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胶卷迷俱乐部
胶卷迷的聚会场所~这里有关于胶卷的一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狼族摄影  ·  春天拍花的第一站,川西的梨花最惊艳 ·  17 小时前  
狼族摄影  ·  春天拍花的第一站,川西的梨花最惊艳 ·  17 小时前  
色影无忌  ·  摄影启示录 |生命力是重点 ·  3 天前  
色影无忌  ·  无忌评图第185期|影族:魅·影 ·  3 天前  
旅拍誌  ·  她拍的 CCD 真好看!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胶卷迷俱乐部

撕拉片又流行了?撕拉片大科普

胶卷迷俱乐部  · 公众号  · 摄影  · 2025-02-19 02:19

正文

大家上午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

点击上方 胶卷迷俱乐部 快速关注




继CCD以后,最近撕拉片又在一些年轻人的圈子里流行起来,一张150到200块,拍一张撕拉片似乎成为了一种小众的新时尚。
究竟什么是撕拉片?它和我们常玩的宝丽来和富士拍立得有什么区别?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普及一下。
不过, 这种普及毫无用处 ,因为最后一种正规撕拉片,富士的FP-100C早在2016年已经停产,停产快10年了,最后一批的保质期只到2018年,现在过期都7年了。好在FP-100C的素质很好,虽然过期7年,只要冷藏保存,发色依然正常。
下面是我2024年拍的一整组,用的是富士FP-1加闪光灯,FP-100C。这组是2016年过期的,虽然过期8年,一直冷藏保存,但没有任何偏色,效果很好。


言归正传,什么是撕拉片呢?
撕拉片是 美国宝丽来公司 发明的一次成像相纸,比吐纸更早使用,是堪称奇迹的产物。因为上个世纪90年代前,人们拍完照要看到照片要等很长时间,胶卷冲洗完要一张一张放大,短则1,2周,长则1,2月。彩色反转片倒是可以直接投影看或者观片,但彩色反转片冲洗时间非常长,根据《感光材料》的文章,在美国70年代拍反转片,冲洗至少等1个月。
所以,撕拉片这种拍了可以立刻看到照片的形式,自然就广受关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而它的开发者是 宝丽来的创始人兰德博士


1941年,兰德开始研究直接成像技术,经过6年的开发,1947年,他公布了自己的成果,发明了分离式一次成像技术,也就是现在俗称的撕拉片。
最开始的撕拉片是黑白的,到了1959年,兰德博士又开发出彩色撕拉片,而在1959年,即使是很多摄影家都还在用黑白拍摄,彩色摄影基本都是反转片,价格昂贵,而且得片很慢。
1963年,宝丽来公司推出了面向大众的,更加便捷的撕拉片相机,LAND CAMERA 100型,也由此开发出了新规格100型相纸,这个规格一直沿用到最后,而大家现在还在拍的撕拉片,大多是100型。


大部分宝丽来100型相机都是全自动曝光的,1960年代,竟然能够做到自动曝光,所以在当时风靡一时。又由于当时的电池都绝版了,所以很多撕拉片相机有“改电”一说,也就是换成现在可以用的电池。
而在100型相机中,还有180,190,195,185这四个型号是机械操作,不用电池,也被称为专业宝丽来撕拉片相机,在撕拉片还没有停产的时候,是高端撕拉片玩家几乎必有的机器。其中190和195有着光圈非常大的镜头。


到了1972年,宝丽来推出了SX-70吐纸相机,在日常使用领域开始逐渐替代撕拉片,所以100型撕拉片相机生产到1977年左右,之后日常用撕拉片相机依然有,但种类就很少了,宝丽来自己也没有再生产大规模生产过180之类的专业相机。(后来千禧年的限量相机主要是日本宝丽来生产的)
下面介绍一下撕拉片本身。
和吐纸直接成片不同,撕拉片由一张底片和一张照片构成,底片就和胶卷的底片一样。它的原理是负片成像然后转录成为正片,两步是同时完成的。
撕拉片拍完后,等待一定的反应时间,然后将其照片和底片分离即可,故命名为撕拉片。下面是富士撕拉片结构的介绍图,大家可以看到其中非常复杂。
图片

撕拉片比起吐纸有如下2个好处:
(1)发色更为准确,专业撕拉片相机的底片质量极高
(2)受温度影响较小,尤其是不怕高温,温度越高,反应越快,而且反应完成后,就算过会儿再撕也没问题。
所以,撕拉片作为照片,无论是色彩,还是对比度,分辨率,都要远胜吐纸。
那么,为什么70年代宝丽来还要发明吐纸呢?继续用撕拉片不就行了?
那是因为撕拉片还有2个缺点:
(1)相机体积非常大,而且由于相机自动曝光,系统比较笨,所以日常拍摄受到很多限制,比如室内就不方便用,必须接闪光灯。而原始宝丽来撕拉片相机接闪光灯又非常麻烦。相比之下,SX-70要小巧很多。
(2)相纸撕开后需要等待干燥。撕拉片撕开后,底片上全是药水,而照片是湿润的,这个时候是绝对不能碰照片的,会把肉刮下来。所以撕拉片撕出来一张,照片都需要等不少时间干下来才能存放,远远不如吐纸吐出来就能随便放方便。
所以,日常生活中,撕拉片也有人玩,但是吐纸玩的人更多,因为更方便,并且成为宝丽来公司发展也转向吐纸,但撕拉片却一直生产到2009年,宝丽来公司的最后时刻(这个问题后面会解释),这是为什么?
因为强大的商业用途!


