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
宣传和推广珊瑚实验小学的亲亲教育理念,加强和促进大家对亲亲教育的认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保险一哥  ·  2025年第3期保险自媒体红人千人榜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

“大美珊瑚 亲爱之师”走进珊瑚实验小学“亲亲课堂”系列报道(七)美术:学生挑战群雕创作 行为艺术让雕塑“活”起来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  · 公众号  ·  · 2019-04-29 13:48

正文

点击"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关注我们




华龙网讯: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现实针对性,是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那么新形势下,学校应如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珊瑚实验小学作为一所品牌学校,以现代化的办学理念“珊瑚最红,孩子最亲”为指引,植根于课堂实践境脉,成功构建了“亲亲课堂”。学校通过系列课程,为学生打好现代化的小公民素养基础,并启动芬兰培训计划,将最先进的教学方法融入“亲亲教育”。

在校长谭劲看来,要做好教育现代化,应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由“爱”出发,让孩子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教师要不停叩问内心“我的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价值吗?” 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需求,用科学方法启迪孩子们的智慧。

本学年,华龙网记者团队一行,走进了珊瑚实验小学“亲亲课堂”,切身体验在“亲亲教育”理念影响下,“珊瑚娃”们最真实的成长与发展。




李祺老师执教的美术“亲亲课堂”


李老师借助多媒体介绍古今中外的雕塑


老鹰捉小鸡、烫火锅、拔河 ......这样的美术课堂你喜欢吗? 走进李祺老师的美术“亲亲课堂”,记者再次见识到亲爱之师的“过人之处”,孩子们在课堂上创作、扮演“活的雕塑”,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美感与创造热情。

“掌声1下活动,掌声2下静止!”植物大战僵尸的背景音乐加上有趣的“定格游戏”,同学们兴趣盎然地走进了《故事里的人—“活”的雕塑》一课。大家对何为“雕塑”有了初步认识,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李老师紧接着抛出疑问 “你了解哪些雕塑?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可没难倒见多识广、爱开动脑筋的“珊瑚娃”,大家积极调动知识储备,踊跃分享所见所闻,配合李老师精心准备的图片资料,孩子们在欣赏、观察、思考与讨论中,初步了解古今中外雕塑的特征,并对最具现代特色的“活人雕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同学们总结“活的雕塑”的特点


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此时, 雕塑知识已初具模型,可这并非这堂课的终极教学目标。”李老师介绍,对雕塑的基本认识只是让学生感受艺术美的第一步,如何更深层次理解雕塑所赋予的艺术价值,如何通过这门艺术让学生 学会发现美、创造美,这才是目的,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李老师想了个妙招——让学生自主创作 “活人雕塑”!

模仿与创造能力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也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利用这一特点,李老师先出示了《老鹰捉小鸡》游戏雕塑的图片,让孩子从模仿开始,在实践中体会雕塑艺术的魅力。

一听能玩游戏,还能自己做“活雕塑”,孩子们开心得蹦起来!李老师利用开课时“定格游戏”中的规则,“啪!”掌声1下,大家便以小组为单位,你追我赶玩起了“老鹰捉小鸡”,正当大家玩得起劲,又听“啪啪!”2声,大家纷纷迅速定格在上一秒的动作。

此刻的大型 “活人雕塑”现场,记者看到,有探着身子偷瞄“老鹰”的“小鸡”,有伸出“魔爪”欲擒住“小鸡”的“老鹰”,还有张开双臂竭力保护“小鸡”的“母鸡”……同学们滴溜溜转着眼珠,互相打望着彼此滑稽的样子,有趣极了。

李老师保留了一组 “雕塑”继续造型,其他同学充当“雕塑家”进行点评,分析如何才能创作出富有美感的雕塑作品。“我觉得造型还不够丰富 ! 我觉得 人物特征还不够明显! ”“老鹰还可以再凶猛一点!”通过七嘴八舌的讨论、分享,同学们总结出雕塑“美的法则”,即“形态各异、高低错落、位置差异、聚散有序、表情传神”,为接下来的作品“创作”打下基础。


李老师走入同学们中间指导教学


小小“雕塑家”走入“活雕塑”中,指出修改意见



“这是什么,秘密任务吗?”“哇,最喜欢这样的挑战,好刺激!”只见李老师“神秘”地将一张张密封好的“任务卡”分发到各组,同学们则齐刷刷地将期待的小眼神锁定在密封袋上,迫不及待想要查看自己组的“神秘任务”。原来,这是李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实践环节——“珊瑚雕塑家”创作大赛!

同学们将根据美的法则,创作“吃火锅”“辩论现场”等主题“活 雕塑,并现场展示作品,其他同学来猜主题。

大家发挥想象力,大胆设计,此时的亲亲课堂,别有一番小小雕塑师切磋大会的韵味,同学们尽情享受着创作的快乐和合作的喜悦,不亦乐乎。

传统雕塑课通常是以泥土、废旧物品等作为原材料,引导学生体验动手实践的过程,而这堂课在实践层面上标新立异,通过行为艺术这种充满趣味性的形式,唤起了孩子们的创造欲,同时充分调动起学生身体感官,去表现内心的想法和情感,从而有效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李祺老师表示,美术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其实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美感、创造力等,这就要求教师在亲知学生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多样的艺术形式中,提升美术素养。




“珊瑚雕塑家”创作大赛



“珊瑚娃”谈收获

翰霖:好神奇的一堂美术课!原来活人也可以成为雕塑,而且活雕塑不仅造型美观,还能根据需要随时变换造型,很佩服艺术家们的创造力!

程伟哲: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了解了雕塑古今中外的发展、变化,同时知道了“活雕塑”的意义。 这堂课也非常有趣,通过亲自扮演“活雕塑”,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雕塑的艺术美感。

徐瑞含: 用真人扮成雕塑可以称为“行为艺术”,这是一种非常有趣,也十分富有创造力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节课让我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其实是无处不在的,我们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与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

李昂: 雕塑也有“美的法则”,那就是需要“形态各异、高低错落、位置差异、聚散有序、表情传神”,其实这样的美与生活中的很多事物是相通的,我希望能利用这个知识去发现和创造出更多美好的事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