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略咨询《特色小镇和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及招商引资》研究课题组
组员:肖遥、孟勐、张政、龙延、蔡荣伟、
王浩、王淮松、李绍拓、赵煜辉
本文系正略集团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上述来源号获得授权
我国未来开发区发展的三大发展趋势——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以激发对外经济活力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提升对外合作水平、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
《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国发〔2019〕11号》
文件中明确指出我国未来开发区发展的三大发展趋势——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
01
开放创新
文件指出,
要从外资、外商、外贸三方面入手,通过行之有效的创新方式,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质量,进一步增强并激发对外经济活力。
从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交通投入、产业转移承接、投资环境优化等方面打造良好的外资发展环境。
同时灵活开展“以商招商、专题招商”,把“双招双引”更好地结合起来,打造“人才+资本+项目”的招引新模式。
在当前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开发区要充分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有效拓展并利用外资,结合自身产业发展需求,把握市场导向型的外商直接投资日益增长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健全全产业链招商名录,进行精准招商,吸引承接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企业,扩大“鲶鱼”和“乘数”效应。
鼓励和支持区内重点对外开放企业发展,考虑在外经贸专项资金、招商引资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发展环境,优化外商投资导向,充分结合地域特点延伸对外投资领域,优化经济结构,开拓发展空间,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有效缓解区内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助推企业进一步创新发展。
02
科技创新
文件指出,要通过汇聚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生产要素,推动三大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拓展新空间。
深入研究国家在科技奖励、科技人才、科技金融与税收、科技计划管理、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国际科技合作、企业条件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经费与财务等方面的相关政策,以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结合省市科技政策,围绕开发区现有科技产业基础,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为区内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完善的政策保障。
建立健全科技企业、科研人才、科研成果转化、专利及知识产权等相关专项资金支持政策,强化公共科技配套服务,加强区内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平台建设和发展,支持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建设技术研发机构、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研发中心等。
03
制度创新
文件指出,开发区要通过优化机构职能、优化管理体制、优化激励机制,营造更加有利于产业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充分考察调研各地开发区大部制改革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体制机制改革思路,通过合理调整机构职能,压缩合并交叉职能,确保机构精简高效,避免“多龙治水”,有效提高行政效能。
本着“公开平等、双向选择、竞争择优、合理配置”的原则,通过公开选聘、外部招聘、内部直聘等方式,建立竞争择优、运转高效的干部选拔聘任和管理运行机制。
落实无差别人力资源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建立与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分配制度,鼓励多劳多得,并遵循“保障基薪、突出绩效、彰显激励”的基本原则,以“为岗位付薪、为业绩付薪、为贡献付薪”作为设计导向,按照“以岗定薪、以责定薪、奖优罚劣、绩薪相适”的最终目标进行薪酬管理。
以促进完成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为目的,以部门(单位)职能和岗位职责为基础,以重点工作计划为载体,依托以KPI为核心的全面考核体系,实现由主观评价向量化考核转变。
要努力建立“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薪酬能升能降”的“三能联动”绩效考核体系,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开发区改革”系列文章将在本号陆续推送,敬请持续关注。
以往文章回顾:
|
平台公司三至五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三步走解决平台公司在发展战略方面遇到的相关难题,调研、分析、研究、研讨、规划、实施一体化开展,保障战略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
|
园区/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体系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优化园区/开发区招商引资软环境,优化园区/开发区人事、财税、审批、执法、运营和投融资体制机制,为园区/开发区持续发展提供有力软性条件。
|
|
园区/开发区三年(或五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园区/开发区三年、五年总体发展规划,系统构建总体战略定位目标、产业发展战略、综合发展战略以及战略保障体系,确保园区/开发区短期、中期、长期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
|
|
园区/开发区产业规划
在产业发展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园区/开发区总体定位和产业定位,明确产业布局规划、空间规划和发展路径规划,为具体招商引资工作指明方向,避免产业无序发展,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政策效率和产业发展效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