿意花3500的人也不在乎再多添1500
最酷的手机,应该也是最贵的手机
小米的直男(癌)思维肯定不单单体现在宣传层面,也体现在产品层面。
MIX发售后,大家发现这台作承载小米重塑自己品牌形象任务的手机,竟然只用了千元机级别的摄像头——可能雷军至今还觉得这个决策没问题。
对于雷军这样的直男来说可能手机摄像头与其说是用来拍人、拍食物的,不如说是用来扫二维码的。看看雷军的微博也知道他并不是一个热衷于拍照以及晒照片的人。
在小米的产品经理看来,在摄像头上缩点水,把价格降一下,搞出一个3499的价格,给消费者一个惊喜比较重要。
但是,当年粉小米的学生党们已经“长大了”,“有钱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已经“消费升级了”。拿一台小米去和同事吃个日料,一顿饭吃下来,你一定是把“然寿司”拍成“禾绿回转寿司”的那个。
虽然在宣传视频里雷军反复向工程师们表达“不要考虑成本,不要担心量产”,但是最后还是考虑成本了,搞了一个非常短的短板出来,最终的结果是,当年本就看不起小米的“煤老板”用户依旧买着三星、华为,喜欢明星和音乐的用户继续听着OV的各种高保真。
唯有小米的用户群宛如一个“校内网”——一毕业,就永别。
自媒体CN314对小米MIX及另外三款手机的拍照横向对比,图为室外光线充足情况下100%细节,MIX花成了一团
雷军为消费者考量压低成本是很良心,很多时候小米确实是在给消费者让利,但是这不代表小米很酷。因为最酷的手机应该是没有妥协的,没有妥协意味着昂贵,意味着稀缺,意味着对手机制造无限地追求和永不满足的信念。
最酷的手机就应该是最贵的手机,但是它贵的值得
品质和价格二者并不完全可以兼得,当一个产品开始追求前1%的时候,成本与性能的投入产出比就会明显下降,但是MIX的宣传视频讲得很好,这一次我们拿出了91.3%屏占比的手机,下一次能不能达到96%?97%?98%?99%?甚至是无限趋近于100%。
对美的追求和对技术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对好产品的追求也应该是没有止境的,如果小米到现在还遮遮掩掩老想着性价比,只能说明小米还不够酷。因为一家很酷的公司,压根不会担心因为价钱问题导致产品卖不出去。
把握品质与价格之间的平衡这件事上,小米还不及其子品牌米家。
米家一个热水壶敢卖199元,是一般市面上热销型号价钱的两倍;敢把电饭煲卖到999元,在国产电饭煲里面算是很贵。米家敢于在陌生的领域卖出高价钱,希望依靠品质而非高性价比打动用户,怎么小米本家卖手机的时候反而没有勇气了呢?
我想要买一台5000元的小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