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自三易生活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让不少网友也越来越关注这一方面,当然,普通上班族可能考虑的更多的是未来自己的工作会不会被代替吧。早前
牛津大学出过一份报告,其中研究了702种工作,发现在未来20年内,47%的人类工作都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或者机器人取代。
今天我们盘点一下最近出现的一些人工智能产品,看看你的工作有没有被它们替代了呢?
7月3日,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成功获得了超过1亿元的融资,这家造型颇为简约时尚的便利店虽然是24小时营业,但是里面一个员工都没有,
顾客进店选取商品之后,只需要把商品整齐地码放在收银台检测区,AI来负责识别商品并计算价格,检验完成后,顾客只需要用支付宝或者微信付款
。
如果未来这种技术和经营方式真的推广开来,不少便利店员工估计都必须要换工作啦。
前段时间不断出现在的黑飞事件让民用无人机的市场变得有些暗淡,但是
在商业方面,尤其是无人机应用在快递方面,似乎未受太大的干扰,而且持续在进步。
比如前段时间顺丰和赣州市南康区联合申报的物流无人机示范运行区空域申请,得到正式批复。
其实在国内,顺丰无人机算得上是领先了,可是放在全世界范围内可能只是刚刚起步的程度。比如亚马逊,其实很早之前已在实验无人机无人车配送快递,但是技术虽然达到要求,可是受限于美国部分洲的法律,目前也没办法大展身手。这也是一些先进技术的通病:
攻下地狱级难度的算法,却还是受限于一纸文书。
借助AI技术的不断发展,
现在的智能语音助手已经可以回应你的任何问题,而且通过与人类进行语音交互,智能语音助手还逐渐渗透到家具、汽车、购物、娱乐等多个方面。
现如今布局智能语音助手的不仅有国外的科技巨头如亚马逊、谷歌、微软、苹果、三星等,而留心这方面的朋友应该也知道Alexa、Google Home、Cortana小娜、Siri、Bixby这类产品的大名啦。另外国内BAT也在智能语音助手上下了大工夫,只不过知名度和完成度还没有那么高。
这个酷炫的小家伙来自迪拜,身价不菲,
这辆无人巡逻车搭载特殊的生物识别软件,并配备深度学习算法,具备面部识别和车牌识别系统,遇到罪犯会自动扫描,即使是疑似不良份子违法也不放过。
而且无人巡逻车可以保证7天24小时巡逻,最关键的逮捕罪犯这一步,还是得靠真人警察来完成。不过说不定未来技术和相关政策再发展发展,巡逻车里面就能安加特林了,到时候迪拜街头发生犯罪估计直接上演《机械战警》了(笑)。
这里说的这个AI是与车险有关。近期,蚂蚁金服宣布开放新技术产品“定损宝”,该产品将
利用人工智能(AI)模拟车险定损环节中的人工作业流程,帮助保险公司实现简单高效的自动定损,借助AI的相关技术,“定损宝”能使审核事故照片的准确率达到98%以上,
这相当于行业10年以上经验的定损专家,并且不会受到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业内约有10万人从事查勘定损的工作,而如果“定损宝”推广开来,这些人的工作肯定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虽然我们目前看到有不少工作现在或未来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我们也不必反应过激。
现在人工智能还在发展阶段,许多技术还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成熟,短期内无法完全代替人类,
就像人们在上世纪50年代觉得“再过30年,人工核聚变就能够实现”一样,多少个30年过去了,但仍然没有实现。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好好研究一下究竟是哪些职业同意被取代,根据上文中提到来自牛津大学的报告显示,那些不需要沟通协作的,与基础数据/数据分析相关的,有明确定义的任务和规则的机械化的劳动,是最容易被取代的,而那些需要与人/社会直接的交流接触,需要个性化服务,有创造性内容,有个人影响力/品牌/资源的工作最不容易被取代。
还有就是,我们不要只看到人工智能的出现消灭哪些职业,还要看到人工智能的出现创造哪些职业,未来人类的职业也必然会面临更新换代,并朝着技术性更强的方向发展,人类也会逐渐适应由机器代劳的社会分工。