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乐游上海
上海市旅游局官方微信。告诉你上海怎么玩、上海哪好玩,介绍上海旅游、文化休闲活动信息,不定期推出各种互动活动,免费福利常常有。
51好读  ›  专栏  ›  乐游上海

全面推动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来了!附解读→

乐游上海  · 公众号  · 上海  · 2025-02-24 15:00

正文

近日,上海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全面推动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全文如下:


为更好发挥上海旅游业在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中的作用,聚力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都市旅游首选地、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持续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挥都市资源优势,开发全域多元特色大产品

(一)建设世界级旅游地标。 加快推进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推动世界级主题公园矩阵提质升级。推进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世界领先的邮轮旅游港。坚持三岛联动,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推动上海工业博物馆建设,筹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上海博物馆北馆(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

(二)打造品牌化旅游产品。 优化提升以“党的诞生地”为标志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以“一江一河”“建筑可阅读”等为标识的海派文化旅游产品,以朱家角、南翔、泗泾等为代表的沪派江南古镇旅游产品。推动朱家角古镇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三)丰富全域化旅游产品。 加强旅游资源规划及配置,优化空间布局。培育中心城区各具特色的旅游休闲街区,丰富都市旅游场景和线路。打造郊区“一区一特”沪派江南文旅项目,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推出一批五星级乡村民宿,创建临港滴水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强化夜游品牌塑造,打造一批夜景旅游打卡点和夜游好去处。

(四)提升主题型旅游产品。 统筹都市资源推进产品开发,引导通过红色旅游感悟初心使命、社区旅游探寻市井烟火、工业旅游展示辉煌成就、夜景旅游感受光影之美、体育旅游体会澎湃激情、科普旅游探索科技奥秘、研学旅游开展实景学习、医疗康养旅游促进身心健康、邮轮旅游体味海上风情、文娱旅游品味美好欢乐、会奖旅游体验个性特色。把握不同国家和地域游客需求差异,丰富定制化个性化旅游产品。聚焦不同年龄段游客群体需求,推出家庭亲子游、银发休闲游、祖孙三代合家游等系列产品。注重吸引年轻群体,打造沉浸社交、圈层兴趣、城市探索等文旅新场景。

(五)优化入境游旅游产品。 用好免签政策及口岸外国人团体旅游签证政策,开发“航空+铁路”“机票+邮轮”等多元化入境游渠道组合,升级通关、通信、支付、购票、免税退税等便利化举措,推出更多入境游精品线路。拓展入境游产品市场,与国际旅行商精准对接旅游产品,组织遴选“上海礼物”,促进产品和需求形成良性互动。


二、发挥现代化发展优势,打造开放创新支柱大产业

(六)推进旅游产业投资。 加强产业规划,推动一批资源集聚型产业项目建设改造。培育文旅策划、运营管理等旅游相关产业。发展低空旅游、房车露营、帐篷露营、城市市集、徒步健行等新业态,建设文旅元宇宙产业示范集聚区。推进招商引资,依托上海旅游投资促进大会平台、文旅营商通服务平台,加大金融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打造亚太旅游投资门户。

(七)促进旅游消费升级。 深化文旅商体展联动,加强文旅资源与商圈活动、体育赛事、展会论坛等合作,探索“门票+购物”“门票+酒店”等联动促消费模式。加大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强化节假日和寒暑期旅游产品投放,办好上海旅游节等文旅节展活动,发展电竞、动漫等业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优化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开发经营模式,打造以“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秀、夜读”为特色的文旅夜间消费集聚区。优化消费体验,推出主题酒店、特色酒店,在景区植入演艺演出、非遗展示等场景,打造消费友好环境。

(八)优化旅游营商环境。 加强政策供给,在旅游企业产品开发、客流导入、市场开拓、业态培育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落实重点企业“服务包”,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打造旅游资源要素交易平台。深化旅游领域“一网通办”“一业一证”改革,优化行政许可服务。


三、发挥文化高地优势,推进文化旅游科技大融合

(九)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厚植城市文化底蕴,实施红色文化传承弘扬、海派文化研究传承、江南文化研究发掘、时尚文化培育发展系列工程。推动文艺创作再攀高峰,聚焦舞台、影视、美术、群文、网络视听等,推出更多“上海原创”“上海制作”“上海出品”的精品力作。提升都市旅游魅力,吸引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演艺项目在上海首演首秀,加密演唱会和音乐节举办频次,升级打造演艺新空间。彰显都市旅游活力,发展国风国潮、沉浸式演出和小剧场演出等文化新业态,培育“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影视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等旅游新业态。