这是王菲90年代著名的唱片《唱游》的封面,那个时候已经不叫王靖雯了用回本名了。
那个时候还是胶卷时代,照片拍出来,特别是布光情况是不知道的,商业摄影事关重大,不可能赌博式地拍照,那怎么办?
用撕拉片打样!
下面这个拍摄的花絮视频里,针对这个封面照片,大家正在看的就是撕拉片打样。



但是这里周边为什么缺了一部分?因为撕拉片本身的成像面积比较大,所以用6X6中画幅相机打样,就只有当中这块有成像。如果按120看,撕拉片的像场要是6X9的120相机还要大,所以100型宝丽来相机本质上是一种中画幅相机。
虽然现在看起来有点浪费,但是在当时这就是作为工具使用的,而且一次商拍会用掉至少20盒以上撕拉片。
宝丽来后期有一种690撕拉片(不是690相机),质量非常非常好,它的底片质量可以达到PORTRA级别。
下面则是Helmut Newton的打样,这都是6X6相机的打样。所以宝丽来有转么的6X6,6X7,645的后背方便打样。


而且宝丽来撕拉片也有4X5和8X10这两种大画幅规格,方便使用大画幅进行商业摄影使用,由于宝丽来8系列相纸非常厉害,甚至有一些商业片直接使用撕拉片那半底片都能交货。
下面给大家看看宝丽来原厂809撕拉片的照片,感觉和数码拍的一样细致入微,而且这些都是过期了很久的809。



说回我们日常的撕拉片。

我们现在用的都不是宝丽来的撕拉片,因为2009年,美国宝丽来公司就破产了,而且是彻底破产,所以他们的吐纸和撕拉片都彻底停产,商标权则卖给了其他人,生产一些和原产业无关的产品。

不仅停产,连技术都失传了,工厂大量倒闭。其实宝丽来公司从2001年开始就大量关停工厂,到2009年时,全球只剩下一家荷兰工厂还保留了生产的机器,但配方和技术均已被销毁。而且宝丽来原厂吐纸的原料在2005年就由于欧盟新环保法不再生产,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吐纸使用的配方都是根据原来宝丽来重新研发的,因此直到现在都经常有某些批次不稳定的情况出现。

后来有一些年轻人找到一些宝丽来的老工程师,买下了荷兰的废弃工厂,开始一个叫THE IMPOSSIBLE PROJECT的计划,简称TIP,成功复活了吐纸。后来TIP逐渐发展壮大,又买回了宝丽来的商标权,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宝丽来。但是新宝丽来以市场太小,技术欠缺为理由,没有恢复撕拉片,而他们制造的8X10撕拉片,并不是一张底片和一张照片,而是用吐纸配方做的,并不是真正的撕拉片(但是也卖得贼拉贵)。


所以,2009年到2016年这段时间,撕拉片的主角是 富士


图片

(这是我)

图片

(但这不是我拍的,和上图其实无关)


富士是从80年代开始制造撕拉片的,其制造的撕拉片种类不多,彩色的只有一种就是FP-100C。黑白的有FP-100B,FP-400B和FP-3000B,此外还有一种只有4X5规格的FP-500B。

其中FP-100C使用最多,一共开发过3代,我们现在常见的是2009年后开发的第三代配方,也就是宝丽来倒闭后才升级的,所以这最后一种撕拉片的画质极其细腻,性能爆炸。

富士的撕拉片技术是从宝丽来这里获得,并经过自行开发的。宝丽来对于吐纸和撕拉片都有大量专利,甚至连相纸盒都有一堆专利,柯达就曾经开发过吐纸,但被宝丽来状告侵权,经过漫长的官司后最终败诉,关闭了产品线。

而80年代,宝丽来公司希望从富士公司这里获得磁转录全套技术,作为技术交换,给予富士一定的技术,并且允许富士生产宝丽来规格的撕拉片和一种吐纸(instax之前的系列吐纸)。

所以,富士和宝丽来的撕拉片和相机都是通用的,宝丽来相机可以直接用富士撕拉片。

这次合作还催生了2台日系专业撕拉片相机的诞生,富士的FP-1和柯尼卡的INSTANT PRESS,而后者被称为最强撕拉片相机!即使在撕拉片还没停产的时候价格都是FP-1的4倍以上!


宝丽来破产后,富士撕拉片依然在大量生产,事实上,在2016年宣布停产前,FP-100C的价格就是1000多日元一盒,那个时候国内价格是70多块一盒,一盒10张,撕拉片的价格和当时的WIDE拍立得差不多。不过只有一些发烧友才会玩,原因刚刚也说了,撕拉片不太适合外景和外拍,所以很多朋友都是拍完后,要找个地方集中撕开。

那个时候FP-3000B也没有停产,这是一种感光度非常高的撕拉片,适合在室内不开闪光灯使用。而FP-100B停产就比较早了。

我们现在拍的都是FP-100C这种撕拉片,这种撕拉片的性能非常强劲,但是在室内使用如果不使用闪光灯,效果就不行了。而在室外使用,也比较考验机器,如果不用专业相机,对比度不是很高,感觉会有点像吐纸。不过现在撕拉片已经停产了快10年了,大家看到那种150一张,200一张都是要打闪光灯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