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上午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
点击上方
胶卷迷俱乐部
快速关注
今天我们针对新手,聊聊胶卷单反的手动对焦和景深控制,进而来解决一些拍摄过程中对焦不准的问题。
为什么有时候拍出来的画面总是模糊的呢?如果我们排除摄影时的抖动,最主要的原因是想要表达的部分没有纳入到景深中,这个问题可以简单概括为对焦不准,但在实操中,了解景深概念会更有助于对焦的准确,也同时会解释,为什么明明看上去对准了,但实际却没有对准的问题。
所谓景深,是指对焦过程中能够清晰的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前和之后的画面内容都对不上焦,呈现出逐次的虚化状态。所以,对焦的本质就是把要拍摄的对象放到景深里。
景深遵从这样的规律:
(1)镜头角度越大,同等距离的景深越大,镜头角度越小,同等距离的景深越小。
(2)镜头光圈越大,整体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整体景深越大。
(3)对焦距离越近,景深越小,对焦距离越远,景深越大。
单反相机的对焦常见的是磨砂屏对焦和裂像屏对焦两种模式,前者由于缺乏指示,几乎是纯眼里的考验,而后者更容易对焦,但也恰恰是这样,大家尤其需要注意。
裂像屏对焦的本质是中心区域对焦,这点很像旁轴,所以也就会引发旁轴对焦的老问题,既中心对焦区域不一定是画面的重点表现区域。
以上述图为例子,实际上是使用了一个投机取巧的方法,就是把人像摄影的主对焦点,眼睛放在了中心区域。
但如果是下面这种构图,
那么裂像屏就可能带来误导
。
这是比较常见的竖拍特写,如果使用75mm以上镜头,那么在光圈4.0之前的景深都比较浅,很容易出现脱离景深的情况。
但关键是,裂像屏的对焦区域和这张照片的主要对焦区域就不再一个部分中。
如果习惯用裂像屏来拍,那么这个类型的人像就比较难拍。因为在中心点对焦完成后,必须平移来保证景深范围不变,而很多朋友惯常的做法不是平移构图,而是移动角度构图,如果镜头光圈较大,或者中长焦镜头光圈不够小,那么这种移动角度构图本身也会带来新的对焦不准的问题。
所以,对于胶卷单反手动对焦的新手朋友,这里要给大家几条结论性的建议。
1.镜头光圈不要开太大
,新手应当尽量收缩来保持较合理的景深,即使你想制造特写虚化效果,如果把景深限制在几厘米,对于景深控制经验薄弱的新手而言是很容易翻车的。
这里分别给大家看一下50mm和75mm的景深表,参考徕卡公司的数据,首先是75mm的总景深和2.0的情况。
上述不难看出,75mm镜头的景深已经非常小了,非常容易对焦不准,如果是1米以内的静距离,问题跟打。然而,在我们常见拍摄距离中,75mm的景深都显得狭窄,容易对焦不准。
以下是50mm镜头的景深情况。
不难发现,50mm比起75mm的焦距,在光圈较大的情况下景深都浅得忽略不计,需要距离拉远才行。
新手在刚刚开始用镜头时,
很喜欢全开光圈
,这列且不说全开光圈的画质问题,全开光圈,特别是1.4级别的镜头,景深都很浅,哪怕是35头(胶卷单反35/1.4头比较少),景深都很难控制。你连焦都对不准,画面都是糊的,还谈什么镜头质量和画质。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特别是50-100焦段镜头,建议使用4.0-8.0的光圈,增加景深。
还有就是在室内拍摄,一般光线都不够,如果想要获得理想画质,最好还是用闪光灯或者补光灯。
2.对焦时注意整体,不要被裂像屏影响。
如果使用磨砂屏对焦,那么应当直接注意自己对焦重点,观察位置,而不是以中心点,中心区域作为对焦点。
比如说你拍摄人像时,要注意脑袋和眼睛的对焦位置的清晰度,而不是衣服,在拍摄物体,动物时,要注意对焦重点。不过街拍,风景等等题材,由于对焦距离较远,一般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