(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表达,保护利用好文物、老城厢、优秀历史建筑、革命旧址遗址和历史文化名镇(村)、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考古+旅游”“非遗+旅游”发展。加快建设博物馆之都,实施“大博物馆计划”“大美术馆计划”“社会大美育计划”,办好“何以中国”“何谓海派”“对话世界”文博美术大展,促进“文博+旅游”“展览+旅游”发展。深度推进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滨水可游憩,推出一批人文、艺术、建筑和时尚相融合的City Walk线路。

(十一)推动科技焕新旅游。 集成运用大模型、元宇宙、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一机游上海。打造智慧博物馆、智慧美术馆和智慧图书馆,用科技提升文化产品表现力传播力感染力。增强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服务能力,提高行程规划、旅游咨询、智能客服、机酒预订等智慧服务水平,用科技提升旅游服务体验性舒适性便捷性。


四、发挥精细化管理优势,做优品质高效安全大服务

(十二)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聚焦观光游览设施、游乐设施、演艺设备等重点领域,推进设备更新提升。合理规划建设旅游风景道、骑行道、休闲步道,完善停车场、充电桩、旅游厕所、多语种标识标牌等设施。完善文旅地标、文化场馆、体育场所、郊野公园等周边商业配套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

(十三)提升旅游专业服务。 推动景区景点和场馆提高游客接待能力,科学设置线上预约和线下购票渠道。加强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旅行社、酒店、景区和各类旅游产品规范化品质化服务水平。建立以游客为中心的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监测机制,构建响应迅速的诉求反馈系统。开展星级旅游饭店服务技能竞赛和导游大赛,提升旅游志愿者服务水平,设立“城市推荐官”,讲好上海故事。

(十四)优化城市公共服务。 推动旅游公共服务与城市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促进景区“小交通”与城市“大交通”有序衔接。聚焦节假日大客流,科学调整公共交通运营时间。优化交通站点、景区景点、宾馆酒店和购物商圈等场所行李寄存服务,鼓励景区周边停车资源节假日向社会开放,加强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打造游客友好型城市。依托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入境旅游服务“第一站”。加强旅游安全监管,健全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十五)深化旅游市场治理。 依法开展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强迫购物、非法一日游、不合理低价游和“黄牛”倒票等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推广旅游电子合同,保障游客合法权益。健全跨部门跨地区旅游市场执法协作机制,坚持线上线下同步治理,加强数据信息共享和线索移交,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发布安全出游提示,倡导文明旅游,营造良好旅游环境。

五、发挥媒体资源汇聚优势,实施城市立体精准大宣推

(十六)深化全景式IP演绎。 立足上海旅游“都市型、综合性、国际化”的特点,聚焦红色之源、现代之城、人民城市、沪派江南、海派风情、时尚之都等主题,打造都市主题IP。推出反映城市风貌和特色文化的影视精品、视听节目、演艺作品,推动主题IP融入城市形象宣传,促进都市IP深度演绎全球传播。

(十七)加强城市形象宣介。 坚持大小屏联动,发挥上海新媒体总部集聚优势,用好国内外主要新媒体与社交平台,做好事实传播、情感传播和价值传播。提升“乐游上海”网站、微信、微博、视频号、抖音号的影响力,打造“Meet in Shanghai”境外多语种新媒体传播体系。依托多语种上海国际服务门户,加强旅游服务资讯供给和城市形象宣介。

(十八)强化旅游产品营销。 聘请国际旅游形象公益推广人和入境旅游观察员,主动走出去与客源地服务商对接,扩大旅游产品的知晓率和触达率。在航班高铁及交通枢纽等场所提供即时游览和展演活动资讯。在酒店景点及全市旅游咨询服务点设置旅游信息检索公共服务大屏。向来沪参加商务、展会、赛事等各类活动的客人精准推送旅游产品信息和旅游地图导览。


六、发挥战略链接优势,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大联动

(十九)推进长三角旅游发展一体化。 携手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稳步推进新场等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联合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合力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

(二十)服务全国旅游发展。 持续推进对口地区旅游发展,在人才培养、资源导入、宣传推广等方面提供支持。加强与国内重要旅游城市合作,联合推出“一程多站”旅游产品,联手开拓国际旅游市场。

(二十一)促进境内外旅游交流合作。 以联合国旅游组织在沪设立地区办事处为契机,加强与主要客源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合作。支持上海博物馆等文博场馆加强中外联合考古、文物修复、展陈交流等领域合作。发挥上海国际友好城市资源优势,加强旅游合作交流。落实沪港、沪澳旅游合作交流机制,推进沪台旅游领域合作。

建立健全统筹推进本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大旅游工作格局。强化资金保障,充分发挥上海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作用。优化旅游项目土地供应,鼓励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灵活供给。实施旅游人才提升工程,加强创意策划、市场营销和多语种导游等人才培养,抓好旅游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发挥高校智库等专业机构作用,开展旅游产业理论和应用研究。

《全面推动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解读


一、《全面推动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制定背景是什么?

上海旅游业历经4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都市旅游资源,走出了一条“都市型、综合性、国际化”的特色旅游发展之路。到“十二五”末期,旅游业增加值占已达到全市GDP比重的5%以上,发展出了一批平台型、链主型企业,逐步确立了上海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到“十三五”末期,年接待游客人数突破3亿人次;2023年以来,上海旅游业在年接待游客、总收入、产业增加值等多个方面显著增长,已具备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2024年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后,旅游业迎来新定位、新使命、新任务,为更好发挥新时代上海旅游业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的重要作用,市文化旅游局自2024年7月起会同本市有关部门开展了政策研究工作,并征求相关单位、专家学者、业界代表的意见建议,经修改完善后形成了《行动计划》。


二、《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行动计划》聚焦上海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路径,提出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都市旅游首选地、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的目标任务。主要考虑三方面:一是用好优势资源。充分运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成果,用好文化高地建设、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现代治理以及现代化建设等都市资源,坚持“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推动上海旅游业发挥比较优势、彰显自身特色,增强吸引力竞争力。二是推动转型发展。适应旅游业发展新趋势新要求,促进旅游业从以自身为主体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转型,从聚焦有形产品服务向突出无形价值提供转型,从关键节点带动向全流程提升转型,强化经济产业属性、精神产品属性、体系集成属性。三是完善产业体系。着眼推进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推动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建设提升,着力增强旅游业资源配置能力、传播叙事能力和数字化转型能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三、相关问题解答

问:旅游业的统计范畴是什么?

答:根据当前施行的《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8)》相关标准,旅游是指游客的活动,即游客的出行、住宿、餐饮、游览、购物、娱乐等活动。旅游业是指直接为游客提供出行、住宿、餐饮、游览、购物、娱乐等服务活动的集合;旅游相关产业是指为游客出行提供旅游辅助服务和政府旅游管理服务等活动的集合。


问:《行动方案》如何推动旅游产品的打造?

答:针对旅游产品开发,《行动方案》提出要进一步发挥都市资源优势,开发全域多元特色大产品,坚持“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打造更多有内涵有特色受欢迎的旅游产品。具体有五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建设世界级旅游地标;二是打造品牌化旅游产品;三是丰富全域化旅游产品;四是提升主题型旅游产品;五是优化入境游旅游产品。


问:《行动方案》如何加快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建设?

答:《行动方案》坚持从加快“五个中心”建设的全局高度出发,系统谋划、科学布局、整体推进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建设,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新的重要增长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推进旅游产业投资;二是促进旅游消费升级;三是优化旅游营商环境。


问:《行动方案》如何加强产业融合发展?

答:《行动方案》将把握以文化深化旅游内涵、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播、以科技推进文旅创新的内在逻辑,推动文化旅游科技深度融合。具体而言抓好三个方面:一是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二是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三是推动科技焕新旅游。


问:《行动方案》对提升新时代旅游服务质量有什么措施?

答:《行动方案》坚持把旅游公共服务作为旅游产品的有机组成,游客品质体验的重要来源,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具体而言,一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二是提升旅游专业服务;三是优化城市公共服务。四是深化旅游市场治理。


问:《行动方案》如何强化旅游宣推工作?

答:《行动方案》立足上海是展示中华文化重要窗口的定位,全面提升全球叙事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拓展旅游营销方式。重点推进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深化全景式IP演绎;二是加强城市形象宣介;三是强化旅游产品营销。


问:《行动方案》如何进一步发挥联动优势?

答:《行动方案》立足上海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的功能定位,打造旅游领域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推进长三角旅游发展一体化;二是服务全国旅游发展;促进境内外旅游交流合作。


问:下一步如何保障《行动计划》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答:为进一步推进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行动方案》提出了建立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发挥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效能、优化旅游项目土地供应、强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等多项保障措施。


编辑:刘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